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阿卡人是哈尼族的一個支系,稱愛尼人,自稱阿卡,阿卡人是個跨境民族,分佈在中國雲南省南部(中國稱哈尼族)、緬甸東北撣邦、寮國北部、越南西北部和泰國。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支。他們的祖先靠打獵為生,屬於典型的高山民族,屬於少數民族。阿卡人又分為尖頭阿卡和平頭阿卡,生活在思茅市孟連縣境內的阿卡人是人數不多的尖頭阿卡.刀耕火種是他們主要的生產方式 。阿卡人信仰原始宗教拘無束、簡單古樸是這裡的生存方式,傳統的刀耕火種依然是他們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住的是茅草屋,燒林開地種植旱稻,一季的莊稼收成只夠吃四個月,其餘時間全靠上山打獵或採摘野果野山芋維持,當森林燒完時就全寨遷徙;他們信奉神靈,阿卡婦女結婚前一般穿上衣,婚後則上身赤裸,不穿上衣;阿卡人的結婚習俗是女人要先懷孕才能結婚,結婚只需要攀車同意即可;女人結婚後家裡所有事務都由女人來做,包括割草、種地,但家裡大事小情都由男人做決定;他們信奉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信仰,得了病除了請攀車祈禱就是捱著等死,偏遠落後的生活方式導致傷寒、虐疾不斷;阿卡人共同的價值觀是一切平均分配。 泰國、緬甸的阿卡人以種植鴉片為生。雲南孟連阿卡人主要種植旱稻、玉米、蕎子、甘蔗等。阿卡人村寨處於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交替的一個特殊時期。男人和女人終生不在一個床上睡,房子中間有一個叫“露卡”的東西隔開,男人睡一邊,女人睡一邊。女人走女人的樓梯,男人走男人的樓梯,把女性貶到特別低。但是很奇怪,女性又保留了一些特別的權利:祭祀祖先的祭臺,必須設定在女人這一邊的房間裡;女人要出嫁,必須獲得這一姓最年長女人的同意,才算合法出嫁,才受到這一姓氏的庇護。 有一年,寨子裡生了一對雙胞胎,這在他們看來是惡鬼降臨,於是從祖訓殺死雙胞胎,舉寨搬遷;有人死亡時,攀車(頭人)會沿著阿卡人千年前的遷移路線,把死者送回祖先居住的地方。傳說中,最早的時候寨子沒人管理,很混亂,第一代的祖先就給了三個雞蛋,孵化出來三個人,也就是頭人、宗教頭領和鐵匠,就是管理寨子的人。 寨子至今仍是“三權分立”,一個宗教頭領,一個頭人,一個鐵匠,三個人的權利是相互制約的。每個姓氏有一個“寨老”,就相當於“議員”,構成“議會”,宗教頭領又相當於“議長”。有什麼事情就開會,喝點酒,抽兩根菸,討論決定。由議長一宣佈,這事就成了“法律”了。很民主的一種方式,沒有一個人說了算的絕對權力,都可以行使否決權。 在大的法律框架下,寨子的內部管理,依循習慣由他們自己來管理,這在法律上叫“習慣法”。所以他們的頭人攀車,也正是“村民小組長”。 20世紀初,阿卡人開始從緬甸向泰國遷徙,泰國的第一個阿卡人村就在泰緬邊境。泰國的阿卡人根據服裝、語言和習俗不同分為3個支系:黝倮阿卡人、倮咪阿卡人、帕咪阿卡人。這3個支系雖然語言有很大不同,但彼此之間可以聽得懂。阿卡人沒有文字,他們的歷史是靠譬瑪記憶中的傳說記下來的。泛靈論,但後來很多阿卡人皈依了基督教。阿卡人認為萬能的神阿婆米耶創造了天神和許多神,他給這些神以力量,讓他們保衛太陽、月亮、地球與阿卡人的祖先、現在的阿卡人、他們的牲畜和莊稼。阿卡人原來是和神住在同一個世界,後來他們分開了。俗人住在上面的世界和村莊,神靈住在下面的世界和森林。阿卡人最主要的社會網路紐帶。靠著這種關係,阿卡人可以編織成廣泛的社會網路。筆者知道有這樣一位阿卡人,他有8個孩子,4個孩子和華人結婚,兩個孩子和泰華人結婚(兩位女婿一個是阿卡人,一個是泰族),一個孩子和緬甸人結婚,那個未婚的孩子則在曼谷工作。這個家庭建立的親戚關係既跨國家又跨民族,這樣的婚姻關係把個人社會關係編織成強大的商業網路。有了這樣的網路,無論是經商還是做別的事情,都會給家庭生活帶來很多便利。阿卡人另一條重要紐帶。阿卡人的文化認同感很強,兩個素不相識的人,只要都是阿卡人,彼此之間的距離就會拉近很多。另外,阿卡人喜歡和別人結拜兄弟或姐妹。年齡相同或者相近的人,如果志趣相投,就會結成兄弟和姐妹。有的人兄弟姐妹少,感覺自己孤單,也會和別人結拜,這樣自己就不會受欺負,社會圈子也大了。
