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的師父拜的是鬼谷子,同學是張儀,所以要說蘇秦是庸人,倒是有點過了。
蘇秦學成後在外遊歷,應該是功夫沒到家,才至潦倒狼狽地回家。
回到家的蘇秦沒有感受到家人的噓寒問暖,自己得到的只有家人的嘲笑和嫌棄。
如果這幕場景發生在現代,估計當事人大機率地會自暴自棄了,還好這是蘇秦。
一、改變思路
蘇秦面對家人的嫌棄,沒有離家出走,更沒有自暴自棄,他選擇了重新坐下來讀書。
又看遍了家裡的藏書後,他覺得讀的書即使再多再精,也不能帶來榮華富貴,不能讀死書、死讀書,於是改為讀《周書陰符》。
“頭懸樑,錐刺股”說的就是他發奮讀書的故事。
就這樣苦讀一年後,蘇秦就從書中提煉出合縱連橫的謀術了,他覺得可以再次“出山”了。
二、接連遇挫
蘇秦再一次出來,去了三個地方。
第一站是洛邑,蘇秦去求見周顯王,但因為周王大臣的態度,周顯王選擇了不信任。
第二站是秦國,他想遊說秦惠王行兼併六國之策,但因為商鞅剛被處死,像蘇秦這樣的說客,秦惠王是很討厭的,所以蘇秦又一次被拒絕了。
第三站是趙國,這次被拒的原因更簡單,因為國相奉陽君趙成不喜歡他。
如果是我們經歷三連敗,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呢?是不是要懷疑人生了?
三、“開門紅”引發的仕途“多米諾骨牌”
蘇秦那個時候懷疑人生了嗎?
也許有那麼一點點吧,不過家裡連二畝地都沒有,回去不止要繼續接受家人及相鄰的嘲笑,還要混吃等死。
周秦趙都不行,不是還有其他國家嗎?人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不是嗎?
1.燕國
下一站蘇秦來到了燕國,他也沒有一來就馬上見到燕文侯,而是耐心地等了一年多才見到。
由此可見一個人哪兒有那麼隨隨便便成功的,大多數都是先有付出再有回報的。
蘇秦先對燕文侯分析了其地理位置,尤其說和趙國的依存關係,接著指出燕國憂秦而不慮百里之內的趙國的戰略思想,最後他建議燕國要合縱趙國,憂患就會沒有了。
燕文侯覺得蘇秦所說的建議很對,就向他承諾瞭如果燕國能因此而安定下來,“願舉國相報”。
由此,燕國帶來的“開門紅”引發了蘇秦仕途開掛的“多米諾骨牌”。
2.趙國
在燕王的資助下,蘇秦來到了趙國,這時的奉陽君已不在人世了,阻力不在,便開始了對趙肅侯的遊說。
蘇秦建議趙國聯合其他五國,共同對抗秦國,這樣秦國就不敢從函谷關發兵,趙國的霸業就指日可待了。
趙肅侯被蘇秦說動了。
於是蘇秦就帶著趙肅侯的希望和資助到了南韓。
3.南韓
蘇秦先對韓宣王分析了其地勢和軍事優勢,又分析了臣服秦國的危害,最後又採用激將法成功說服了他。
4.魏國
蘇秦也是對魏襄王訴說了魏國的地理優缺點,接著又是舉勾踐和武王伐紂的例子,又是引經據典,對魏襄王進行提醒和勸誡,最後魏王也被說動,向蘇秦表達了“願舉國相從”。
5.齊國
蘇秦第一句還是論述齊國的地理優勢,接著指出齊國企圖侍秦以自保的戰略弊端。句句說中和打動齊宣王的心思,就這樣齊王也被蘇秦的遊說折服了。
6.楚國
這是六國中最後一站了,蘇秦依舊先分析了楚國的地理和軍事優勢,然後分析了當時天下的形勢。
最後讓楚王自己考慮,是各諸侯割地給他好,還是他割地給秦好?
