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覺得不管是年輕人還是任何階段的人群,不一定非要學個手藝,但是必須知道自己最終想要的是什麼。從古到今的富人,沒有哪幾個說靠手藝發大財的,有手藝的往往他們的生活格局太小,生活也一直安逸平庸,沒有手藝的人恰恰會不停更加努力奮鬥四處尋找出入。經過時間的磨礪和歷練。眼光和膽量更加的敏銳,這才是寶貴的財富。

回覆列表
  • 1 # 迪瑞服裝服飾

    所謂鐵飯碗,不是在一個地方吃一輩子飯,而是你手上的絕活兒能讓你到哪裡都有飯吃,你的手藝,就是鐵飯碗。

    你有什麼能力?面對這樣一個問題,你會怎麼回答?

    “我能吃苦。”

    “我學習能力強。”

    “我很敬業。”

    這是能力嗎?不是。以上這些回答,本質上是“品質”、“精神”、“態度”稱不上是一種“能力”。

    一般來說,“能力”是要落地的,是要結合某種“工具”的,“品質”、“精神”、“態度”只有依託於你掌握的某一樣工具的時候才能給你加分,換句話說,你得首先有能夠創造價值的“手藝活兒”,然後要利用精神、品質、態度來打造你的差異化,沒有工具作為前提,這些描述就顯得比較虛。

    什麼是“工具”?工具是為達到、完成或促進某一事物的手段。比如微信,他就是一個工具,至於有的人用來社交,有的人用來營銷,有的這樣跟大學生交流,那因人而異。比如你掌握了一門外語,再比如PPT、PS等軟體,這些其實都是工具。

    而工具其實比較普遍,比如說外語可能很多人都會,但是大多數人只能做到閱讀外語報紙,而有的人可以做同聲傳譯,比如說你也玩微博發自拍照片,但是有的人可以用微博做營銷。那差別在哪裡,就在於你有沒有鑽研的精神把這門手藝做精做深,有沒有投入足夠多的時間和精力做到足夠專業的一個級別。

    迷茫經常來自於能力和慾望的不匹配,所以就不要總是四處問“我該怎麼辦?”“我該從何做起”“我該做點什麼?” 這樣的問題了,要解決這種迷茫,努力的方向也就兩個:

    第一,你要掌握什麼工具,這個工具不一定非得高大上,只要有其用處,自有其需求;

    第二,你有沒有一個願意花時間精力把自己的工具做到足夠專業的一種精神,或者說是把一件事做到極致的匠人精神。

    能夠將工具和專業精神都做好的人,可以稱為一種“手藝人”:

    嫻於一技,是為手藝人。

    “技”是工具,“嫻”是精神態度而煉成。

    說到“手藝人”,李宗盛這段《致匠心》雖說是廣告,但其中的話語詞句還是很耐人尋味,讓很多人為那份珍貴的品質、因為專注於技藝而從容安定的內心狀態所感動,有多少人也希望可以用自己的匠心去專注做點東西,對得起光陰和歲月。

    “人生很多事急不得,你得等它自己成熟。

    世界再嘈雜,匠人的內心,絕對必須是安靜、安定的。

    面對大自然贈予的素材,我得先成就它,它才有可能成就我。

    我知道手藝人往往意味著固執、緩慢、少量、勞作。

    但是,這些背後所隱含的是專注、技藝、對完美的追求。

    所以我們寧願這樣,也必須這樣,也一直這樣。

    為什麼?我們要保留我們最珍貴的、最引以為傲的。

    一輩子總是還得讓一些善意執念推著往前,

    我們因此能願意去聽從內心的安排。

    專注做點東西,至少對得起光陰、歲月。其他的就留給時間去說吧。”

    每件事未必一定有意義,但總有熱愛它的人去賦予其生命。——或許這就是執著於本心,順信仰而前行的手藝人之心吧。

    馮驥才先生在《俗世奇人》說得好,各行各業,皆有幾個本領齊天的活神仙,刻磚劉,泥人張,風箏魏,機器王,刷子李等等,手藝精湛,鼎鼎有名,時間久了姓和拿手行當連在一起稱呼,名字反正沒人知道了,就這一個綽號,在碼頭街巷那是響噹噹。想要如此響噹噹可不容易,因為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得有絕活兒。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能耐的,吃素,發蔫,靠邊呆。這一套可不是誰家定的,這是地地道道的一種活法。

