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燁哥愛卡

    關於為了刺激消費,是直接發錢還是發消費券這兩個方案,我來分享下燁哥個人看法。

    直接發錢

    如果是發錢,要發小錢的,這裡我們來聊個知識點,人們撿到小錢更傾向於把錢花出去,撿到大錢更傾向於把錢存起來,所以發錢要發小錢,比如5張5元的電子貨幣,這種一定是會比發大錢能更加有限地刺激消費。

    直接發消費券

    目前很多城市在派發消費券了,但是燁哥發現這個方案仍然有需要改進地地方,舉例來說,某些地方發地消費券是滿300減50的百貨券,滿100減20的餐飲券,但這種方案仍然不夠好,因為任何消費券都是存在門檻的,對消費不起的消費券的人來說就非常不公平了,因為社會人群體的收入也像個金字塔一樣,越往上,人群體就越少,如果消費券的門檻很低,比如滿10元減10元減2元,或者滿20元減2元,那麼可以說全社會大部分的人群體都能享受到補貼,但滿300減50元的消費券,就不一樣了,這個門檻相對比較高,會把很多人過濾出去,就等同於給富人補貼,這是我感覺方案不夠好的地方,如果發消費券,應該發大量小額的消費券,比如發一張滿10元減2元的消費券,他的效果遠遠好於發一張滿300元減50元的消費券,因為前者會讓消費次數上升,消費次數上升後,才會更加廣泛地覆蓋到更多地中小商家。

    綜合這兩點來看,發錢,人們更加傾向於把錢存起來,這樣是沒法有效地刺激消費的,而發消費券,你不用,就過了,如果說使用消費券的門檻足夠低,還是非常可以拉動消費力的。

  • 2 # 善待夢想人生

    政府直接發錢,還是發消費券?這兩者我肯定希望直接發錢,哪怕同樣面值的消費券和錢相比,肯定直接的錢流通性要強於消費券

    資本的獲利能力

    李嘉誠在香港民生行業都有投資,住、行、零售(百佳、屈臣氏)、電、通訊...所以香港人都認為自己每天都是在幫他(或他的企業)打工或光顧他的企業。他自己也是,自然他在香港花的錢,最後都能回到自己口袋中。貨幣經過市場的流轉,最終獲得最大收益的都是資本擁有者。消費刺激不起來的原因:現在的貧富懸殊過大,90%的資本集中在10%的人的手中,90%的普通老百姓手裡並沒有多少餘錢進行消費,而且財富的集聚越來越困難,如何刺激消費者市場的活躍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物件不讓你養寵物,你會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