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偏叫與年
-
2 # 雨菲媽咪說育兒
每次看到這樣的新聞,內心都是很痛苦的,感慨生命的脆弱,心疼已經凋零的生命。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怎麼才能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呢?
有人這是家庭教育缺失造成的,也有人說是學習過分強調成績造成的,我覺得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
不管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應該教會孩子熱愛生命,不管在任何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都要把保護生命放在第一位。讓孩子們知道,生命的重要性。
同時,家長和老師都要培養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現在,很多家長動不動就誇孩子能幹、優秀,殊不知過分的誇獎會讓孩子沉浸在自己特別良好的感覺裡,如果在外面遇到被別人否定自己能力的時候,可能心理會脆弱的受不了。因此,家長和老師要對孩子有客觀的評價,家長該管教孩子的時候就要有管教的樣子,千萬不要打不得罵不得。
鍛鍊孩子的臉皮厚一點。嬌生慣養的孩子,普遍心理敏感,自尊心強,臉皮特別薄,特別看中在同學間的面子。覺得成績不好,考試作弊被抓,以後怎麼在同學老師間做人啊,心理奔潰了,就容易做過分的事情。孩子的臉皮厚一點,不要那麼敏感,做錯事可以改正,生命沒了就全完了。
家長老師要教育孩子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成績不是唯一的出路,只要盡力就好,有博士因為畢業不了而跳樓,換步想想,就算博士畢不了業,你還有碩士證,已經比很多人優秀多了,是有多麼想不開去跳樓。體現一個人的價值,不僅僅只有學習成績這條路,還有很多其他的方式。
家長要和孩子多溝通,像朋友似的聊天,讓孩子能把心裡話告訴你,千萬不要嘲笑孩子的幼稚,不要以家長身份訓斥他,要不以後他什麼都不願意給你說了,你就猜吧。家長如果能及時化解孩子心裡的煩惱,能成為孩子任何時刻的安全依靠時,或許有些悲劇能避免。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相輔相成的,一定要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
-
3 # 妙笛清音
一、我們當今的社會發展迅速,社會文明高度發達,與此同時,孩子的教育就成了一個大問題。那就是受什麼樣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我們培養什麼樣的人等一些列無法迴避得問題。教育出了問題,首先家庭教育的理念上受到質疑。孩子思想意識脆弱,沒有吃過苦,沒有經歷過人世的悲苦,沒有磨難教育,怎麼讓一個弱不禁風的孩子搏擊風浪?我們家長所給予他的都是滿滿的愛,都是溫暖,而孩子養成了只會“理所當然的享受”,他一點都不明白“付出才會有回報”的道理。
二、在學校裡很多人教育理念根深蒂固,認為所教的學生追求高分數”, 除了眼裡的分數,並沒有太多的人生規劃教育。所以學生成了“考試機器”,這個一點也不誇張。出了校園,“五穀不分,四體不勤”,很難融入社會。更承受不了任何打擊和挫折。所以,一旦出現他不曾遇見苦難,他就思想偏激,他就走極端,這一點也不奇怪。
三、我們現代人在享受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同時,忽略了自己和後帶人成長教育,忽略了教育所承載的分量和責任。無論學校,無論家庭都應該在這個問題上想清楚,不能互相推卸責任,不能相互埋怨。不要說一個孩子自殺是家庭沒有教育好,更不能說是學校灌輸給了他光知道考試,為了好分數才上學。
四、現代校園裡硬體越來越硬,軟體都是相當的棒,但是頻發的自殺給我們的教育敲響了警鐘。我們應該培養什麼人?我們為誰培養人?這些不應留給後人思考,應多在自身尋找原因,尋找策略。人生不易,抱怨孩子的不懂事,不自重都是極不負責的藉口。作為家長在把孩子送到學校之前或者生養孩子之前有沒有很明晰的養子目標?把孩子推給學校而自己不盡到家長的義務那還不如不生養呢。
五、要教書先育人,這是教師首先應該考慮的事情。家庭環境對孩子教育極為重要。光有優厚的物質提供給孩子那不叫教育,孩子要什麼給什麼也不叫教育。要從根本上對養成教育高度重視。要讓孩子從小樹立正確人生觀才是。
