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183768386098

    工業化源於工業革命。200多年前,工業革命在英國發生,並在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裡蔓延到全球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工業革命推動下,紡織、熱力、冶金、化學、電氣等領域的科學和技術不斷轉化成現實生產力,各部類的工業生產發展迅速,並逐漸取代農業在經濟體系中佔據主導地位,這樣一個歷史的發展過程就是工業化。伴隨工業化的發展程序,不僅提高了社會物質生產能力,而且人口、就業、消費、城市化、教育、政治、軍事等各個方面都在發生變化,由此帶動整個社會結構及人們思想觀念的變遷,使人類社會面貌較農業時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觀。

    資訊化使先進國家的發展模式出現了重大變化,人類最前沿的發展重心正在從以工業化主導轉變為以資訊化為主導。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其資訊化發展呈現出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徵:資訊科技迅猛發展,取代工業技術成為社會技術體系的基礎技術;資訊產業形成並崛起為社會第一大產業部門,深刻地改變了社會產業構成;資訊科技滲透到傳統產業中,使傳統產業資訊化程度越來越高;以物質、能源、資本投入為主的工業經濟,開始轉變為以知識和資訊投入為主的知識經濟或資訊經濟形態;社會生活正走向高度資訊化,工業主義所產生的生活方式、思想文化、社會觀念等等都在逐漸發生變化。

    在西方發達國家,工業化仍然是社會生產的基礎,但即使工業化本身也吸收了很多的資訊化要素,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工業化了。傳統工業化的最突出的特點是機械化大生產,而資訊科技的發展使工業化的內涵不斷髮生新的變化。從80年代開始,靈活製造系統(FMS)、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製造(CAM)相繼出現,90年代又發展出計算機整合製造系統(CIMS),現在敏捷製造、並行製造、網路製造等新的工業生產方式更是層出不窮。無論是靈活製造系統、計算機輔助設計還是最新的網路製造,其實質都是在生產過程中加入了資訊處理和控制能力,透過資訊科技對生產裝置和流程的控制來提高生產過程的準確性、靈活性、高效性。資訊科技的滲透應用使傳統工業生產的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工業現代化的最新涵義是結合資訊化的工業化。

    與發達國家在高度工業化基礎上自然發展出資訊化不同,中國現在傳統工業化還沒有完全完成,又迎來了資訊化浪潮,面臨著工業化與資訊化的雙重任務。一方面,資訊化源於工業化,工業化是資訊化的基礎,必須完成工業化才能為資訊化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另一方面,包括工業現代化在內的國家現代化程序離不開資訊化的帶動,資訊化代表了未來方向。如何處理好工業化和資訊化的關係,探索一條新的發展道路,既要儘快完成傳統的工業化,又不能在資訊化上落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突出課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公孫離怎麼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