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菜用油,我想有三個方面好處:
1.增加營養。
我們常說的油就是脂肪,是人體重要的營養素之一,烹飪用油,是人體攝入脂肪的重要途徑。一般液態的脂肪稱油,固態的脂肪稱脂。 脂肪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1)供給熱能--每克脂肪能產生9。3千卡的熱,比糖類和蛋白質的發熱量高得多(約為糖的兩倍)。
2)組成機體細胞--脂肪是構成人體內細胞的一種主要成分,稱為體脂,它不傳熱,可以防止熱量的過分散失,又有保護和固定體內器官以及滑潤的作用。
3)溶解營養素--是脂溶性維生素A D E K及胡蘿蔔素等的溶劑。
這些維生素只能溶解與之方才能被人體吸收,而且脂肪中也常含有脂溶性維生素。
4)調節生理機能--在不飽和脂肪酸中有三種脂肪,可以調節生理機能。
2.烹飪技術方面的需要
這裡面主要有幾個方面:一個是:做菜的時候放油,為了防止食物的粘鍋。
第二個是廚藝技術需要。很多食材需要提前處理,比如過油、油炸、油煎、油滑、推明油等。
實際操作過程中有的是發揮油的傳熱作用,使菜餚呈現出鮮嫩或酥脆的特點。在烹調過程中,用油脂作為傳熱媒介的應用很廣,由於油脂的沸點高,加熱後能加快烹調速度,縮短食物的烹調時間,使原料保持鮮嫩。適當地掌握加熱時間和油的溫度,還能使菜餚酥鬆香脆,因此常用於油炸菜點。還有就是改善菜餚的色澤,油脂可以使菜餚呈現出各種不同的色澤。例如在製作掛糊上漿菜時,由於油溫不同,可使炸制或煎製出的菜餚呈現出潔白、金黃、深紅等不同顏色。油可以高於水或蒸汽1倍的溫度,迅速驅散原料表面及內部的水分,油分子滲透到原料的內部,使菜點散發出誘人的芳香氣味,從而改善了菜餚的風味。
3.提香明色需要
烹調後期加入香油提香,加入其它植物油比如橄欖油明色等。
華人做菜用油的原因大概就是這三個方面。
這裡要提醒大家的是,現在都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中低鹽限油是一個重要方面。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每個人每天的油脂攝入量為:25---30克。
順便再介紹一下各種不同的油,在做菜時的用法。
一、哪些油適合做冷盤,哪些油適合做熱菜?煎炸的食物適合用什麼油?
大豆油、亞麻籽油、小麥胚芽油、特級初榨橄欖油比較適合做涼拌菜或沙拉。
一般的菜籽油、花生油都可以用來炒菜。
棕櫚油、椰子油、黃油比較適合煎炸。
二、可以用橄欖油煎雞翅嗎?
很多人對於橄欖油的認識都停留在“非常金貴”和“只能涼拌”上面。如果是特級初榨橄欖油,由於其中含有較多的抗氧化物質以及一些風味物質,確實只建議用來涼拌或者一般烹煮。
但精煉橄欖油是可以用於較高溫的烹調的,煎雞翅也沒問題。
三、杏仁油、紫蘇籽油可以直接炒菜嗎?
杏仁油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比較高,和橄欖油相似,如果不是非常高溫的烹調,只是簡單炒菜都是可以的。
紫蘇籽油有點類似於亞麻籽油,亞麻酸含量比較高,不適合高溫烹調,還是簡單涼拌或者燉煮吧。
四、做菜的時候,把幾種油混在一起好,還是不同菜用不同油比較好?
按照溫度分開使用比混著用好一些。
不太建議用調和油,可能價效比高一些,但畢竟成分比例不夠明確。其實一般精煉橄欖油、茶油的使用範圍比較廣,日常的煎炒烹炸也可以勝任。
五、“葷菜配素油,素菜配葷油”有道理嗎?
沒有道理。
從健康角度來說,無論葷菜素菜,都推薦用植物油烹調。葷油(魚油除外)富含飽和脂肪酸,很多人都是攝入過量的,應當儘量減少。
六、都說油要搭配著吃,那家裡要準備哪些食用油?