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全社會共同關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長是當今我們的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根弦一點也不要放鬆,時刻警惕才是。
從小對孩子的養成教育高度重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
4 # 楊梅悅讀
從表面上看,學生抗壓能力不足。學生的承受能力太脆弱,才會導致學生自殺事件頻頻發生。
背後折射的家庭教育卻不容忽視。家庭保護太過,溫室裡的花朵太過嬌氣,適應不了突如其來的風雨。還記得有個故事,說為了保護自己孩子健康,讓孩子從小喝蒸餾水,結果孩子反而比同齡人更容易生病。現在家庭保護太過,總希望自己孩子不必吃自己吃過的苦,恨不得把自己的孩子放在保護層中,這樣反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學校教育沒有做到與時俱進,學生大部分可以通過網路等方式認識社會,他們面臨的是對於他們而言太過成熟的社會,可自身卻還不完善,其中的矛盾可想而知。學校針對這些情況,可以通過心理教育等方式去幫助孩子走出想跟上潮流卻有心無力焦躁的窘境。
-
5 # super童心
我認為,人就要有挫折教育,並且,適當的挫折教育越早越好。心靈、情感與思想的韌性,就如同身體的柔韌度,小時侯得到鍛鍊,長大後,其韌性也不至於很難拉伸改變。這是一樣的道理。我覺得,從小學或幼兒園,孩子受到一些適當的打罵,並不一定是壞事。學生成績從小排名,對差生也是一種挫折鍛鍊,直到高中判逆期過後,再可以考慮不排名,又是一種減壓放鬆。也許,這樣對學生成長更有益處。
-
6 # 山河之月色
每個人的性格、情感不是生而脆弱的,他是隨著家庭、學校等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
良好的家庭、學校等教育可以讓人學會克服、戰勝困難,增強自信心,反之則會自暴自棄,強烈自卑。
在家庭、特別是學校開展挫折教育、生命教育等刻不容緩,這需要家、校共同努力,更需要教育研究機構和社會各界加強研究和探索,儘快讓我們的教育體系補齊這塊短板,讓我們的孩子們坦然、自信、Sunny地面對人生,面對未來!
-
7 # 長樂心晴
其實現在不僅僅是學生自殺頻發,老年人也在自殺頻發,甚至是中年人也同樣如此。如果要問這是為什麼?我想一切都是因為慾望的膨脹,一切都向利益看的功利。
先說說學生,如果每天瀏覽網際網路,我們就會發現現在的知識體系是日新月異,新的知識,新的科技正像雨後春筍,層出不窮的冒出來。但是教育體系呢,遵循的填鴨式教學就不再討論了,但一刀切的唯分數論卻在越演越烈,家裡孩子又幾乎都是一個,不管孩子資質如何,家長都盼著孩子成才。家長要孩子成才,老師要孩子的分數提高獎金,學校要孩子的成績妝點門面,這樣三座大山壓到孩子頭上,孩子還能長得好,活的旺嗎?
再談談老人,正好相反,老了,幹不動了,沒有價值了,所以只好去死了。這就是利益兩頭的人生。
活在中間的中年人日子自然也不好過,作為利益最大化的創造者來說,一旦承擔不起過高的利益重負,也有可能就在被逼無奈之下撒手而去。
其實現在出現很多佛系的父母,我覺得這是個好事。因為一生很長,小時候如果生活的太痛苦,長大了想暢快活著的機率其實也並不大。因為這也是一種習慣。小時候父母逼,老師逼。長大了沒人逼了,但可能習慣已經養成,可能自己會逼自己。
現在很多人認為錢多了就是幸福,實際上如果每個人都變成只顧追逐財富,疲於奔命的老鼠,那麼誰都不可能會得到幸福。
現在只有一種人容易得到幸福,就是懂得知足,有良知,並且懂得去欣賞生活的人才會得到幸福。這個和成績好壞其實並沒有太大的關係,與財富多少也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顏回一簞食,一瓢飲,悔也不改其樂。在貧窮里,依然能夠其樂融融的過生活,這需要一個強大的精神世界,而這正是現代人所欠缺的。
不要讓孩子在未來成為只知追逐財富的貧窮者,也不要讓自己成為老年擁有許多財富,卻依然需要靠別人施捨感情,才能過的有價值的乞討者。
靜心體會生命的需要,讓我們和孩子一起隨著時間的累積,成為一個智慧的擁有者。這樣人生才會圓滿,自殺才能遠離!
-
8 # Matt老師家庭教育
有人認為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導致孩子太脆弱,沒有任何抗壓能力;也有人認為是學校教育的失職導致孩子心理受到傷害,才會有這樣的結果。任何一個結論都是主觀的,一個孩子能夠在瞬間就做出這麼決絕的行為,一定是有長期存在的原因導致。
為什麼孩子會有一顆“玻璃心”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對那些敏感、禁不起批評、容易心理受傷的人會用“玻璃心”來形容,這個形容非常貼切,一旦玻璃心碎掉,那傷害就太大了。對孩子來講,是什麼原因形成了那顆脆弱的心呢?
