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最近在讀梁實秋先生的《雅舍談吃》,其中一段感覺很有意思:“天津包子也是遠近馳名的,有氣勢苟不理的字號十分響亮。其實不一定要到苟不理去,搭平津火車一到天津西站就有一群販賣包子的高舉籠屜到車窗前,伸胳膊就可以買幾個包子。包子是扁扁的,裡面確有比一般為多的湯汁,湯汁中有幾塊碎肉蔥花。有人到鋪子裡吃包子,才出籠的,包子裡的湯汁曾有燙了脊背的故事,因為包子咬破,湯汁外溢,流到手掌上,一舉手乃順著胳膊流到脊背。不知道是否真有其事,不過天津包子確是湯汁多,吃的時候要小心,不燙到自己的脊背,至少可以濺到同桌食客的臉上,相傳一個笑話:兩個不不相識的人據一張桌子吃包子,其中一位一口咬下去,包子裡的一般湯什直飈過去,把對面客人噴了個滿臉花。肇事的這一位並未覺察,低頭猛吃。對面那一位很沉得住氣,不動聲色。堂倌在一旁看不下去,趕快擰了一個熱手巾把送了過去,客徐曰:不忙,他還有兩個包子沒吃完哩。”覺得這個非常有趣,就想問問大家還讀到過書中哪些關於吃的段子。(打完這一長段,已經開始流口水了(ˉ﹃ˉ))————————————————分割線————————————謝謝大家的回答,我會記下來,留到大半夜慢慢讀的

13
回覆列表
  • 1 # 何騰騰

    首先想到的竟然是:

    柳枝兒抱回家來.奶奶便把柳葉兒捋進盒裡、筐裡,然後燒一鍋開水煮,煮好之後,又撈進涼水裡泡。往往要泡一兩天,換三五次水,再攥幹了剁碎,放上蔥花、鹽,做菜糊糊粥吃,有時候還會抓上一小把黑豆,喝兩口粥,吃到一個豆兒,滿心裡香得不行。

    最好吃的當然是用它來包菜包子,裡面還要再放一勺油。做這樣的飯,全家便只允許我一個放開了吃。於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圓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層肚皮幾乎撐得透明。每當這時,奶奶便不放我出去亂跑,她擔心我一個跟頭摔倒,那紙一般的肚皮被弄破,裡面的腸子會淌出來。

    看完這篇文章後,我就去嚐了一次柳葉,但是真的很難吃。

    可最難過的是——有感情的朗讀全文,並體會,,,,

    然後又想到古龍楚留香傳奇裡,他們進大沙漠後吃東西的橋段:

    這簡直已不像是輛馬車,而像是間屋子。

      車廂裡有張又大、又舒服的軟榻,還有幾張錦墊,一張桌子,每樣東西顯然都經過苦心安排的,所以東西雖多,也並不顯得很擁擠。

      胡鐵花剛想問道:“酒呢?”

      姬冰雁已伸手在榻邊按了按,這錦榻下就彈出個抽屜來,抽屜裡有六隻發亮的銀盃,還有十個用白銀鑄成的方瓶子。

      姬冰雁道:“這裡有十種酒,從茅臺、大麴、竹葉青,到關外羊乳酒都有,瓶子看來雖不大,卻可裝得下三斤十二兩,你要喝什麼?說吧!”

      胡鐵花已瞪著這抽屜呆住了,過了半晌,才嘆道:“一彈手,各種酒都來了,這簡直就是每一個酒徒的夢想,難怪人們都想發財,發財果然是有好處的。”

      三個人喝了兩杯酒,胡鐵花又忍不住道:“現在若是有江北的大蝦米,和金華火腿腳爪來下酒,這地方就簡直像是在天上了,只可惜……”

      他話還未說完,錦墊下又有個抽屜彈了出來,裡面不但有江北的大蝦米,金華的火腿,還有福州糟魚、福州燒鵝、海寧海臭蟲、無錫肉骨頭、長白山的梅花熊掌……總之,只要你想得出來最好吃的下酒菜,這抽屜裡就有。

      胡鐵花叫了起來,道:“你這是在變戲法嘛!”

