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035720822307

    吐火羅語(Tocharian languages)是印歐語系最東方的一族顎音類(Centum)語言,現已滅亡。 甲、乙種吐火羅語 吐火羅語族包含兩種語言,焉耆語(西方人稱為“甲種吐火羅語”或“東吐火羅語”)和龜茲語(西方人稱為“乙種吐火羅語”或“西吐火羅語”),兩支語言都曾在6至8世紀左右在塔里木盆地(今日中國的新疆自治區內)使用。隨著使用者逐漸被回鶻/維吾爾部落同化,此族語言最終滅亡。現存的吐火羅語文獻存在於得自新疆的手稿殘片中,大部分來自於7、8世紀(還有更早的),書寫在樺樹皮、木板和中國的紙張上,因為塔里木盆地的極幹氣候得以儲存下來。此族語言所使用的字母是印度北部的婆羅米文字母,也叫作“斜婆羅米文”。 有學者主張吐火羅語除了確知為焉耆、龜茲所用的語言外,又是月氏、康居、大宛的語言。 “丙種”吐火羅語 英國牛津大學伯羅教授(T. Burrow)在1935年指出鄯善國民用的語言與吐火羅語有很多共同點但不完全相同,是第三種吐火羅語,名為丙種吐火羅語。 跋祿迦語(接近於龜茲語)也被視為“丙種”吐火羅語 新疆殘卷 1890年英國軍官鮑威爾(Bower)在庫車發現古代樺樹皮寫本。 20世紀初德國探險家Grunwedel和von Lecoq 在中國新疆吐魯番發現大批健馱邏語、安息語、古波斯語、粟特語、和闐語古寫本殘卷;還發現一批用婆羅米字母書寫的不為人知的語言的殘卷。 1907年法國探險家伯希和在新疆庫車西北16公里處的卡倫峽谷和敦煌兩地發現婆羅米文木簡,帶回巴黎。 龜茲語[編輯] 法國語言學家列維研究1907年伯希和從新疆庫車和敦煌帶回巴黎的婆羅米文木簡,在1913年發表論文《所謂乙種吐火羅語即龜諮語考》,斷定庫車的婆羅米木簡屬於乙種吐火羅語;由於乙種吐火羅語不僅用於庫車佛寺而且用於官方通行證,列維將“乙種吐火羅語”定名為龜茲語。列維根據婆羅米木簡有“大王Swanata”字句,考訂為《唐書》中於唐貞觀四年來朝的龜茲王白蘇伐疊,由此斷定龜茲語木簡的年代是唐貞觀年間。列維又根據中國最早的2世紀佛經譯本中的佛教用語如“沙門”、“沙彌”不能對上梵文的sramana、sramenera,但與龜茲語的samane、sanmir很近,斷定中國2世紀佛經必定是從原始的龜茲語翻譯而來。 列維將乙種吐火羅語考訂為龜茲語根據有三: 乙種吐火羅語婆羅米木簡出土自庫車; 乙種吐火羅語用於庫車佛寺和用於庫車官方通行證; 乙種吐火羅語婆羅米木簡有人名“Swanata”,可考為龜茲王白蘇伐疊。 列維考證乙種吐火羅語為龜茲語,論據充份,已為學界普遍接受為定論。 焉耆語[編輯] 伯希和認為所謂“甲種吐火羅語”和“乙種吐火羅語”都不是吐火羅的語言,因為“Tokharoi 吐火羅”有濁送氣聲,不論“甲種吐火羅語”或“乙種吐火羅語”,都不存在這類濁送氣聲;他主張廢除“吐火羅語”這個稱呼,主張用甲種方言殘簡出土地之一的哈喇沙爾為名,改稱“甲種吐火羅語”為“哈喇沙爾語”(Qarasahr其實就是焉耆的維吾爾文稱呼)。 甲種吐火羅語殘卷中有“arsi”一字。英國學者貝列(H.W.Bailey)認為arsi 就是玄奘《大唐西域記》中的Agni阿耆尼:“出高昌近地,自近者始,曰阿耆尼國。舊曰焉耆”;貝列最早稱甲種吐火羅語為焉耆語;此說已為大多數學者認同。他不贊成“哈喇沙爾語”這稱呼,因為“哈喇沙爾”雖然和焉耆是同地異名,但畢竟是維吾爾語,歷史上比較晚,不如焉耆恰當。 月氏語[編輯] 英國學者痕寧(W。Henning)也認為“twγry"語言不是吐火羅語,聯絡“Tokharoi”是錯誤的,twγry應當是“吐何裡tukri”(吐何裡指高昌、焉耆一帶),他又認為吐何里人的先祖是古提人(Guti),即漢語文獻中的“月氏”。 消失[編輯] 吐火羅語大約在公元840年左右滅亡,因為當時回鶻人被黠嘎斯人逐岀蒙古高原,遷移到塔里木盆地,並征服當地的吐火羅人。後世發現的從吐火羅語譯成回鶻文的文獻,為這條理論提供了依據。在回鶻人統治下,吐火羅人被外來的突厥語系——回鶻人所同化,其後代就是今日新疆維吾爾族居民的一部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電動車常說的無刷電機和有刷電機有何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