明顯的答案嘛。
最後楚王也被說動,也允諾“願舉國服從”。
對六國的成功遊說,使得他得以佩戴六國相印,並因此衣錦還鄉。
家人不再看不起他,而是變得前倨後恭。
蘇秦一路走來,從被家人看不起,到成為六國的相國,期間被對方接連拒絕,但憑著他不氣餒、不放棄的精神,還一路憑著一身才華、憑著一股韌勁走到了人生巔峰,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
蘇秦的師父拜的是鬼谷子,同學是張儀,所以要說蘇秦是庸人,倒是有點過了。
蘇秦學成後在外遊歷,應該是功夫沒到家,才至潦倒狼狽地回家。
回到家的蘇秦沒有感受到家人的噓寒問暖,自己得到的只有家人的嘲笑和嫌棄。
如果這幕場景發生在現代,估計當事人大機率地會自暴自棄了,還好這是蘇秦。
一、改變思路
蘇秦面對家人的嫌棄,沒有離家出走,更沒有自暴自棄,他選擇了重新坐下來讀書。
又看遍了家裡的藏書後,他覺得讀的書即使再多再精,也不能帶來榮華富貴,不能讀死書、死讀書,於是改為讀《周書陰符》。
“頭懸樑,錐刺股”說的就是他發奮讀書的故事。
就這樣苦讀一年後,蘇秦就從書中提煉出合縱連橫的謀術了,他覺得可以再次“出山”了。
二、接連遇挫
蘇秦再一次出來,去了三個地方。
第一站是洛邑,蘇秦去求見周顯王,但因為周王大臣的態度,周顯王選擇了不信任。
第二站是秦國,他想遊說秦惠王行兼併六國之策,但因為商鞅剛被處死,像蘇秦這樣的說客,秦惠王是很討厭的,所以蘇秦又一次被拒絕了。
第三站是趙國,這次被拒的原因更簡單,因為國相奉陽君趙成不喜歡他。
如果是我們經歷三連敗,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呢?是不是要懷疑人生了?
三、“開門紅”引發的仕途“多米諾骨牌”
蘇秦那個時候懷疑人生了嗎?
也許有那麼一點點吧,不過家裡連二畝地都沒有,回去不止要繼續接受家人及相鄰的嘲笑,還要混吃等死。
周秦趙都不行,不是還有其他國家嗎?人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不是嗎?
1.燕國
下一站蘇秦來到了燕國,他也沒有一來就馬上見到燕文侯,而是耐心地等了一年多才見到。
由此可見一個人哪兒有那麼隨隨便便成功的,大多數都是先有付出再有回報的。
蘇秦先對燕文侯分析了其地理位置,尤其說和趙國的依存關係,接著指出燕國憂秦而不慮百里之內的趙國的戰略思想,最後他建議燕國要合縱趙國,憂患就會沒有了。
燕文侯覺得蘇秦所說的建議很對,就向他承諾瞭如果燕國能因此而安定下來,“願舉國相報”。
由此,燕國帶來的“開門紅”引發了蘇秦仕途開掛的“多米諾骨牌”。
2.趙國
在燕王的資助下,蘇秦來到了趙國,這時的奉陽君已不在人世了,阻力不在,便開始了對趙肅侯的遊說。
蘇秦建議趙國聯合其他五國,共同對抗秦國,這樣秦國就不敢從函谷關發兵,趙國的霸業就指日可待了。
趙肅侯被蘇秦說動了。
於是蘇秦就帶著趙肅侯的希望和資助到了南韓。
3.南韓
蘇秦先對韓宣王分析了其地勢和軍事優勢,又分析了臣服秦國的危害,最後又採用激將法成功說服了他。
4.魏國
蘇秦也是對魏襄王訴說了魏國的地理優缺點,接著又是舉勾踐和武王伐紂的例子,又是引經據典,對魏襄王進行提醒和勸誡,最後魏王也被說動,向蘇秦表達了“願舉國相從”。
5.齊國
蘇秦第一句還是論述齊國的地理優勢,接著指出齊國企圖侍秦以自保的戰略弊端。句句說中和打動齊宣王的心思,就這樣齊王也被蘇秦的遊說折服了。
6.楚國
這是六國中最後一站了,蘇秦依舊先分析了楚國的地理和軍事優勢,然後分析了當時天下的形勢。
最後讓楚王自己考慮,是各諸侯割地給他好,還是他割地給秦好?
明顯的答案嘛。
最後楚王也被說動,也允諾“願舉國服從”。
對六國的成功遊說,使得他得以佩戴六國相印,並因此衣錦還鄉。
家人不再看不起他,而是變得前倨後恭。
蘇秦一路走來,從被家人看不起,到成為六國的相國,期間被對方接連拒絕,但憑著他不氣餒、不放棄的精神,還一路憑著一身才華、憑著一股韌勁走到了人生巔峰,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