    很多人抱怨現在工作不穩定,動不動就被辭退,一點沒有安全感。其實所有的機構都靠不住,因為平臺可能會拋棄你,可能會衰落,可能會消失……那你將自己所有的生存都寄託於某平臺,你就永遠不會獲得充分的安全感。所以“沒有安全感”這個癥結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不要輕易把安全感寄託在某一個人或某一件事物上。只有自己給自己的安全感最可靠,只有行動才會讓你更踏實,只有內心強大才不會懼怕任何形式的拋棄。別人給的,是人情和依賴;自強獨立的,才是安全感。

    所以靠機構吃飯,是為別人工作,給你發工資,你就得乖乖聽話,不慎犯錯誤,被客戶罵完回去繼續被領導罵。什麼?不想熬夜加班?不服氣獎金髮的少?那你收拾東西走人吧。這不是屈服,這是現實。這叫跪著掙錢。

    而手藝人呢?手藝長在自己的手上,我可以在這裡生存,也可以在那裡瀟灑,可以為你服務,也可以跟他合作。所以靠手藝吃飯,是為自己工作,不必受制於誰,自己為自己負責,只需打磨自己,只用做好分內之事,無須討好,無須諂媚,無須看人臉色。碰上不對路的主兒,得嘞,恕不伺候。這不是傲嬌,這是底氣。那才是站著掙錢。

    你想想曾經的戰爭年代,哪有什麼可依託的平臺,哪有什麼充分的安全感,哪有什麼穩定的生活,留給世人的只有動盪不安。可是顛沛流離又怎樣,手藝人走哪活哪,他們把隨心刻成了匠心,在骨頭和指節間安身立命。

    所謂“一技在身,能抵千金”,就是這個道理。手藝人靠手吃飯,求誰?怵誰?這,就是手藝人的底氣。

    當然了,我在這裡強調的是手藝的重要性,而不是鼓吹大家都放棄機構工作去做個體戶,不是強調你要“走”,而是強調你要“有”:

    手藝在手上,哪裡都能吃飯,不論是在機構還是自由個體。上班不爽,沒有手藝的你為什麼不敢辭職?因為你今天辭了明天就得擔憂生計,有手藝的人今天辭職,明天在家裡就可以個人接單,

    什麼活兒能接什麼活兒不能接,質量到了什麼地步可以交給客戶,出了錯怎麼辦……沒有領導給你指導給你分擔,都得你個人承擔和把關,這對於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其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一個好的手藝人;

    或者就說是匠人精神吧,如果你做任何一個活兒都能像手藝人那樣細緻、精緻,而不是當被逼迫的任務,其實不論你在哪裡,你都能得到足夠的尊重,一般來說也是不可或缺的寶。但是大多數人對於分內工作的態度都是給主管交差,怎麼可能做出彩兒來。

    每個手藝人作為單個個體的力量可能確實有限,但集合起來的能量還是摧枯拉朽的,尤其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不但讓那些有獨門手藝的人有了更多的展示機會,也讓不同空間的個體在同一時間匯聚成為現實。

    所以,還是少抱怨社會,少讀成功學,多花點時間學點落地的東西、練精一門手藝,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得有絕活兒。很多人總說鐵飯碗好,那你說什麼是鐵飯碗?

    所謂鐵飯碗,不是在一個地方吃一輩子飯,而是你手上的絕活兒能讓你到哪裡都有飯吃,你的手藝,就是鐵飯碗。

    然後我就知道,下一個立即要迎上來的問題就是:你覺得我應該學習什麼手藝?”

    首先請你要明白,這個手藝是需要你自己結合你的專業、興趣、環境、天賦、需求甚至運氣等因素去定位的,是在不斷的嘗試中發現的,而不是別人說學啥就學啥,你必須承認有些東西這輩子不是你的專業

    第二個“我也折騰了很久了,就是沒有發現自己的專長,你覺得什麼手藝最好?”

    如果第一條你確實沒有發現,那請先彆著急扔掉你的自己的專業,你的專業裡一定會涉及到工具的學習。

    任何一個時期都沒有所謂“最好”的專業,

    上世紀六十年代,你哪個專業都不如去種田,那時貧下中農才是根紅苗正;

    放你在上世紀七十時代,你哪個專業都不如去當兵,那時是解放軍最親;

    放你在上世紀八十時代,你哪個專業都不如去做工人,那時叫鐵飯碗;

    放你在上世紀九十時代,流行的是一個詞叫“下海”。沒錯,下海的都是今天你們哭著喊著要搶的公務員崗位。

    在中國研究哪個專業好不好,不如好好思考每一次大的經濟和政治格局變動下帶來的巨集觀經濟變化,這種導向變化才會導致十年內的行業發展機會,找對了行業,管你是什麼專業,都能找到發展機會。