1.強壓帶來的不一定是堅強,有可能是單薄的底線。
作家連嶽曾說過,“給孩子太高的期望就等於對孩子冷暴力。”
這些家長認為對孩子必須嚴格要求、更要嚴厲,這樣孩子才能禁的住壓力,可是在強壓之下,有些孩子在一次次批評、指責中時默默的忍受著、堅持著。當這些批評與批責所帶來的忍耐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孩子的反而會變得脆弱,那根最後的底線已經變非常單薄。
這時,孩子已經非常敏感,在大腦裡的那根神經繃得太緊了,任何的風吹草動都會把它碰斷。一旦斷開,心理的那根底線也隨之坍塌,衝動是孩子最後一步,極端的行為就在此刻迸發出來。
2.溺愛是所有孩子犯錯的根源,家長應為此承擔後果。
溺愛所帶來的危害已經被說過太多太多次,但依然有很多家長對此置若罔聞、我行我素。溺愛的孩子不僅從來沒受到過批評,還會在犯錯時被袒護,長久下來,在孩子心理對指責、教訓沒有一點承受能力。
同時,被溺愛的孩子又極為任性,當他們被刺激的時候,就會做出過激的行為,其實就是為了堵一口氣。
3.嘲諷、辱罵是壓倒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當家庭教育缺失之後,孩子已經在性格、人格以及品德上出現了各種問題,進入學校之後,面對來自老師、同學間所帶來的壓力時,又不能使用正確的排解方法,造成心理壓力過大。
如果這時,老師或者同學經常對孩子嘲諷、辱罵,那麼這將是打碎孩子本已經柔弱的“玻璃心”的最後一擊,也是壓倒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至此,孩子用最後的極端行為報復了家長、老師以及自己。當慘劇發生之後,沒有人能說自己毫無責任、沒有人能說與自己無關,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學校都應該深刻反思。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相輔相成家庭教育是基礎,學校教育是補充,兩者必須相互支援,家庭教育要配合學校教育,同時,學校也對家長給予正確的引導。
1.尊重學校對孩子的教育。
尊重不是放手,孩子進入學校之後不是就和家長沒關係了。作為父母首先要尊重學校對孩子進行的教育,同時也要配合學校。
家長不要用成人的思維去判斷學校的好與壞,然後把自己的觀點強壓給孩子,就算家長對學校的某些方式有異議也可以通過其它渠道,而不是通過孩子。
2.學校要及時給予正確引導。
當進入學校之後,孩子的行為習慣、品行道德都會展現出來,當老師發現孩子身上的問題時,應該及時與家長溝通,並給予正確的引導,及時通過雙方對孩子進行糾正。
老師的放任不管是學校的失職,
越來越多的學校、老師還是認真負責的,我們不能因為某幾起事件就把整個教育體系否定,另外,更多的原因還是要從自身去找。基礎如果沒打好,補充的再好也於事無補。
對於近一段時間以來發生的孩子自殺的事件,有家庭教育的原因,也是學校的原因。這裡面沒有所謂誰的責任大或者責任小,學校要反思在學校教育中還有哪些短板沒有做到。更要反思的是家長,不要等到悲劇發生之後再悔恨。
-
9 # 法圖曼
日前,中北大學大二學生補考作弊被抓後墜亡一事引發網路關注和熱議。近期,類似事件已發生多起:合肥15歲女孩因學習問題與父母爭吵後欲跳樓後獲救、河北9歲男童因學習壓力過大跳樓自殺……
在旁人看來可以承受的挫折,卻最終轉化為不可挽救的極端後果。許多網友在問:孩子們為什麼要以如此輕忽的態度對待生命?其背後的癥結在哪裡?學生內心的真實世界是什麼樣的?為什麼家庭和學校用心呵護培養的孩子,其心理承受能力有時卻“不堪一擊”?
