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有情人眼裡的世界
-
2 # 王俊傑猛
這個沒有什麼特殊含義。
就和小學課本:人口手,山石土水火,一二三四七八十,這些字,這些道理是一樣的。
孩子啟蒙教育,先寫一些筆畫比較簡單的字,孩子容易入門,就是這樣。
上大人孔乙己,其實就是小學課本里面的人口手,一二三。
-
3 # 山裡人231506724
這個應該沒有什麼特別的涵義。“上大人孔乙己”是古代私塾用於讓小孩子臨摹的描紅字帖,筆畫較為簡單,便於小孩子學習練字。小說《孔乙己》選擇用出自小孩子練字用的字帖中的字,作為“孔乙己”的名字,可以看出孔乙己的身份之卑微,以及眾人對他的戲弄。
-
4 # 楊充
因為他姓孔,別人便從描紅紙上的“上大人孔乙己”這半懂不懂的話裡,替他取下一個綽號,叫做孔乙己。這個是出自於魯迅先生的《吶喊》,記得上中學那時學過這篇文章。由於《上大人》篇很短,作為流行的開蒙習字教材,至宋明基本固定為二十五字,全文為“上大人,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爾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禮也。”後清代改丘為孔,直至民國,就是孔乙己名字的來歷。至於上大人篇的來源,基本不可考,由於內容簡單,便於教學,且又闡釋了儒家基本常識,所以代代相傳。從儒家影響考慮,最早應不超過漢代,有文字記載的《上大人》部分,目前發現較早的留存有唐代敦煌寫經卷子背面習字用的殘篇。這二十五字簡單說來就是上大人(夫)是對孔子的敬稱,恰恰又凸顯出了傳統禮教對孔子的一種崇敬。上大人不說了字面就是尊稱為在上,大人等等。丘(孔)乙己就是孔子本人,孔子姓孔名秋字仲尼,孔子之異母兄名伯尼,仲就是二,也就是乙,這也是孔老二這說法的由來。至於孔乙己的己是指孔子生年,公元前552年己酉年,所以叫孔乙己。這裡補充一點,孔子生年因史記及部分歷史資料記載,目前公認為公元前551年,而實際考證曆法,我比較採信公羊傳和穀梁傳前552年的說法。至於用在了魯迅的文章《孔乙己》中,說人們以這句來命名孔乙己這個被瞧不起孔姓的讀書人,一是對當時一種社會價值觀的嘲諷:孔子之後,只會乙己,卻未能登廳雅坐而慢慢飲酒,並且身著長衫還滿口半懂不懂的之乎者也,迂腐至極。 其二,當時人心冷落到,對此可憐之人,尚且連名不願知曉,而僅僅願意起個諢名打趣消遣,這樣社會文化心態下的“魯鎮”,人們只想著看到別人出醜,活的更慘,更讓人覺得生活比他(孔乙己)好,自己不是笑話,孔才是笑話,甚至,他的名字本來就是個笑話。當時的社會,魯迅先生的筆外之音,就是想吶喊著告訴世人,我們活在一個人間喜劇的悲劇年代。孔乙己每每出現,都會受到眾人的嘲笑,挖苦他的傷痕背後的偷書之行,嗤笑他在進退兩難之時使用“君子固窮”、“者乎”這類難懂的詞為自己做辯解。屢試不中的孔乙己,即使知道“回字有四樣寫法”,在人們的心中也只能是一副落敗者、無成者的形象,無功無名,受到人們的嘲笑。在科舉制度下,考取功名幾乎成為了人們衡量一名書生水平的唯一標準,窮困潦倒、空有一腔四書五經之學問的孔乙己得不到世人的認同,在那個涼薄的時代,一度得不到任何人的同情,盡是被不斷地戲弄、被不斷地看輕。正如丸尾常喜先生所寫到的,知識分子的知識的脆弱與精神的窮困,使孔乙己在嚴酷的現實中面對著“隔絕與寂寞”。在這個層面上,魯迅對孔乙己似乎多了一份同情。然而孔乙己身上也有令人無法忽視的的一面,即“竊書不能算偷”這一類的精神勝利法,以及孔乙己背後所展現的荼毒舊社會知識分子的科舉制,這些都是受到魯迅批判的。這麼看來,對於與“科舉鬼”有相似之處的孔乙己一類,也是被魯迅的筆鋒直指的物件。簡單來說孔乙己帶有窮酸讀書人的形象。骨子裡確實還留著讀書人的風骨,看著看著就笑了,笑著笑著就哭了的人物形象。關於更多詳細內容,可以看我的部落格大彙總:https://blog.csdn.net/m0_37700275/article/details/79832978 或者 https://blog.csdn.net/m0_37700275/article/details/82972318
回覆列表
自嘲型人物,好呷懶做!喝酒沒錢佘帳。沒還就捱打。能爬起來又喝酒,沒錢再打!沒完沒了,貧困潦倒。阿Q成一圓洞,只是多一尾巴!?就叫逆來自受,順來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