    比如如果你相信電子商務會全面普及,那麼物流行業大發展是必然的;你是學數學的,你就應該提前貯備物流運輸演算法的知識;你是學IT的,你就應該提前貯備物流管理資訊系統的知識;你是學金融的,你就應該提前貯備物流擔保金融的知識;你是學財會的,你就應該提前貯備物流行業應收應付款的流程;你是學機械、電子、電氣的,你就應該留心物流行業運輸裝置的變化;你是學Hr的,你就應該留意物流行業對緊急人才的招聘條件和挖人模式;你是學營銷的,你就應該關注不同物流行業推廣業務的手法……

    所以,笨蛋才問自己的專業好不好,聰明人只關心自己的專業在未來的行業發展趨勢裡有沒有機會。

    第三個“那我找到了學習方向,手藝掌握到什麼程度才能掙錢呢?

    我建議他先好好學習課程,打好基礎和專業性,別急著想掙錢,因為掙錢不是這個階段該想的事情。在沒有展現一流的專業功底之前,你是沒有資格要價的,謹記:先做一流的人,再拿一流的回報。

  • 2 # 傾城雨落笙簫默莫

    一,手藝人有沒有發財的。

    紋身是手藝吧?國內大行家做一副滿背四十萬。還只能預約,還得看他願不願意做。

    紋繡算手藝吧?技術改革者大衛埃可惜英年早逝,如果能活到現在身價幾千萬不是問題,他的學生現在靠手藝做到老闆的都身價千萬了。

    你要說富人就是馬雲雷軍這種,千萬級別不算富人,那我沒話說。

    二,手藝人格局小不小。

    不講紋身紋繡的泰山北斗,就說省市有名的老師傅,行業內交流。

    紋繡範圍小,跑的是東亞東南亞,從工具用料研發到品牌經營到渠道宣發,各種技術人員到老闆全都得結交。另外一個大方面,每年時尚潮流必備知識,僅這個就得把全世界的美妝文化都瞭解個透。

    紋身範圍大,全世界博覽會比賽該參加得參加,想要精進,必須參與東亞西歐繪畫藝術、雕刻藝術、紋身風格所屬地文化歷史、文字元號知識、設計藝術、神學的學習討論。合格的紋身師首先是個畫家,還得懂各種文化,自己不擅長的領域還得有三五個專家朋友幫忙,哪個都得是行業資深,這才能用手藝展示出來。

    您要說格局就是指點江山,那您厲害,普通人比不了。

    三,手藝人平庸不如其他人努力奮鬥。

    您這句話我簡直無言以對,手藝人是最怕被時代淘汰的,因為那真的是全家捱餓。

    但凡不努力堅持學習和練習的,已經被市場淘汰了,現在還活著的,都是天天堅持不懈的人。

    德雲社有句話形容手藝人:一天不練,自己知道;一週不練,同行知道;一月不練,那就是顧客知道。

    哪怕是大佬們,每次參加交流會也都跟個小學生似的,生怕錯過什麼新技術新知識,要是學到了馬上就練到自己手裡。

    不學不練?沒有任何可能。

    您要說這算不得努力,那這篇答案就當我沒寫吧。

    結語

    這僅僅是紋身紋繡,我都沒寫化妝師那群神仙,我真心勸您倒是把眼光放開點,不要提到手藝就想到捏麵人兒,普通人學個手藝是安身立命之本,您假大空說得再漂亮,也不如泰安兩個19歲的小姑娘一頓午飯390塊來得讓人踏實。

  • 3 # 象棋中的兵

    中國曆來是以農耕為主的社會體制。這種由自給自足所延伸出的勞動過程,又演化出了各種輔助勞動的行為。天長日久,漸漸成為廣大勞動人民賴以生存,解決溫飽的形式,從而形成一種生活方式,即,手藝。

    正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我們人類社會更離不開相互的幫扶,因此也就有了三百六行之說。

    勞動創造了一切。人類發展至今,無不於勞動密切相關。而做為歷經封建王朝的中國勞動人民,是以農民會種地,獵人會打獵,商人會經商以及各行各業、各極所能的形式,使農、工、商相互輔助,和諧發展,才有了中國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淵源,因此沒有勞動,就沒有手藝,沒有手藝就不存在勞動,也就沒了幾萬年的人類文明發展史!

