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殺熟”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很少人已經意識到殺熟已經由線下搬到了線上。 據相關媒體爆料,不少與通訊、購物、娛樂、住宿、出行等日常消費相關的網路公司利用大資料對不同消費者提供不同價格價格。那麼可以有哪些措施來避免大資料引起的“殺熟”現象呢?
3
回覆列表
  • 1 # _丘比龍

    個人觀點,我們作為普通老百姓並沒有辦法和擁有大資料的公司抗衡。本人所能想出來的唯一辦法就是定期賬號,但一直換賬號也是不切實際,首先是不方便,也沒那麼多精力,其次是我們也沒有那麼多的手機號和身份資訊可用來更換賬號。只能寄希望於國家出臺相關政策,規範這些公司的所作所為吧。

  • 2 # 亞特蘭蒂斯1129

    目前大資料在全球範圍內異常火爆,在貴陽更是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開始了大資料經濟。也許很多人要問什麼是大資料,從字面意義來講就是龐大的資料群。從專業的角度來分析,大資料首先是採集資料,儲存資料。其次是分析歷史資料,最後才是預測未來資料。

    就殺熟現象而言,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原因很簡單,目前在採集資料階段,網路線下的資料並不容易採集,因為目前線下並沒有配合資料採集的硬體設施,比如你要分析溫度,可是街道上並沒有安裝溫度感測器,比如你要分析顆粒濃度,線下也沒有PM2.5測試分析儀器。於是乎,網路虛擬環境就成了資料採集的最佳場所,因為成本低,很多軟體都能輕易採集使用者的消費習慣及網頁瀏覽資訊。於是就有了殺熟現象。

    可是從人權的角度來講,這些app沒有經過使用者的同意私下采集使用者資訊,這已經是侵犯了人權,可是我們國家還沒有相關法律約束,於是乎這種非法採集資料也就大行其道。

  • 3 # AI踐行者

    殺熟這個現象,在線上是否確認,先打個問號❓。從個人層面的是有些辦法的,不需要與其抗衡,而是利用其原理,透過人為隨機方式來減少規律性,例如隔一段時間變下購買習慣,頻率等,或者是不定期的減少網上購買的頻度。另一種是採用不同賬號或平臺,隨機輪流切換使用,更換平臺還是可行的,也就是不同企業間共享使用者習慣資料的可能性很小。在有就是如果真出現這樣情況,儘量多曝光出來,發揮網路力量來逼迫企業減少這種潛在欺詐行為。最後就是希望從政策方面,給於引導,給出規範,監管政策。

  • 4 # 鄭超明MX

    “殺熟”剛開始以線下為主,社會上的一些商人對熟人謀取更高的利益,面帶笑容,親切搭訕、唏噓問候中,溫柔地宰你一刀。

    自從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大資料殺熟”在2018年3月大爆發,一些有心人透過比較,發現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的現象。稱這種現象為“大資料殺熟”。

    "大資料殺熟"如何形成

    網際網路公司透過不同的渠道收信使用者資訊、購物、行為等資訊。給每一個使用者進行一定的標籤和畫像。

    對使用者畫像維度包含多方面,包括:使用者個人資料、會員等級、行為、訂單特徵、其社交網站資訊、搜尋網站搜尋資訊、職場網站資訊、內部客服資訊等。

    判定這個使用者的屬性,再針對性地給出產品,可以極大地提升使用者感受,能避免使用者被無故打擾的不適感。如果這個使用者“對價格不敏感的人”,可以對購買的商品或服務進行“被溢價”。

    如何避免給“殺熟”

    我們先根據使用者畫像維護來分析。

    1、使用者個人資料,可以不詳細的,儘量不詳細。收貨的聯絡電話,如果可以用小號,就用小號。對於小號如何找,您自己去問“度娘”。

    2、消費行為,多分散幾個購物網站購買,特別每個月的生活用品,可以超市,哪就超市購買。

    3、訂單特徵,透過您經常的消費記錄,來分析您這個人喜歡購買什麼價位,什麼質量,什麼品味等。跟消費行為類似做法。

    4、網際網路上,儘量少留些可以給別人關聯的資訊,比如,手機號碼、證件號碼等。

    5、招聘網站上的個人資訊應是比較真實和有價值,比如,手機和證件號碼,對他們是公開。對於手機號是可以給小號,但證件號碼這個給不了假。還是到大招聘網站,他們公開也只是手機號碼,證件號大部份是不公開,避免個人資訊外洩。

    當然還有很多地方要避免,我們就讓下面的朋友補充。

  • 5 # 金菊豆

    只挑被推薦的那一波里面最便宜的買。

    或者自己重新輸入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沒事就去逛商場,看中的衣服就拍下來在淘寶或者京東或者唯品會上找相思款。

    經常變換自己喜歡的種類。或者推薦的都是相似的東西的時候,就直接翻過去不看,不停留,慢慢自然就不給你推薦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姜子牙是什麼神?為什麼會有“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