回覆列表
  • 1 # 雛菊西瓜Peterpan

    我們簡單說一下炮管吧:炮管最基本的就是要有合格的材料,現代炮管的材料都是合金鋼,而材料效能的優劣涉及的範圍太廣了,除了基本元素配比之外,冶煉、鍛造、熱處理都會影響材料的效能,所以僅僅一個材料就足夠淘汰掉一多半國家。而鍊鋼這個過程要涉及到電弧爐、爐外精煉、電渣重熔等多種關聯生產工藝,精煉過的合金鋼經過電渣重熔去除掉硫磷等對不利於炮管強度的元素。再將煉好的鋼熔鑄成一個多稜型鋼錠用於下面的鍛造。鍛造先由大型萬噸級鍛壓機對鋼錠鍛造,得到炮管用粗鋼坯,再由精鍛機對剛才的粗坯進行精鍛,得到精鋼坯,然後對其進行熱處理。

    還有一種工藝叫身管自緊,這是現代高膛壓火炮的基本工藝之一。所謂炮管自緊就是身管內表面受到超出材料屈服強度的壓力,這樣身管外層對內層產生壓力,引起部分截面塑性變形。這種炮管能以較小的壁厚度承受較高的膛壓,所以相當於降低了炮管重量,也提高了壽命。但是身管自緊需要超高水壓機,而且經過自緊的炮管再進行機加工時會帶來一些膨脹或收縮的問題,這就需要合理安排加工工序和工藝。這種技術沒有一定功底的國家不太容易搞。

    上述還只是炮管的傳統制造方法,還有藥室、復進簧等其他關鍵部件,加工難度並不比炮管低。能生產炮管不代表他的技術成熟的,一方面是能不能生產符合現代化要求的炮管,第二是能不能保證合格率,你不能生產10根有8根是廢品,這不叫能生產。所以說,像火炮這種看著古老簡單的地面火力武器,實際上他涉及的領域是非常廣的,除了要有基礎材料的支援之外,還有需要的專業機加工裝置和經驗豐富的技師。所以,有能力生產優質大口徑身管火炮的國家其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多。

  • 2 # 皇家橡樹1972

    鍛造完畢經過熱處理、精整後的炮管坯進行冷加工膛線工序,先要使用“光學窺膛儀”對炮管坯內壁進行非常仔細的檢查,要看看裡面有沒有:細微的裂紋、沙眼、夾渣、氣孔……等缺陷,然後用鏜床的卡盤將炮管坯卡緊…進刀,在加工膛線(陰陽紋)的過程中根本看不到內壁的加工狀況,連“管窺豹斑”都不是,完全是“盲人摸象”!這就需要由資深的高階深孔加工技師去完成這項工作,要想知道膛線加工過程“走刀”是否正確,需要看“拉刀刀杆”的運動是否均勻、還要摸刀杆感受切削金屬時輕微的抖動、觀察冷卻油的溫度……這種“人與鏜床合一”的經驗,沒30年以上的經驗根本不可能完成深孔加工工藝的,你一“徒工”只能在邊上看著!而且工廠裡面不止一個資深高階技師……這些工作不但要有天賦,還是拿錢堆出來的經驗!是一個企業壓箱底的工藝、立身的本錢絕不外傳!

    德國“獵豹”自行高炮,是將瑞士厄利空雙35㎜高炮裝到了“豹式”坦克底盤上了,這樣一來不但是火炮技術還加上了坦克裝甲車製造技術 ,僅機械製造這一塊就難倒了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

    通過上面最簡單的介紹了炮管加工的困難程度就會清楚,沒有近百年是工業持續不斷的發展和工藝積澱是不可能製造出來火炮的!並且這個過程中還不能被打斷 ,只要停滯10年就會出現嚴重的倒退,這就需要不斷的資金投入和人員在培訓,這已經是巨大多少國家難以企及的事情了。

    所以,火炮並不是所謂“區域大國”都能製造出來,大多數製造不出來才是正常現象!因為他們沒有完成工業化和工藝積累的缺失。

  • 3 # 戰武奇兵

    為啥看到題目的第一印象讓我先聯想到三哥呢,當然包括印度、南韓等國家都能“造出”火炮,但是品質什麼的就不敢保證了。南韓K-9火炮炸膛已經炸出了一個吉尼斯世界記錄,印度自產的“丹努什”火炮也因為種種原因和炸膛延遲服役,最後還賴是“中國製造”的零部件有問題,真是讓人笑掉大牙。不過以印度喜歡將各種摔飛機來歸咎於賣家,我們也只能躺著中槍了,反正嘴長在人家身上,不從自己的軍工產業找原因,只往外推責任這是不行的。