    有這樣一個故事:兩隻老鼠,一隻生活在糞坑,一隻生活在糧倉。一隻生來就得奔波,一隻生來就坐享其成!而做為廣大勞動人民的我們,何其不是那隻生在糞坑中的老鼠,為生活而勞碌奔波……!又有幾人能生在比爾.蓋次,馬雲的家中…!

    因此,人生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命運!

    做為普通人,憑什麼立足社會?有了手藝,才能讓自己體面地活著而再求發展!就算亞歷士多德能夠撬起地球,他也需要一個支點!!!

  • 4 # 壹號小弟

    普通人做普通的事情,過普通的生活,這種想法很正常,也是最正確的選擇。

    在古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如今行業細分千千萬萬,能夠學好一門技術已經十分不易,更不要妄想其他了。

    世界上的大部分事情都遵循二八定律,即80%的人貢獻20%的財富,80%的財富掌握在20%的手中。中國大概有十億多的人都是普通人,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一門手藝,如果那樣的話中國早就步入發達國家了。

    想著學一門手藝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沒有實力,還要妄想奢侈的生活,這樣的人最可悲。

    在上個世紀,如果一個人會一門收益,那他可以養活全家,生活綽綽有餘。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一門手藝,它也是靠勤學苦練,靠日積月累的。如今,如果你會一門收益,仍然可以保證你生活富足,前提是踏踏實實的幹活。

    中國有十幾億的人,我們應該認識到生活中並沒有那麼多的老闆,也並不是人人都可以當老闆,踏踏實實的工作,才會擁有更好的生活。

  • 5 # 大郭大郭大郭郭

    學一門手藝,不如換一種思維

    從前,有一個賣草帽的人,每天,他都努力地賣著由帽子。

    有一天,他叫賣得十分疲累,剛好路邊有一顆大樹,他就把帽子放著,坐在樹下打起盹來,等他醒來的時候,發現身旁的帽子都不見了,抬頭一看,樹上有很多猴子,而每隻猴子的頭上,都有一頂草帽。他十分驚慌,因為如果帽子不見了,他將無法養家活口。突然,他想到,猴子喜歡模仿人的動作,他就試著舉起左手,果然猴子也跟著他舉起左手;他拍拍手,猴子也跟著拍拍手。

    他想機會來了,於是他趕緊把頭上的帽子拿下來,丟在地上。猴子也學著他,將帽子紛紛都扔在地上。猴子也學著他,將帽子紛紛都扔在地上。

    賣帽子的高高興興地撿起帽子,回家去了。回家之後,他將這件奇特的事,告訴他的兒子和孫子。

    很多很多年後,他的孫子繼承了家業。有一天,在他賣草帽的途中,也跟爺爺一樣,在大樹下睡著了,而帽子也同樣地被猴子拿走了。

    孫子想到爺爺曾經告訴他的方法。於是,他舉起左手,猴子也跟著舉起左手;他拍拍手,猴子也跟著拍拍手。果然,爺爺所說的話真的很管用。

    最後,他脫下帽子,丟在地上;可是,奇怪了,猴子竟然沒有跟著他做,還是直瞪著他,看個不停。

    不久之後,猴王出現了,把孫子丟在地上的帽子撿了起來;還很用力地對著孫子的後腦勺打了一巴掌,說:“開什麼玩笑!你以為只有你有爺爺嗎?”

    孫子為何不能像爺爺當年那樣拿回被猴子拿走的帽子?我想,每一個人都能夠看得出: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們都沒能正確地對待經驗,他們都機械地套用了經驗,他們未能對經驗進行改造和創新。在今天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裡,過去成功的經驗,往往就是此刻失敗的最直接的原因。在教育工作中,雖然我們誰也不能漠視經驗的價值,但我們不僅需要靈活運用經驗,而且要不斷更新經驗,試著讓自己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問題本身的多變性,否則就會犯驢子的錯誤,就會遇到孫子失敗的困惑。只有擁有經驗而又懂得如何利用經驗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同樣,只有擁有教育和教學經驗經驗而又不斷反思的教師才能獲得真正的成長。

    二、木匠的門

    一個木匠,造一手好門,他費了多日給自家造了一個門,他想這門用料實在、做工精良,一定會經久耐用。

    後來,門上的釘子鏽了,掉下一塊板,木匠找出一個釘子補上,門又完好如初。後來又掉下一顆釘子,木匠就又換上一顆釘子;後來,又一塊木板朽了,木匠就又找出一塊板換上;後來,門拴損了,木匠就又換了一個門拴;再後來門軸壞了,木匠就又換上一個門軸……於是若干年後,這個門雖然無數次破損,但經過木匠的精心修理,仍堅固耐用。木匠對此甚是自豪,多虧有了這門手藝,不然門壞了還不知如何是好。

