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101969057424

      高適(700—765)   唐代詩人。字達夫。滄州(今河北省景縣)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帶)。   高適為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與岑參並稱“高岑”。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少孤貧,愛交遊,有遊俠之風,並以建功立業自期。早年曾遊歷長安,後到過薊門、盧龍一帶,尋求進身之路,都沒有成功。在此前後,曾在宋中居住,與李白、杜甫結交。   天寶八載(749),經睢陽太守張九皋推薦,應舉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載,因不忍“鞭撻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長”而辭官,又一次到長安。次年入隴右、河西節度使哥舒翰幕,為掌書記。   安史亂後,曾任淮南節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劍南節度使等職,官至左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世稱“高常侍”。《舊唐書·高□傳》說:“有唐已來,詩人之達者,唯□而已。”   高適生平和創作可分四個時期:   ①開元二十年前,謀事不成,困守宋中,是詩歌創作開始時期;   ②開元二十年至天寶八載,首次出塞,浪遊無成,為創作極盛時期;   ③天寶八載至十四載,側身下僚,從戎入幕,創作才能繼續得到發揮;   ④至德元載(756)後,仕途得意,雖然也寫過一些佳作,但總的說來,較前三個時期遜色。   高適詩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現實性較強。主要有以下幾類:   ①邊塞詩,成就最高。代表作如《燕歌行》、《薊門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薊中作》、《九曲詞三首》等,歌頌了戰士奮勇報國、建功立業的豪情,也寫出了他們從軍生活的艱苦及嚮往和平的美好願望,並揭露了邊將的驕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賞罰不明、安邊無策,流露出憂國愛民之情。高適有些讚美不義戰爭、歧視少數民族的作品,如《李雲南徵蠻詩》等,是這類詩歌的糟粕。   ②反映民生疾苦的詩。這些詩比較深刻地揭露了統治者與廣大人民之間的矛盾,如《自淇涉黃河途中作十三首》之九、《東平路中遇大水》等,真實地描寫了廣大農民遭受賦稅、徭役和自然災害的重壓,對他們的困苦境遇表示同情,他還寫過一些讚美“良吏”的詩,從“仁政”思想出發,提倡輕徭薄賦,在當時也有一定的進步作用。   ③諷時傷亂詩。大抵指斥弊政,對統治者的驕奢淫逸有所批判,如《古歌行》、《行路難二首》等。還有一些詩作於安史亂後,對政局流露出憂慮和憤慨,如《酬裴員外以詩代書》、《登百丈峰二首》等。   ④詠懷詩,數量最多,思想內容比較複雜。象《別韋參軍》、《淇上酬薛三據兼寄郭少府微》、《效古贈崔二》、《封丘作》等,抒寫了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憂憤,對現實有所不滿。   而象《賦得還山吟送沈四山人》、《人日寄杜二拾遺》等,或抒發友情和別意,或嚮往隱居生活,情意真摯,頗有感染力。這類詩中也有一些企羨功名富貴和吹捧達官貴人之作,並無可取。此外,還有一些詠史之作如《宋中十首》,以及某些描寫旅途景色的詩如《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赴彭州山行之作》,也頗有佳句。高適的詩在當時已享有聲名。《新唐書·高適傳》說他“以氣質自高。每一篇已,好事者輒傳佈”。殷□《河嶽英靈集》也稱許他“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故朝野通賞其文”。王士□指出高詩風格為“悲壯而厚”(《帶經堂詩話》)。   感情深摯,意氣駿爽,語言端直,筆力渾厚,是高適詩風的基本特點。以詩體而論,高詩古體勝過近體,尤以七古最為擅長。歌行長篇,波瀾浩瀚,聲情頓挫,最是沉雄激壯。五古質樸古直,接近漢魏古詩的氣息。近體則以七律和七絕為優。高適作品的編集,原有天寶七載左右張九皋編、顏真卿作序的詩集,今佚。新、舊《唐書》著錄其文集20卷,亦不存。今有《四庫全書》所收明汲古閣影宋抄本《高常侍集》,凡詩8卷、文2卷。又有《四部叢刊》影印明活字本8卷。另有明張遜業、許自昌等輯本,皆為2卷。明楊一統輯《高適集》1卷。敦煌《唐詩選殘卷》、《高適詩集殘卷》等,尚存部分佚詩。注本有今人劉開揚《高適詩集編年箋註》、孫欽善《高適集校注》,皆附年譜。研究高適生平的著述有王達津《詩人高適生平系詩》、彭蘭《高適系年考證》、周勳初《高適年譜》、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高適年譜中的幾個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江中下游的先民開始栽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