這一連串的疑問背後存在一些深層次的癥結,但挫折教育、生命教育的缺失應是重要原因。為了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和承受能力,對學生加強挫折教育、生命教育是重要的教育理念,然而在應試為主的教育體系中,這些方面成為長期被忽視的短板。而要使學生從小具備堅韌的意志品質,只靠學校一方發力是遠遠不夠的。家庭要承擔更重要的角色和責任,把好第一道關口,讓學生在健康的狀態下成長。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同時孩子也是家長的一面鏡子,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的第一堂課應由父母來上。首先,挫折教育不是簡單的望文生義,父母應根據孩子自身的情況設定“困難模式”,讓他們有繼續挑戰的信心,樹立其越挫越勇、迎難而上的品質,從小在正向的人生態度下成長。
第二,對學生的關注應以鼓勵、引導為主,避免溺愛,密切關注他們的情緒變化。有些孩子對周邊的環境是很敏感的,身邊人的情緒反饋對他們具有極大影響。挫折教育不代表以批評為主,家長應經常給孩子正能量的鼓勵和支援,為其提供積極的情緒反饋,讓他們感受到溫暖的力量,這也有利於孩子發散思維,更好地解決問題。
第三,如何讓學生面對失敗、看待生命是家長應從小對孩子傳遞的“知識點”。我們經常會說成功的人是怎樣的,卻很少討論“失敗的人”是如何面對生活的。可是,成功從來就沒有固定的定義,失敗亦然。應該向孩子傳達,只要努力認真,每一種生活都值得被尊敬,“失敗”並不可怕,它只是讓生活更加豐厚,是值得回味的人生“調味劑”。而生命,永遠是最應去保護、尊重的東西,選擇死亡並非解決問題的方式,不但不能“一了百了”,反而會留下新的痛苦長期延續。
對學校而言,應深度關注學生的心理成長。老師應為其樹立榜樣作用,日常與學生勤加溝通,關注學生的心態轉變以及人際交往,營造正面的學習氛圍。此外,要多與家長溝通,及時瞭解孩子的狀態,防止極端情況的產生。
生命並不是生而脆弱,正確的教育可以讓生命堅強而偉大。如何開展挫折教育、生命教育,不但需要家校共同努力,教育研究機構和社會各界也要加強研究和探索,儘快讓我們的教育體系補齊挫折教育、生命教育這塊短板。唯有此,我們才能讓孩子坦然而自信地面對生活,用笑容迎向充滿Sunny的未來。
回覆列表
這可能是教育發展到現在最大的悖論了。按理說全社會如此重視教育還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家長會時時刻刻關心督促,學校也會抓住一切時間,國家更是一直加大教育的投入,所有人都強調教育的重要性,義務教育普及度極其出色,可是為什麼還屢次發生悲劇呢?我有幾點可能的猜測。
其一,這個年紀不該承受的重量如果說一個孩子他與同村的同齡人參與比較的話,壓力值就是10,那麼現在他要與全鎮同齡人比壓力值是100,那麼中考他需要與全縣同齡人比較(壓力值1000),高考需要與全省同齡人比較(壓力值100000)。我小學時不知道另一個小學在哪,而現在的小學生要用統考卷跟全鎮十幾個小學互相對比,早早考慮在更大範圍內的排名。過早地引入本該五年後才應該承受的壓力,不應該的。(壓力值是編的,為了直觀點,別噴我)
其二,家庭教育中人格教育的缺失經常聽到有長輩說自家小孩怎麼怎麼不用心學習,自己花了大把時間和精力在孩子身上,孩子還不領情。然後規勸者就會說:唉我家孩子也一樣,叛逆期過了就好了啥的。emmmm,叛逆期過了那性格基本定型了,也就是說在孩子人格形成的全過程中,家長都沒有或很少教過這方面的東西。你把孩子在人格塑造方面的引導權扔給了別人,然後說孩子不聽話,不懂事……缺了家長的引導,孩子人格健全的可能不太高哦!
其三,學校教育中解惑部分的欠缺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說好的解惑呢?想起我高中,下課後有些科目的老師是絕對要等到上課鈴響了才能脫身的,全是排隊問問題的同學,是不是很積極的學風,像這樣的課間每天從早到晚,是不是學風大好?但是,像不像gif迴圈,把圖片裡的臉換一批,一點都不違和。解惑變成了只解知識方面的惑,很怪。(我不是在指責學校和老師,六十個學生就幾個老師,而且老師也帶不止一個班……而且我們班主任是個很負責很正直的半老男人,他有時會開班會講講這些,給我們解決點困惑,但是四十分鐘,真的太短了,三年中又能有幾個四十分鐘呢)
孩子在人格形成的過程中,缺了家長與學校的引導與規範(可能二者都以為對方會教),又承受著這個年紀不該承受的壓力,隱藏在正常表面下的人格缺陷,說不定就在未來的哪天被引爆,這就是悲劇的種子。
喜歡種樹的朋友應該知道,一直在支架幫助下成長的樹苗,枝葉會很繁茂,但是一旦哪個支架斷了,風吹必折。最合適的做法是什麼呢,在樹苗需要的時候搭好支架,然後適當地一點點去掉,讓樹苗慢慢學會支撐自己。而現在的教育追求比別的樹苗長得高,比別的樹苗長得好看,唯獨很少注意樹幹長得是不是夠結實。有點過於工具化了。
些許淺見,不要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