    忽然有一天鄰居對他說:“你是木匠,你看看你們家這門?”木匠仔細一看,才發覺鄰居家的門一個個樣式新穎、質地優良,而自己家的門卻又老又破,長滿了補丁。於是木匠很是納悶,但又禁不住笑了:“是自己的這門手藝阻礙了自己家門的發展。”於是木匠一陣嘆息:“學一門手藝很重要,但換一種思維更重要,行業上的造詣是一筆財富,但也是一扇門,能關住自己。”

    當一個人形成了某一根深蒂固的習慣方式之後換一種思維是非常重要的。作為教師,我們從中能獲得何種啟示呢?成功的基本原理大多是有共性的,是沒有國界的。為了不被國家的界限封閉自己,為了不被“行業上的造詣”關住自己,為了使自己的視野更加開闊,我們需要敞開心扉,需要交換彼此的觀點。這樣,我們才能知道我們的優點所在以及與他人的差異與差距,並在尋找與彌補差距的過程中完善自己。

    三、打破“信念障礙”

    [故事]:

    數千年來,人類便一直認為要四分鐘內跑完一英里是件不可能的事,不過在一九五四年,羅傑班尼斯特就打破了這個信念障礙。

    他之能創造這項佳績,一來得歸功於體能上的苦練,二來是得力於精神上的突破。

    在此之前他曾經在腦海中多次模擬以四分鐘時間跑完一英里,長久下來便形成極為強烈的信念,因而對神經系統有如下了一道絕對命令,必須全力完成這項使命,果然他做到了大家都認為不可能的事。

    誰也沒想到班尼斯特的破紀錄,卻給其他的運動員帶來無比的影響,在此之前沒有一個人打破四分鐘跑完一英里的紀錄,可是在隨後的一年裡竟然有三十七個人進榜,而再後面的一年裡更高達三百人之多。

    之所以會有這個現象,乃是他的成就提供了其他人一個新的依據,大家所認為的“不可能”實際上是可能的。

    人們常常會對自己本身或自己的能力產生“自我設限”的信念,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過去曾經失敗過,因而對於未來也不敢寄望會有成功的一日,也有可能是沒有一個活生生的具體目標,對於願望能否實現心存疑慮。長久下來他們便開始學得務實,而終於平庸。

    [教育智囊]:

    在學生們都很努力但是卻無法取得明顯進展的時候,教師可集中力量幫助其中一名學生取得突破。一個人的突破往往會帶動一大批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在一個班級裡,教師往往無法顧及到全體,班級裡總有極個別優秀的學生,也會有一些不上進的學生,沉者自沉,浮者自浮,而更廣大的是中間一批不沉不浮可沉可浮的學生。這批學生有向上的願望,但離那些班級裡的頂尖高手有較多距離,無法望其項背。反而若是他們之中有一人取得成功,對其他人的促進作用將會是巨大的,大家必將群起而效仿之。如此,教師的工作便可產生牽一髮而動全身之效果。

    四、訓海豚有術

    [故事]:

    海豚經過馴養,可以成為出色的馬戲演員。馴養海豚主要靠物質刺激,完成一個動作,獎勵一條魚,讓它形成條件反射。訓練講究循序漸進,由易到難。比如鑽入圈這個節目,先讓海豚學會鑽圈,慢慢換一個冒煙的圈,再換一個有點兒火苗的圈,最後才換著火的圈。一開始就鑽火圈,它當然不幹。

    訓練海豚跳高也是採取同樣的辦法。馴獸師先在水面下拉上細繩,海豚每次從細繩上方通過就會被獎勵一條魚,以此形成條件反射。馴獸師不斷抬高細繩,嚐到甜頭的海豚也每次都試圖從細繩上方通過。細繩一點點抬高,逐漸放到了水面之上,而海豚也就逐漸變成了“跳高高手”。

    海豚表演的其它傳統節目,還有跳高觸球,頂球人筐,水中拉車,鑽火圈,識譜唱歌,跳迪斯科,水中救人等許多節目。當我們欣賞海豚精彩馬戲節目表演的時候,也別忘了思索一下它是怎樣成為一名出色的“演員”的。

    [教育智囊]:

    循序漸進的道理每一名教師應該都懂,但是具體運作之時卻又往往操之過急。想一想連海豚這樣較低級別的生物都可以通過訓練取得驚人的成就,更不用說我們的學生了。

    制定切實可行的階段目標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在每一個小小的目標完成之後都要讓他體會到進步的快樂。無論這種快樂如何產生,目的都是為了讓他能夠繼續下去。只要他能夠繼續下去,日積月累,便會產生質的變化。

    五、“每桶四元”

    [故事]:

    美國標準石油公司裡,有一位小職員名叫阿基勃特。他遠行住旅館的時候,總是在自己簽名的下方寫上“每桶四元標準石油”字樣,在書信及收據上也不例外,簽了名,就一定寫上那幾個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元”,而他真名倒沒有人叫了。公司董事長洛克菲勒知道這件事後,大感驚訝地說:“竟有職員如此努力宣揚公司的聲譽,我要見見他。”於是邀請阿基勃特共進晚餐。

    後來,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長。

    這實在是一件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可在偌大的公司裡,只有阿基勃特一個人愉快地堅持著去做了。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才華、能力在他之上的人,可是最後只有他成了董事長。

    成功是一種習慣。並不是非得要幹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才能獲得成功。從小事做起,而且堅定不移,樂此不疲,直到讓做好小事成為你良好的習慣,你便具備了成功者的品質。

    [教育智囊]:

    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每一位教師都必須學會的一項課程。“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時間久了,當學生的學習成績出現分化時,我們便會看到習慣在其中起到多大的作用。

    建議教師在起始年級學生剛剛入校時,應該將良好習慣的養成作為第一學期學生工作的重點。磨刀不誤砍柴功,有時候,一個小小的好習慣便能夠成就人,而同樣的一個小小的惡習足以讓人墜入深淵。

  • 6 # 劭逸軒言

    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但你自己回答的太雞湯了。

    我告訴你,普通人為什麼想學門手藝,因為普通人沒有生活退路,他學門手藝就是先保證自己能吃飽飯,能養家餬口,就是先保證自己能生存下去。

    那些不學具體的手藝,只想著四處尋找機會做老闆等的人,不能說沒有成功的,但畢竟太少,不要跟我說誰誰誰,那只是他出名了,所以你能聽到,而絕大多數失敗者,是默默無聞的。而且,成功者中,絕大多數是本來就沒有生存壓力的人。而那些失敗者,要麼人到中年,從頭再學手藝,要麼就成了人們口中的不學無術,只會吹牛的人,是很悲慘的。

    最明顯的現象就是,假如,只要四處尋找機會,就能成功的話,那麼人類社會財富分佈圖,就不是正三角形,而是倒三角形了,也不對,應該是一條線,所有人都在倒三角形最上面的那條線上了。想想,可能嗎?

    我這麼說,也不是讓所有人,都甘於平凡,而是說,要量力而行,如果想逞能的話,就要有破釜沉舟的大無畏精神。

    想想你的父母吧!想想你的妻兒吧!你願意接受失敗,可你願意你的家人陪你食不果腹嗎?

  • 7 # Tingzhe

    在中國有句話叫,有門手藝到什麼時候都餓不死。這是我們老祖宗留下的觀念,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已經根深蒂固的留在了每個人的腦海中,無論年長還是年輕的,都會記住這句古話,從而也奠定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也讓人的思維被這句話給禁錮住了思維的開闊。在過去360行行行出狀元的年代,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種固有的思維方式,一定要有一門精湛的手藝。尤其是在某些崗位中更是難能可貴的品質。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等等一些特有的榮譽。

    可是時代變了,如今這個飛速變化的時代,機器人代替了人工,智慧化的今天生產流水線都是智慧化的操作方式,很多都取代了人的勞動力。因此我們的思維方式就有必要需要改進和更新了,也正是處在這個時代下,純手藝的技術是越來越少了,很多是需要手工去加工的產品被機器所取代,但是殊不知機器的加工工藝永遠和純手工的手藝是有區別的,物以稀為貴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在如今智慧化的流水線取消人工,導致我們國家原有的手工技藝都消失了。很多人都需要去學習現代化智慧化的高深理論和造詣,去迎合當前的市場需求和生活方式。而且這種觀念是當前很多人去最求的,可也正是如此,才會導致了很多普通人的思維方式發生了改變,正因為他們是普通人,才會更有普通人想要的純樸的東西,這就是又重新輪迴到了原點,有門過硬的手藝還是很靠譜的。也許是生活的一種調侃吧。但是我還是很羨慕那些純手藝人,因為他們的普通,才會讓我們複雜的生活變回那,原本很愜意並遺失的那份簡單美好的質樸生活。

