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威1986235
-
2 # 天外村藥房
清朝發生過許多次農民起義。其中不少農民起義帶上了民族起義的味道。
單說漢族發動的起義,就包括:
清初與南明抗清結合的起義,如李自成張獻忠餘部的鬥爭。
貫徹前後的白蓮教起義。最著名的是王聰兒。
清朝後期的太平天國、捻軍起義。
等等。
-
3 # 季我努學社
太平天國及義和團等農民運動,大家已耳熟能詳,今天我們介紹一個比較小眾的農民起義。
景廷賓(1861—1902年),直隸廣宗人(今河北鉅鹿縣),號尚卿,武舉人出生。景廷賓出生於河北的一個小地主家庭,由於其伯父尚武,因此景廷賓自小便與伯父習武,二十一歲其考取武秀才,三年後又中武舉人。由於景廷賓自小與窮苦人家打成一團,所以深知百姓之難,景廷賓對於欺負鄉民的惡霸自然也是經常打抱不平,由於景廷賓的正義為民,所以鄉民創作了一首歌謠稱讚他“景廷賓,英雄漢。既能說,又能幹。憐惜窮人恨惡霸,為民除害心也甘。馬上打下賀老配,口鼻出血直叫喚。”
景廷賓
庚子事變發生後,面對列強要求的四億五千萬兩鉅額賠款,在列強不斷壓榨下的清朝國庫早已枯竭根本無力承擔,因此清廷開始加派差稅。直隸廣宗縣知事魏祖德隨即在“正糧正差”外加派賦稅,而在此之前,為賠償“教案賠款”已經加派了百姓的差稅,因此兩次加派差稅,讓廣宗縣百姓苦不堪言。前有甲午賠款後有庚子賠款,忍無可忍的百姓終於決定反抗清廷的不斷加稅,1901年,廣宗縣百姓推景廷賓為領導人,並聚眾武裝抗稅,面對以景廷賓為首的鄉民反抗交稅,知事魏祖德指責其聚眾抗稅,並意圖反抗官府,要求景廷賓承擔所以後果,並著手鎮壓鄉民的反抗,但在景廷賓領導下的鄉民眾志成城,魏祖德落荒而逃。此時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在聽聞此事後,隨即撤換了魏祖德的官職,並開始派兵鎮壓。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在清政府和列強的雙重壓迫下,景廷賓率領鄉民正式起義,並自稱“龍團大元帥”,打出“官逼民反、掃清滅洋”的起義大旗,由於清廷的腐敗無能和起義的順應民心,景廷賓的起義立即獲得了山東、河南、直隸地區人民的響應,一時聚數十萬之眾。
由於起義軍裡有許多原來的義和團成員,因此起義軍不僅戰鬥力高且作戰經驗十分豐富,在景廷賓的出色指揮下,清軍丟盔棄甲節節敗退,並搗毀了無數教堂,面對起義軍的進迫,身為直隸總督的袁世凱上書清廷“欲利民,則害民者在所必除。若一味包荒,庇奸縱惡,是無異養癰不治,而終至於潰體裂膚也”。同時,隨著起義軍的不斷壯大,為防止第二個太平天國的出現,慈禧太后也對袁世凱發出上諭“景廷賓左道惑人,謀為不軌……將該匪首擒獲,盡法懲治,務絕根株”並令袁世凱全權處理景廷賓起義。1902年5月,由於人數和武器上的懸殊,在袁世凱所率新軍的鎮壓及德、法、日三國聯軍的干涉下,景廷賓作戰失利,7月兵敗遭袁世凱凌遲處死,英勇就義。
清末新軍
雖然景廷賓的起義失敗了,但其“掃清滅洋”的口號在當時鼓舞了資產階級,原先一批資產階級改良派轉而投入革命派陣營,正如章炳麟說道“今日之民智……義和團初起時,惟言“扶清滅洋;而景廷賓之師,即知“掃清滅洋”矣”。中國原先的革命形式也由反帝國主義進入了反封建主義,即反帝與反封建的結合,使中國的革命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景廷賓起義
參考資料:
[1]賈熟村.袁世凱與景廷賓起義[J].殷都學刊,2007(01):72-75.
[2]方爾莊,李土右.直隸廣宗景廷賓起義[J].河北學刊,1983(02):140-143.
[3]祁龍威.論景廷賓“掃清滅洋”起義[J].文史哲,1956(10):62-66.
回覆列表
清朝發動的農民起義貫穿整個清朝,是任何朝代不可想象的,清前期白蓮教起義,清中期白蓮教,回族判亂,清後期太平天國起義。清朝農民起義之多真是數不過來,也是歷朝最嚴重的,光是太平天國起義人口便大幅減少,清中興說句不好聽的,就是因為戰爭少了三千萬人口,國祚才又增加了近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