    實際上不難看出,直到今天為止,大多數造炮技術優異的國家仍是那些老牌科技強國,例如英、法、德、意、美、俄等等,這些國家都趕上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以及後續的發展,作為當時的老牌帝國他們的科技發展是非常迅速的。嚴格意義上講,從第一門推著到處跑的後裝野戰炮出現,火炮製造的工藝才被真正表現出來,射程、威力、精度,這就是衡量火炮最重要的三個因素。

    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火炮的製造工藝已經得到肯定,但是要造好“大炮”依然不是那麼簡單。當時世界各國的造炮技術得到了飛速發展,其中英、美、德、蘇、意等國的海軍軍備競賽異常激烈,而戰列艦上主炮的製造水平各國還是拉開了不小的距離,這就逐漸顯示出了技術發展的差異。因為各國製造工藝和水準不一,他們製造的艦炮其射程、倍徑、射速、壽命各不相同,但是製造工藝無非就兩種,一種是鋼絲緊固工藝,一種是套筒製造工藝。

    鋼絲緊固工藝簡單來說就是將鋼絲一圈一圈的在內膛上纏繞起來,然後把一個套管加熱後套在內膛上,期間還要進行多次熱處理,這樣製造的火炮橫向強度高,但是縱向不行,所以當時英國12英寸口徑的艦炮(主流305MM)其倍徑普遍偏小,最長的也只有45倍徑。德國和美國則用套筒式製造工藝生產出了12英寸50倍口徑艦炮,其初速、射速、準確度都優於英國同口徑艦炮。

    時至今日,火炮的製造工藝更為複雜和精密,對炮管、炮閂、膛線的加工技術和品質要求極為嚴格。火炮身管加工的關鍵技術包括材料的選擇和冶煉、深孔加工、電渣重熔、身管自緊、內膛表面處理等,尤其是後面這幾項技術全世界也僅有10多個國家熟練掌握,所以這也就造成了直到今天為什麼仍有許多國家造不出一門合格火炮。而中國火炮技術方面的發展是突飛猛進的,甚至有的技術達到世界前列水平,這樣的成績確實值得我們驕傲,因為我們走的每一步路都無比的艱辛。

  • 4 # 圓窗觀點

    區域性大國不去研發和生產火炮很正常。就連超級大國美國,還請臺灣幫自己生產軍火呢。臺灣人在接到美國的軍火訂單後,簡直是牛壞了,就差沒把自己給吹上天,後來大家把臺灣接到的軍火訂單拿來一看,喔,原來是幫美國佬生產子彈啊!大夥就都散了。

    美國佬的邏輯很簡單,臺灣人生產的子彈便宜啊。既然臺灣的子彈品質保證,價格又低,為了節約軍費,幹嘛不讓臺灣生產。

    軍工生產的背後邏輯,其實就是國際上結盟和條約的延伸。既然自己的夥伴穩定且可靠,大夥為什麼還不集體行動呢?既省錢,也安全。

    只有俄羅斯那種四處樹敵的國家,為了自身的國防安全,才不得不做一個大而全的軍事工業,喔,還有當年的南非,也是這樣滴。

  • 5 # 哨兵ZH

    題目中說到的區域性大國,應該就是像日本、南韓等這樣的國家,除了日本之外,南韓的火炮技術其實也是半吊子的,而日本的軍工就更加不用說了,日本工業技術確實很發達,但是這是在民用領域,不要和軍工畫上等號,有些人一說到日本的工業實力就拿發動機說事,汽車發動機確實很厲害,然而你們日本國的軍用發動機還真的就不怎麼樣,比如90式坦克的二衝程結構柴油機就是個笑話。言歸正傳,為什麼大口徑火炮的技術那麼難?前面提到了,炮管技術才是火炮製造中的核心科技,而決定一門頂級火炮的基礎就是一根高品質的炮管,為什麼?

    ▲TM 9-359大口徑炮管相關資料

    因為膛壓,大口徑火炮在開炮時,炮管需要承受極高的膛壓,這個膛壓有多高呢?高達數百兆帕,舉個例子,看上圖,是美國二戰期間生產的M1“Long Tom”155毫米口徑榴彈炮炮管的相關資料,其中用紅框框起來的部分就是炮管在開炮時需要承受的膛壓資料,數值為275790千帕,也就是275.79兆帕,這是一種怎樣的概念呢?首先,千帕、兆帕都是用來衡量“壓力大小”的單位,而:

    1兆帕 = 10.2公斤力/平方釐米;