    目前在我們國家手藝人的收入還是很了得的,而且手藝人的生活我認為就像在享受著生活最該有的那份真諦!畢竟我們是普通人,我們還是很需要去真正享受生活帶給我們的美好。

  • 8 # 趣味生活小余

    受到家庭環境和自身外界關係的影響,父母也經常給我們灌輸這種思想,自己朋友圈裡某某都是這樣的人,學的什麼樣的手藝,在外面一年掙多少錢,還自助創業,最後還當大老闆。這也是一種世俗文化的薰陶,久而久之,自己慢慢的也有這種思想,人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大家都那麼幹,我就那麼幹。比如說,當一個新兵進入部隊,大家都整齊的排隊,按時睡覺,到點操練,你也會那麼做,因為你不那麼做,自己感覺也不舒服,別人也會用其它的眼光看待你,這個叫做群體的影響力。

    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句話,龍生龍,鳳生風。老鼠生子,會打洞。老子英雄,兒好漢,為什麼會那樣,自己生處的環境不同,資源配置也不同,教育環境也不同。最後行成兩種結果,一個靠手藝,力氣打工,另一種靠人脈,家庭傳承領帶吃飯搞家族經濟。兩個社會創造價值,不可同日而語。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也是這個道理。不可能經商的人在一起和你談蓋房般磚的事。你也不可能和他們談打工的事。你們壓根就不是一類人。只能通過自己後天的努力,尋找他那樣的資源,變成他那樣的人,最後走同一條道路。

    以前人們說人和人沒有什麼區別,我也那麼認為,後來漸漸的改變了我的觀點。司馬光砸缸,別人不砸缸,他為什麼會那麼做,思維方式的不同,也決定了以後自己人生道路的不同。

    現在人們常說格局這,格局那。有那個真正能讀懂它,等你讀懂了,也就成功了。紙上談兵的我們都會,真正做起來我們都難,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馬雲說他從來不缺錢,你會那麼說麼,你不會的,大家都缺錢,因為我們還沒有感覺到錢是個數字,歷史是為成功者書寫的。

  • 9 # 魔法橙子

    首先,這是普通人在社會上賴以生存的基礎。

    每個人都無法孤立地生活在這個世上,人與人交往互動的本質就是價值交換,只有先具備創造出價值的能力,才能夠被其他人接受和認可,進而獲得經濟上的回報。有了一技之長,就能解決基本的溫飽,只要不計較、不比較,無論走到哪裡都可以生存下去。只要能生存,一切就都有希望。

    其次,這是普通人在開啟人生奮鬥之路時不得不做出的一個必然選擇。

    我們必須要承認一個現實,那就是人生來就是不平等的。有些人出生在豪門大戶,很容易就享受到優質的社會資源,這些人處於社會金字塔的頂層,人生的起點往往就是絕大部分普通人追求的重點。精英階層的成功是建立在資源圈層的基礎上,他們的家庭背景,父母的人脈都是高價值的;而普通人根本無法輕易地接觸和使用這些資源,與這些資源的獲取相比,掌握技術專長的機會是公開的,平等的,只要肯花功夫學習就能夠有所建樹,獲取的最大成本無非就是時間。因此,我們看到了許多普通人通過成為某個領域學有所長的專家、能手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和社會的尊重。

    再次,這樣的思維要辯證地看待。

    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在於格局和思維。能力的大小,影響一個人會走多遠。而人生的格局和思維,最終決定了人生結局。我們要認識到,現在的社會如果只會一門手藝,很有可能會被社會的發展所淘汰。跨界的學習遷移能力越來越成為普通人獲得成功的一個要素,學習遷移能力才是我們最應培養的能力,這是一種將知識內化的核心成長能力,具備這種能力的人最典型的就是通常所說的“斜槓青年”。也就是說,我們不僅要學會一技之長,更重要的是掌握做事的底層邏輯和規律,尤其是懂得把在這項專業情境中學習到的知識,切換應用到另一個專業情境中。這樣,我們的思維和格局就會獲得提升,看待問題和事物就會更加通透,一眼直達本質。擁有了這樣的能力,無論社會如何變遷,無論什麼樣的環境,普通人都能夠生存其中,並且還能夠活得很好。

