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陽光147604460

    我覺得談不上是心理病,出現這種情況應該是成長過程中對環境不適應的一種應對吧,這種情況下家長最好不要太多幹涉,等她們慢慢適應了當時的情況就好了,不然會令她們更加緊張。就像我們在遇到一些緊張情緒的時候也會出現一些清喉嚨,抖腿,眨眼睛的動作一樣,成人會透過轉移注意力等動作來緩解一下緊張情緒,孩子還小,不會這些,遇到令自己緊張的事情時咬指甲可能是她們會的唯一的解決緊張情緒的方式,等她們有能力應對了就會好轉,當然以後遇到其他情況也會重新咬指甲,不過這也是她們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階段,過去了就又進步一點點。在這個時候大人可以多關心一下孩子,多陪陪孩子,也可以幫助她們儘快渡過這個時期。

  • 2 # 七夏蟬

    咬指甲不是心理疾病。孩子嬰幼兒時期,拿起什麼都會放到嘴裡舔一舔、咬一咬,來嚐嚐味道或者感受一下物體的軟硬程度。這個時期叫做口欲期,也可以說是嘴的敏感期。在能夠保證啃咬的東西乾淨的狀態下,儘量不要阻止孩子啃咬,讓他們盡情的滿足品嚐咀嚼的這個動作。如果這個時期孩子沒有充分、順利地度過,那麼長大後會有咬指甲的習慣,嚴重的還會向別人吐口水,甚至破口大罵說髒話。

  • 3 # 依雲心理諮詢

    如果五歲以上的孩子,依然下意識地吃手、咬筆、啃指甲、拽自己頭髮的話,你就需要比較警惕了。這有可能是他們壓力大,比如面對作業,不自覺地用吃手來緩解焦慮。

    建議

    1、不要在孩子咬手的當下進行“咬手指”的溝通,特別不要質問孩子“為什麼咬”。孩子通常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咬,他們的前額葉暫時沒有發育成熟,咬手指是他們緩解焦慮的行為。

    你要在雙方都心平氣和的時候,和孩子一起商量出一個都能接受的替代方案。比如感覺到壓力的時候,捏橡皮、轉筆、在紙上畫小人。有緩解焦慮的小動作,很正常,只要不傷害到孩子,你也能接受就好。

    2、不要讓孩子的手“無事可做”,而要讓孩子的手“忙起來”。你可以安排玩沙、黏土、組裝積木、攀爬等需要動手的活動。出門旅遊或是在遊樂場玩的孩子,往往顧不上吃手指。

    你要幫孩子找一個能動起來、顧不上咬手,卻能體驗“壓力”和“焦慮”的活動。有個咬指甲的孩子,在我的建議下,參加了大半個月的足球營。在球場上競爭,儘管焦慮,卻騰不出時間來咬手。一段時間後,咬手情況大有好轉。

    3、你還可以留意孩子吃手指的高發場景。大多數孩子有吃手的“高發時間段”或者“高發場景”,比如睡覺前、寫作業時、放學回家路上等。

    不要“一刀切”的禁止孩子吃手,這樣的約束會讓孩子更焦慮,反而加重情況。我建議家長從“高頻”的時間和“家長容易監督”的時間開始,重點攻克,循序漸進。

    比如你發現孩子通常在睡覺前吃手,你就可以把第一步的目標定位在“睡前不吃手”。你可以用“跟媽媽一起讀會兒書”的新習慣,替換“吃手”的舊習慣。

    你特別需要警惕,孩子吃手指有沒有造成傷口。比如:指甲因為咬的太短而出血,手指因為長期潮溼影響面板,或者手上咬出來的傷口長期不癒合等。如果孩子咬手指帶來了疼痛,卻依然不停下來,家長就需要額外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兩歲或以下的寶寶吃手指是正常的安撫行為,家長不需要過多地擔心和關注。你通常能見到一歲多的孩子,拿了東西就往嘴裡塞,這是因為口唇是他們主動探索外界的主要器官。

    你不需要過度糾正2兩歲的孩子吃手指,但你要關注兩件事:

    一是“孩子吃手”有沒有影響牙齒的發育,或者有沒有導致咬合的問題。

    二是幫孩子保持指甲的清潔,要勤洗手,並特別注意清潔指甲間的縫隙。

    通常四歲左右的孩子會逐漸減少“吃手指”。如果你希望用講道理,或者講故事的方法,讓孩子儘快改掉這個習慣,有一本繪本能幫上忙,叫作《我不再吃手了》。你在網上和很多書店裡都能找到。

  • 4 # 心理第三空間

    買本李躍兒老師的關鍵時期關鍵幫助,什麼吃手,安慰物,咬指甲這類,分門別類,按月齡年齡段怎麼出現的,怎麼解決的,非常詳細,一網打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招行的優key怎麼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