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六五平凡之路
-
2 # 姑父4
吃飯的時候為什麼有些人吃的快有些人吃的慢,走路的時候有些人走得快有些走得慢掙錢的時候有人掙人掙得多,有些人掙得少………………~~~~~~;
-
3 # 王四姐
綠遍山原白滿川
子規聲裡雨如煙
鄉村四月閒人少
才了蠶桑又插田
從翁卷的詩中看出了鄉村四月的繁忙,大戰紅五月的激情,搶收小麥,搶插秧苗,芒種忙忙栽,夏至就丟開,芒種插秧時趕時,芒種是搶插秧苗的好時間,大人小孩幾乎全參加,但有些插秧速度快,有些插秧速度慢,有以下原因:
第一,插秧速度的快慢與一個人平時幹活的快慢有關,有的人性格緩慢,幹活不慌不忙,有的人幹活就想盡快乾完,又好去幹別的活。
第二,插秧也是一個熟練的過程,插的多了,熟悉了,左手分秧快,右手就插的快。
第三,插秧速度的快慢也與年齡有關,上了年紀的大人,彎腰時間長了受不了,喜歡站起來伸伸腰。有些年輕人則一路插到頭,座田埂上休息了。
總之插秧是一件辛苦活,頭上火辣辣的太陽,腳下滾燙的秧水,躬身彎腰,雙手不停的幹活,沒有吃苦精神,你插秧的速度一定會很慢。速度快的人就是:
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淨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
我是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對於農村的一切都很有感觸,特別對於我這樣80後生的小夥伴,做農活那是要學習的必要手段,而到了90後,00後未必能夠體會到幹農活的艱辛很流汗的付出。
在農村要學會的必殺技,放牛、插秧、割稻、挑水、做飯。看看這就是往農村接班人的流程培養的吧,所以說我們80後是時代荒廢的一代,幹農活估計是最後一代這樣培養,是比較早進入城裡落戶的一代,看看,這接班人的計劃不是落空了吧,當然這是社會進步的一個表現,是國家城市化的發現的趨勢所在。
我家處在長江流域中游,素有千湖之省的湖北,所以種水稻比較普遍,並且在我十幾歲的時候,灣裡灌溉渠比較完善,水路暢通,也有大型灌溉水庫,每年種兩季稻,早稻和晚稻。
對於我們來說,起秧苗和挑秧苗、耕田做不了,可以做的是跟著哥哥姐姐們插秧。我們分也很明確,以大帶小,快的帶慢的,可以說,我們的技能都是從哥哥姐姐那一輩教和拖會的。
插過秧的人都知道,早稻不用分廂,晚稻必須分廂,這是因為早稻的時候,各種害蟲不是很多,不需要打蟲藥,而晚稻正是各種害蟲爆發的時候,所以分廂是為了人工好打蟲藥。
我們家庭比較大,叔伯幾家一起合夥插秧,我們這輩有男女有10個,想想,嗎插秧的架勢是多麼的壯觀,一個田,10人一字排開,一次過,一個田就插完了,有的小田,一頭排不完,就兩頭排,插到中間匯合,效率很快。當然,因為年齡大小有區別,大部分的是年齡大的插秧技術要好些,速度也快些,可能有人知道我說,速度快的人插秧只聽見手插水有節奏的拍打聲,也就是手速很快,左手拿秧苗,右手秧苗插入水田中,而我是那個不快也不慢,中規中矩的技能。
至於插秧速度快和慢有幾點因素會影響:
1、純粹的技術好與壞。插秧技術是個熟能生巧的過程,並且要能吃苦,幹一行就要虛心學一行,不能發懶筋,做多了,做熟了,自然就快了,當然這與年齡大小沒有必然聯絡,不能說年齡小的就一定比大的插秧速度慢,有的年齡小的,插秧技術和速度都很好,我們家老九就很牛,往往是他第一個到頭,然後坐在田埂邊休息。
2、不是技術的問題,而是比較懶,做事不是很情願,慢點就能少插點秧,抱著這種心態的人做事不積極,每個家庭總有那麼一兩個。愛偷懶的人越到最後越慢,你家有這號人嗎?
3、還有個是分工的問題,大家一起做,反正有人覺得總是大家一起走的,我沒做完,後面有人幫我。如果說,先分好任務,當然會根據實際情況每個人插秧的寬度不一樣,比如技術差點,給你分少點,方正就是一次過,誰都不幫,你看還有人偷懶不,估計平時偷懶的人知道任務下達,礙不過了,那就認真的插秧唄,速度也就提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