    人生海海,相遇是緣。不妨抬手加個關注。

  • 10 # 聽雨閒談

    您這問題內容,假大空話一套一套的,用詞都是巨集觀傾向,實際內容一點沒有。

    別的行業我不評價,就說美業能涉及到的手藝人。

    一,手藝人有沒有發財的。

    紋身是手藝吧?國內大行家做一副滿背四十萬。還只能預約,還得看他願不願意做。

    紋繡算手藝吧?技術改革者大衛埃可惜英年早逝,如果能活到現在身價幾千萬不是問題,他的學生現在靠手藝做到老闆的都身價千萬了。

    你要說富人就是馬雲雷軍這種,千萬級別不算富人,那我沒話說。

    二,手藝人格局小不小。

    不講紋身紋繡的泰山北斗,就說省市有名的老師傅,行業內交流。

    紋繡範圍小,跑的是東亞東南亞,從工具用料研發到品牌經營到渠道宣發,各種技術人員到老闆全都得結交。另外一個大方面,每年時尚潮流必備知識,僅這個就得把全世界的美妝文化都瞭解個透。

    紋身範圍大,全世界博覽會比賽該參加得參加,想要精進,必須參與東亞西歐繪畫藝術、雕刻藝術、紋身風格所屬地文化歷史、文字元號知識、設計藝術、神學的學習討論。合格的紋身師首先是個畫家,還得懂各種文化,自己不擅長的領域還得有三五個專家朋友幫忙,哪個都得是行業資深,這才能用手藝展示出來。

    您要說格局就是指點江山,那您厲害,普通人比不了。

    三,手藝人平庸不如其他人努力奮鬥。

    您這句話我簡直無言以對,手藝人是最怕被時代淘汰的,因為那真的是全家捱餓。

    但凡不努力堅持學習和練習的,已經被市場淘汰了,現在還活著的,都是天天堅持不懈的人。

    德雲社有句話形容手藝人:一天不練,自己知道;一週不練,同行知道;一月不練,那就是顧客知道。

    哪怕是大佬們,每次參加交流會也都跟個小學生似的,生怕錯過什麼新技術新知識,要是學到了馬上就練到自己手裡。

    不學不練?沒有任何可能。

    您要說這算不得努力,那這篇答案就當我沒寫吧。

    結語

    這僅僅是紋身紋繡,我都沒寫化妝師那群神仙,我真心勸您倒是把眼光放開點,不要提到手藝就想到捏麵人兒,普通人學個手藝是安身立命之本,您假大空說得再漂亮,也不如泰安兩個19歲的小姑娘一頓午飯390塊來得讓人踏實。

  • 11 # 張三想寫的字

    我不知道你這個理論是咋得來的。

    比爾蓋茨首先肯定是個IT工程師,編碼能力高低與否且不論,至少工程師這個角色絕對當得起。

    李嘉誠肯定能做出一束漂亮的塑料花,馬雲雖然不是技術出身,但是演講與口才,在大佬裡絕對是頂尖的人物,演講與口才古代俗稱牙行,也是一個手藝。

    所以你瞧,這些能成事的人無一不是先學會了一門手藝,而且從手藝進入行業,然後抓住了機遇在行業裡做到了頂尖的級別。

    所以我不明白你說的普通人的思維總想著學一門手藝這個普通人到底是誰?格局這個東西是在不斷在行業裡拓展形成的,而不是一開始就得來的。上述三人都不會想到今天他們的格局會有這麼大。但當時他們肯定認為這個手藝將來能讓他成就一番事業。

    所以,凡事往高處想,但從低處做。低處尚且沒有做好,就想著高處,就是空中樓閣,即便能蓋起來,有一天也得塌了。

    https://www.toutiao.com/i6824295011144696328/

  • 12 # 小民沐風55537227

    第一,不是誰都適合做生意。

    第二,不是誰都能堅持唸完大學。

    第三,有一門手藝總可以兜底保證自己能有口飯吃。

  • 13 # 仨石頭子兒

    首先,如何界定普通人的概念。何為普通人?普通人之外又是什麼人?學一門手藝,首先解決的是生計,當生計不是問題的時候,普通人也會想著把手藝做成產業,成功就成了企業家,不成功就從頭再來。希望題主提出這個問題的同時沒有階級qi視。

  • 14 # 深圳鄰好家政服務有限

    手藝就是技術,不管你是研發生產管理銷售,那一項不是需要技術,就是吃飯也是一門手藝,只是勞勞眾生已經把這個變成本能反應了,所以千萬不要看不上手藝,哪怕再小的手藝,都可能是你以後的生活保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今社會有多少女人會做飯和喜歡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