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醉酒仙翁

    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羅隱的一首七言絕句《自遣》。全詩如下: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譯文:

    一有機會便高歌一曲否則即罷休,不管多少憂愁恨怨恨都全然不理照樣悠然自得。

    今天有酒就喝個酩配大醉,明天的憂愁有就等明天再去理會吧。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羅隱在10次考進士不中,自感前程渺茫,墮落牢騷之時,寫的這首《自遣》表達心中的憤懣。

    該詩成功地塑造一個活脫脫的呼之欲出的縱酒高歌的曠士形象。這個形象雖有政治上失意後頹唐的一面,而其中憤世嫉俗的品格頗得人們讚歎。他除了反映舊時代知識分子一種變態的心理外,而透過人物的形象也狀寫出了晚唐社會的黑暗現實。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縣新登鎮)人,唐末五代時期的一位道家學者,著有《讒書》及《太平兩同書》等。羅隱的思想屬於道家,其書乃在力圖提煉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濟術”,是亂世中黃老思想復興發展的產物。生於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鹹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後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後,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鏐,歷任錢塘令、司勳郎中、給事中等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年的時間從技術剛做上專案管理?感覺心好累啊!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