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村居士1
-
2 # 小蕉蕉3
記得小時候,清明節那天去踏青,挖點野菜,蒲公英(婆婆丁)和薺菜等。還有大人們去掃墓(上墳),燒紙錢。
再就是有個說法,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太田;還有三月清明麥栽後,二月清明麥栽前。這個就搞不懂了?到現在也不知道什麼原因?清明節那天可栽土豆,大蒜。
清明節就換季了,脫下棉衣,清明不脫襖,死了變家雀(qiao);清明不吃肉,窮的沒有夠。哈哈!真有意思。
小時候,清明時節,我們還吹樹笛,樹枝綠綠的,帶著綠芽,枝條柔軟,我們自己折下來,做個樹皮的笛子,滿街吹笛子玩,現在不許攀枝折柳了。
小時候的記憶太多了,一時半會兒也說不完,隨便寫了這些。有不對之處,請批評指正。
-
3 # 楓亭晚
清明節,記憶中兒時除了上墳祭祖外,就是祭墳回家後中午有一頓好吃。六、七十年代,物質匱乏,兄弟姐妹又多,飯都難以吃飽,只有盼望過節有一頓好吃,那怕一盤豆腐那時也算得上美味佳餚了。許多人在回答問題上說一些空洞的假話,使文章象老大娘的裹腳布又臭又長,我是個老農民,文化又低,只能拿竹竿過巷,筆直捅。
(六、七十年代,那裡有這麼多好吃的,那時做夢也想不到這些菜餚。)
-
4 # 老陝鄉村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記憶中清明節一般好像都有雨,我來說說我們清明節的一些事情。
一般我們清明節是不允許洗衣服的!據說這天是先人們洗衣,迎接子孫送“錢”的日子。在我們這兒,比較忌諱,又說是跟鬼搶日子一般!
掃墓,這個地方上都一樣吧!拿著鋤頭,帶著鐮刀。去逝去老人的墳頭除除雜草,然後擦擦墓碑,最後再鬆鬆墓碑前的土!寓意老人在下面一帆風順,節節高升。
燒紙錢,全國都一樣吧!怕老人在下面錢不夠花,專門給老人燒些紙錢,有的還燒一些紙紮人,有丫鬟,家丁之類的。算是照顧老人在下面的起居吧!
-
5 # 孤漠861
清明節快要到了,你還記得小時候的那些習俗嗎?
對於清明節,許多故事直到如今依然記憶猶新,記得上小學時,每年清明節學校會組織師生去烈士陵園掃墓,一大早,我們學校以年級和班為單位,就會抬著花圈,打著少先隊旗,一路高唱《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的對歌,列隊從學校出發去烈士陵園掃墓,在烈士陵園,我們向烈士敬獻花圈,舉行宣誓儀式,至今還記憶猶新。
小時候,清明節父親帶著孩子去上墳(我們這裡是提前幾天上墳),燒紙錢,一個一個告訴我們墳中故者是誰,講故者的人生經歷,都是緬懷先人的意思。
我們這裡有清明戴柳插柳的習俗,戴柳插柳是為了辟邪,人們為了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心中有辟邪的功能。
清明節我們這裡還有放風箏的習俗,小時候田間地頭,到處可以看到歡樂的孩童,手牽著長線奔跑競比。大家玩的好開心。
放風箏,據說可以放掉一年的晦氣,斷了線的風箏要是落在誰家的房舍上,那可是不祥之兆,大人因此常常起口角。
關於童年時的清明節回憶總是讓人無比懷念,太多的樂趣一時也說不完,如今隨著經濟的發展,祖國的強大,人們觀念的不斷轉變,生活節奏進一步加快,清明節已經上升為國家法定節假日,裡面不僅融合著文化元素,同時更多地包含了經濟元素。看來兒時的那份溫馨,純真,和諧與快樂,那些美好場景和溫馨的故事只能在記憶裡尋找了!
以上是自己的一點愚解,如有不到的地方,請盆友指正探討!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我記得小的時候,離清明節七、八天村裡有經驗的大人們就開始籌備扎鞦韆啦!到各戶裡要繩子、木頭等,因為我們這裡扎的鞦韆和別處的不一樣,用兩根八九米高的木頭,上邊橫著一根短木頭用鐵絲捆好,用六根很長很粗的繩子分六個方向拉起來,再用兩個石頭碌碡分別墊在兩個高木頭下邊,這樣再栓好坐板就可以打鞦韆了,這樣的鞦韆有慣性,利用它晃動把打鞦韆的人蕩起來,不過還挺安全的。我們小孩子們搶不著!這樣能持續二十多天,到了清明節這天,全家改善生活,吃一頓豆腐菠菜湯和玉米麵餅子,那個香啊,至今忘不了,另外爸媽每個人給我們煮一個雞蛋,捨不得吃塗上紅顏色放好幾天再吃,讓您見笑了這就是我的童年過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