理想狀態下,各種油交替食用是挺好的,但實際上,假如你同時買那麼多油搭配吃,按照一個人一天只吃30克的量(大約滿滿的白瓷勺2、3勺的樣子),消耗的速度會非常慢,這些油很可能過期了還沒吃完,更不健康。
做菜用油,我想有三個方面好處:
1.增加營養。
我們常說的油就是脂肪,是人體重要的營養素之一,烹飪用油,是人體攝入脂肪的重要途徑。一般液態的脂肪稱油,固態的脂肪稱脂。 脂肪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1)供給熱能--每克脂肪能產生9。3千卡的熱,比糖類和蛋白質的發熱量高得多(約為糖的兩倍)。
2)組成機體細胞--脂肪是構成人體內細胞的一種主要成分,稱為體脂,它不傳熱,可以防止熱量的過分散失,又有保護和固定體內器官以及滑潤的作用。
3)溶解營養素--是脂溶性維生素A D E K及胡蘿蔔素等的溶劑。
這些維生素只能溶解與之方才能被人體吸收,而且脂肪中也常含有脂溶性維生素。
4)調節生理機能--在不飽和脂肪酸中有三種脂肪,可以調節生理機能。
2.烹飪技術方面的需要
這裡面主要有幾個方面:一個是:做菜的時候放油,為了防止食物的粘鍋。
第二個是廚藝技術需要。很多食材需要提前處理,比如過油、油炸、油煎、油滑、推明油等。
實際操作過程中有的是發揮油的傳熱作用,使菜餚呈現出鮮嫩或酥脆的特點。在烹調過程中,用油脂作為傳熱媒介的應用很廣,由於油脂的沸點高,加熱後能加快烹調速度,縮短食物的烹調時間,使原料保持鮮嫩。適當地掌握加熱時間和油的溫度,還能使菜餚酥鬆香脆,因此常用於油炸菜點。還有就是改善菜餚的色澤,油脂可以使菜餚呈現出各種不同的色澤。例如在製作掛糊上漿菜時,由於油溫不同,可使炸制或煎製出的菜餚呈現出潔白、金黃、深紅等不同顏色。油可以高於水或蒸汽1倍的溫度,迅速驅散原料表面及內部的水分,油分子滲透到原料的內部,使菜點散發出誘人的芳香氣味,從而改善了菜餚的風味。
3.提香明色需要
烹調後期加入香油提香,加入其它植物油比如橄欖油明色等。
華人做菜用油的原因大概就是這三個方面。
這裡要提醒大家的是,現在都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中低鹽限油是一個重要方面。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每個人每天的油脂攝入量為:25---30克。
順便再介紹一下各種不同的油,在做菜時的用法。
一、哪些油適合做冷盤,哪些油適合做熱菜?煎炸的食物適合用什麼油?
大豆油、亞麻籽油、小麥胚芽油、特級初榨橄欖油比較適合做涼拌菜或沙拉。
一般的菜籽油、花生油都可以用來炒菜。
棕櫚油、椰子油、黃油比較適合煎炸。
二、可以用橄欖油煎雞翅嗎?
很多人對於橄欖油的認識都停留在“非常金貴”和“只能涼拌”上面。如果是特級初榨橄欖油,由於其中含有較多的抗氧化物質以及一些風味物質,確實只建議用來涼拌或者一般烹煮。
但精煉橄欖油是可以用於較高溫的烹調的,煎雞翅也沒問題。
三、杏仁油、紫蘇籽油可以直接炒菜嗎?
杏仁油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比較高,和橄欖油相似,如果不是非常高溫的烹調,只是簡單炒菜都是可以的。
紫蘇籽油有點類似於亞麻籽油,亞麻酸含量比較高,不適合高溫烹調,還是簡單涼拌或者燉煮吧。
四、做菜的時候,把幾種油混在一起好,還是不同菜用不同油比較好?
按照溫度分開使用比混著用好一些。
不太建議用調和油,可能價效比高一些,但畢竟成分比例不夠明確。其實一般精煉橄欖油、茶油的使用範圍比較廣,日常的煎炒烹炸也可以勝任。
五、“葷菜配素油,素菜配葷油”有道理嗎?
沒有道理。
從健康角度來說,無論葷菜素菜,都推薦用植物油烹調。葷油(魚油除外)富含飽和脂肪酸,很多人都是攝入過量的,應當儘量減少。
六、都說油要搭配著吃,那家裡要準備哪些食用油?
理想狀態下,各種油交替食用是挺好的,但實際上,假如你同時買那麼多油搭配吃,按照一個人一天只吃30克的量(大約滿滿的白瓷勺2、3勺的樣子),消耗的速度會非常慢,這些油很可能過期了還沒吃完,更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