25阿卡人是哈尼族的一個支系,稱愛尼人,自稱阿卡,阿卡人是個跨境民族,分佈在中國雲南省南部(中國稱哈尼族)、緬甸東北撣邦、寮國北部、越南西北部和泰國。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支。他們的祖先靠打獵為生,屬於典型的高山民族,屬於少數民族。阿卡人又分為尖頭阿卡和平頭阿卡,生活在思茅市孟連縣境內的阿卡人是人數不多的尖頭阿卡.刀耕火種是他們主要的生產方式 。阿卡人信仰原始宗教拘無束、簡單古樸是這裡的生存方式,傳統的刀耕火種依然是他們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住的是茅草屋,燒林開地種植旱稻,一季的莊稼收成只夠吃四個月,其餘時間全靠上山打獵或採摘野果野山芋維持,當森林燒完時就全寨遷徙;他們信奉神靈,阿卡婦女結婚前一般穿上衣,婚後則上身赤裸,不穿上衣;阿卡人的結婚習俗是女人要先懷孕才能結婚,結婚只需要攀車同意即可;女人結婚後家裡所有事務都由女人來做,包括割草、種地,但家裡大事小情都由男人做決定;他們信奉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信仰,得了病除了請攀車祈禱就是捱著等死,偏遠落後的生活方式導致傷寒、虐疾不斷;阿卡人共同的價值觀是一切平均分配。 泰國、緬甸的阿卡人以種植鴉片為生。雲南孟連阿卡人主要種植旱稻、玉米、蕎子、甘蔗等。阿卡人村寨處於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交替的一個特殊時期。男人和女人終生不在一個床上睡,房子中間有一個叫“露卡”的東西隔開,男人睡一邊,女人睡一邊。女人走女人的樓梯,男人走男人的樓梯,把女性貶到特別低。但是很奇怪,女性又保留了一些特別的權利:祭祀祖先的祭臺,必須設定在女人這一邊的房間裡;女人要出嫁,必須獲得這一姓最年長女人的同意,才算合法出嫁,才受到這一姓氏的庇護。 有一年,寨子裡生了一對雙胞胎,這在他們看來是惡鬼降臨,於是從祖訓殺死雙胞胎,舉寨搬遷;有人死亡時,攀車(頭人)會沿著阿卡人千年前的遷移路線,把死者送回祖先居住的地方。傳說中,最早的時候寨子沒人管理,很混亂,第一代的祖先就給了三個雞蛋,孵化出來三個人,也就是頭人、宗教頭領和鐵匠,就是管理寨子的人。 寨子至今仍是“三權分立”,一個宗教頭領,一個頭人,一個鐵匠,三個人的權利是相互制約的。每個姓氏有一個“寨老”,就相當於“議員”,構成“議會”,宗教頭領又相當於“議長”。有什麼事情就開會,喝點酒,抽兩根菸,討論決定。由議長一宣佈,這事就成了“法律”了。很民主的一種方式,沒有一個人說了算的絕對權力,都可以行使否決權。 在大的法律框架下,寨子的內部管理,依循習慣由他們自己來管理,這在法律上叫“習慣法”。所以他們的頭人攀車,也正是“村民小組長”。 20世紀初,阿卡人開始從緬甸向泰國遷徙,泰國的第一個阿卡人村就在泰緬邊境。泰國的阿卡人根據服裝、語言和習俗不同分為3個支系:黝倮阿卡人、倮咪阿卡人、帕咪阿卡人。這3個支系雖然語言有很大不同,但彼此之間可以聽得懂。阿卡人沒有文字,他們的歷史是靠譬瑪記憶中的傳說記下來的。泛靈論,但後來很多阿卡人皈依了基督教。阿卡人認為萬能的神阿婆米耶創造了天神和許多神,他給這些神以力量,讓他們保衛太陽、月亮、地球與阿卡人的祖先、現在的阿卡人、他們的牲畜和莊稼。阿卡人原來是和神住在同一個世界,後來他們分開了。俗人住在上面的世界和村莊,神靈住在下面的世界和森林。阿卡人最主要的社會網路紐帶。靠著這種關係,阿卡人可以編織成廣泛的社會網路。筆者知道有這樣一位阿卡人,他有8個孩子,4個孩子和華人結婚,兩個孩子和泰華人結婚(兩位女婿一個是阿卡人,一個是泰族),一個孩子和緬甸人結婚,那個未婚的孩子則在曼谷工作。這個家庭建立的親戚關係既跨國家又跨民族,這樣的婚姻關係把個人社會關係編織成強大的商業網路。有了這樣的網路,無論是經商還是做別的事情,都會給家庭生活帶來很多便利。阿卡人另一條重要紐帶。阿卡人的文化認同感很強,兩個素不相識的人,只要都是阿卡人,彼此之間的距離就會拉近很多。另外,阿卡人喜歡和別人結拜兄弟或姐妹。年齡相同或者相近的人,如果志趣相投,就會結成兄弟和姐妹。有的人兄弟姐妹少,感覺自己孤單,也會和別人結拜,這樣自己就不會受欺負,社會圈子也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