    275.79兆帕 = 2812.28公斤力/平方釐米。

    ▲M777輕型牽引式榴彈炮

    ▲電渣重熔

    ▲大於等於10的不同長徑比

    因為這涉及到了對金屬的“深孔加工工藝”,那麼,什麼是金屬的深孔加工呢?就是對長徑比超過10的柱型金屬進行的孔加工工藝,所謂的“長徑比”就是指該金屬的長度和口徑的比值,如上圖所示,為各種不同的長徑比(大於等於10),而對現代火炮炮管的加工,無疑就是深孔加工了,因為火炮炮管的長徑比數值(或者叫倍徑)通常都在30以上,比如155毫米榴彈炮,其倍徑就大於50,這種級別的深孔加工難度有多大?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完全看不見金屬內部的情況下,需要用一根超長的鑽頭對其進行鑽孔,同時還需用錘床對這個孔進行錘削,從而在金屬內部形成光滑的內膛,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保證這個孔不能有任何的彎曲,前後直徑大小必須完全一致,以及光滑的內壁不能有任何的瑕疵。因此,這種“地獄級難度”的深孔加工技術又同樣卡死了一大票工業基礎不紮實的國家。

    加工出來光滑的內膛後,還需要對其拉膛線,拉膛線又是一個有著很高難度的技術活,需要用特殊的工具在光滑的炮管內壁進行多達數十次的拉刻,才能刻出深度一樣的標準膛線,而在拉膛線的過程中,也必須保證絕對的精度,稍微有點差池,或者出現小瑕疵,那麼這跟炮管就廢了,前面的工作全部白費。因此,不管是深孔加工工藝,還是拉膛線技術,如果工藝水平達不到要求,那麼生產出來的炮管廢品率會很高,很容易就出現炸膛,綜上所述,今天的大口徑身管火炮技術,基本上都是大國壟斷的,當然,歐洲也有幾個小國是掌握了火炮製造技術的,不過,其他一些我們熟知的區域性大國,還真的就造不出合格火炮出來。

  • 6 # 周胖胖80212846

    前面很多高贊答案,在技術上都說的挺清楚了,但是我還有一點補充,就是資源問題。

    地球上的資源分佈是很不平衡的,比如中東的石油,比如山西的煤炭。製造火炮所需要的炮鋼屬於合金鋼,需要大量的其他元素,才能達到其超群的效能。比如美國為什麼在穿甲彈上精益求精,中國卻相對投入較小?因為在貧鈾這種材料出現之前,最好的穿甲彈材料是鎢合金,全世界六成以上的鎢礦在中國,湖南郴州就佔了全世界鎢礦總量的四分之一~~到今天中國的坦克炮效能先進的底氣之一,就是~有鎢,任性!

    所以很多國家就算掌握了炮鋼技術,但算算進口稀有金屬元素的代價,還是選擇買不如造了。

  • 7 # 史上最霸氣的使用者名稱

    原因很多,但大體上分以下幾個。

    第一,用不著。有的國家如加拿大很安全,不需要自己發展軍工,有外國來保護即可。

    第二,不允許。如日本,重要軍工技術被美國限制,不允許發展。

    第三,太方便。發展軍工需要幾十年的積累,對於一些民粹政治的國家如印度,根本不可能等到那一天,再加上很方便購買外國軍火,索性懶得研究。

    大炮的銷售中,炮身不算很貴,真正賺錢的是炮彈。所以很多國家買外國的大炮,自己來造炮彈。

  • 8 # 優己

    造炮主要的難度在於鋼材問題,需要高強度耐高溫耐磨損的鋼材來做炮管,否則炸膛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只要冶煉技術上不去的國家就沒有自己生產大炮的能力,比如我們周圍的某個區域強國,他們雖然也有鍊鋼廠,但是煉出來的鋼材強度不夠,根本造不了炮管,只能從美國進口大炮,花的錢還不少,折算單價超過500萬美元一門,典型坑你沒商量。

    我們都知道火炮是以火藥作為驅動力的,在點火的時候火藥在炮管裡被擊發,進而產生高壓氣體推動炮彈飛出炮口。這時候火炮炮管會面臨三個問題,一個是高膛壓,炮彈的裝藥量往往有幾公斤或者幾十公斤,這些裝量的火藥爆炸都可以炸掉整棟樓了,但是炮管卻要憑著本身的強度硬扛住火藥爆炸的壓力;

    其次,火藥爆炸會產生超高溫問題,這高溫會對炮管產生不可修復式損害,普通鋼材在這種高溫之下會被融化導致炮管變形,進而卡住炮彈發生膛炸;

    第三,耐磨度也是考量鋼材品質的主要因素,由於炮彈發射會與炮管進行劇烈摩擦(膛線),品質差的鋼材只要幾次就會把膛線磨平掉得並要求換炮管,這這種材料也是不合格,也不能用來生產大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耗資一億,差點搭上海軍上將一條腿,聽說過二戰英國冰塊航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