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在影視劇中經常出現兩軍交戰的場面,我們發現第一排計程車兵往往一開戰就倒下,好像在第一排是自殺似的,於是很多人納悶,既然第一排容易死,為何士兵要衝到第一排?
10
回覆列表
  • 1 # 白色天堂

    當然容易死啊,第一排不夠準確,應該是第一陣,中國古代比較有名的魚鱗陣,交錯分散站位,第一陣的步卒一般是被判充軍的殺人犯,獲罪的奴隸,以及觸犯軍法戴罪立功的老兵油子,軍官,第一陣後是最精銳的將官家丁,第一陣的作用就是消耗敵軍騎兵衝擊力和箭矢,減少精銳傷亡,如果後退,會被後隊精銳當作逃兵斬殺,簡單的說就是炮灰。這些人如果能夠在戰鬥中活下來,並且取得戰功,也就是敵軍的首級或者旗幟,能夠立功贖身,脫罪。如果戰死,也能讓同樣獲罪的後代子孫脫罪,不用淪為奴僕娼妓,所以大多拼死戰鬥。西方國家的方陣第一排持盾,半蹲,由後排士兵持長矛刺殺,這種打法第一排的傷亡取決於敵軍衝擊力,若陣型被衝開,被包裹在敵我兩方間的第一排士兵是絕無幸理的,即使陣型不亂,也可能因為擠壓和巨大沖擊力而骨折。

  • 2 # 歷史雜貨鋪

    首先別拿影視劇來舉例子,那是現代人拍的,都是為了影視效果而已,現在只說真實歷史上兩軍交戰的情況。看樣子的確是第一排計程車兵最容易死,因為戰爭一開始,最先受到衝擊的便是第一排計程車兵,而且戰鬥剛打響的時候,士兵們都還有使不完的力氣,第一排更加危險了。

    打仗並不是一窩蜂的亂打,都是有戰術的,第一排士兵可沒那麼容易死的。首先打仗的時候一開始肯定要射箭,用弓箭先來給敵方造成一波的傷害,射箭肯定是儘量用力的,所以這個時候第一排幾乎是安然無恙的。後排計程車兵就比較倒黴,如果被箭矢射中,不能夠及時治療的話,很大機率會死亡。

    第一排都是要被重點保護的,因為如果第一排被打亂了,那陣型肯定就亂了,所以第一排計程車兵首先要做的就是維持陣型,保護好自己。如果前排一亂,後排恐怕會跟著亂,第一排士兵保持陣型衝鋒就行,他們穿著最好的裝備,拿著最好的武器,第一排士兵也不是固定不變的,第一排過一會換第二排計程車兵頂上來。

    瞭解軍事的肯定知道,兩軍交戰側翼是會被重點照顧的,因為正面衝鋒很難,所以這個時候正面第一排士兵也是相對安全的。當然這種說法是有限制的,首先這場戰爭得有一定規模,並且指揮官得會指揮,排頭兵也得是老兵,他們懂得如何保護自己不亂陣腳。

    如果是新兵上去,恐怕會被對方一次衝鋒的氣勢就給嚇倒。正常情況下來說,第一排士兵沒有那麼高的死亡率的,當然如果是混戰,那第一排是真的很危險。

  • 3 # 軍武次位面

    其實怎麼說呢……古代戰爭第一排計程車兵也不見得就肯定吃虧,這個你得分不同的歷史時期來看,這裡可以泛泛的談一下。

    就拿春秋時期來講吧,當時的戰爭以車戰為主,戰車在前面衝鋒,後面跟著小兵。駕駛戰車的往往是低階貴族“士”,一部戰車一般配屬60到70名“卒”,這種情況下的交戰帶有很強的程式化與公式化痕跡,雙方前進後退,兵器搏擊都有一定的約定俗成乃至固定套路,比如如果對方的戰車損壞則己方應當幫助他們修理,和自己交手的“士”如果掉頭逃跑則不能窮追不捨(當然這個臨陣脫逃的“士”回去以後也別想在自家鄉里混了)。這種形態下的戰爭,站在第一排駕駛戰車其實也不見得有多吃虧。

    到了戰國時代戰爭變得日益殘酷與血腥,站在第一排計程車兵看起來似乎被殺傷的機率要大得多了,這時候就得祭出新辦法新舉措了。這些新辦法新舉措從戰國時代一直沿用到了明末清初,不外乎如下幾條:

    一是站前排計程車兵裝備與防護更好,比如明清戰爭時期帶頭衝鋒的百甲、披甲往往都裝備著兩層棉甲與加厚盾牌,而衝擊距離最遠被彈面最大的騎兵則更是在東漢初期就完成了甲騎具裝化;

    二是靠功勞與賞賜激勵,比如戰國時期秦軍的斬首記功制度,站在第一排計程車兵有更大的機率能夠斬得敵人首級,斬首後經稽核就可以封爵賜田,使得想靠戰爭改變自己盧瑟命運的冒險家們紛紛選擇站在第一排玩一把富貴險中求;

    三是靠工事與掩體,比如戰國時期長平之戰就已經開始出現的野戰築城體系,擺在軍隊陣列前方的鹿角、鹿砦可以作為有效的掩體與遮蔽物,有效地降低第一排計程車兵中招的機率。

    總的來講,安撫站在第一排士兵的方法跟現代企業老闆安撫員工的辦法本質上沒什麼區別,無非一是物質激勵,二是裝備保障,坑都給你挖好了,你就在第一排安安心心的當炮灰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NF哪件史詩武器是你的深淵毒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