      姬冰雁淡淡道:“人活著,就要享受,尤其是受過太多罪的人,有一次我餓得恨不得把自己的手剁下來吃,所以現在無論我在哪裡,總要先將那裡堆滿了吃的東西,甚至在我睡覺的床下面,都是有酒有肉的。”

      胡鐵花聽得本想笑出來,但仔細一想,卻非但再也不覺得這話有什麼可笑,反而有些想哭了。 還有許多、比如。 @《許三觀賣血記》裡“用嘴炒菜”的這一段至今讓我震撼。

    三樂說:“我想吃肉。”

    “三樂想吃肉,”許三觀說,“我就給三樂做一個紅燒肉。肉,有肥有瘦,紅燒肉的話,最好是肥瘦各一半,還要帶上肉皮。我先把肉切成一片一片的,有手指那麼厚,半個手掌那麼大,我給三樂切三片……”

    三樂說:“爹,給我切四片肉。”

    “我給三樂切四片肉……”

    三樂又說:“爹,給我切五片肉。”

    許三觀說:“你最多隻能吃四片,你這麼小一個人,五片肉會把你撐死的。我先把四片肉放到水裡煮一會兒,煮熟就行,不能煮老了。煮熟後拿起來晾乾,晾乾以後放到油鍋裡一炸,再放上醬油,放上一點五香,放上一點黃酒,再放上水,就用文火慢慢地燉。燉上兩個小時,水差不多燉干時,紅燒肉就做成了……”

    許三觀聽到吞口水的聲音。“揭開鍋蓋,一股肉香撲鼻而來,拿起筷子,夾一片放到嘴裡一咬……”

    許三觀聽到吞口水的聲音越來越響。“是三樂一個人在吞口水嗎?我聽聲音這麼響,一樂和二樂也在吞口水吧。許玉蘭你也吞口水了。你們聽著,這道菜是專給三樂做的,只准三樂一個人吞口水,你們要是吞口水,就是你們在搶三樂的紅燒肉吃。你們的菜在後面,先讓三樂吃得心裡踏實了,我再給你們做。三樂,你把耳朵豎直了……夾一片放到嘴裡一咬,味道是,肥的是肥而不膩,瘦的是絲絲飽滿。我為什麼要用文火燉肉?就是為了讓味道全部燉進去。三樂的這四片紅燒肉是……三樂,你可以慢慢品嚐了。接下去是二樂,二樂想吃什麼?”

    二樂說:“我也要紅燒肉,我要吃五片。”

    “好,我現在給二樂切上五片肉,肥瘦各一半,放到水裡一煮,煮熟了拿出來晾乾,再放到……”

    二樂說:“爹,一樂和三樂在吞口水。”

    “一樂,”許三觀訓斥道,“還沒輪到你吞口水。”

    然後他繼續說:“二樂是五片肉,放到油鍋裡一炸,再放上醬油,放上五香……”

    許三觀說:“三樂吞口水,吃的是他自己的肉,不是你的肉,你的肉還沒有做成呢……”

    許三觀給二樂做完紅燒肉以後,去問一樂:“一樂想吃什麼?”

    一樂說:“紅燒肉。”

    許三觀有點不高興了,他說:“三個小崽子都吃紅燒肉,為什麼不早說?早說的話,我就一起給你們做了……我給一樂切了五片肉……”

    一樂說:“我要六片肉。”

    “我給一樂切了六片肉,肥瘦各一半……”

    一樂說:“我不要瘦的,我全要肥肉。”

    許三觀說:“肥瘦各一半才好吃。”

    一樂說:“我想吃肥肉,我想吃的肉裡面要沒有一點是瘦的。”

    二樂和三樂這時也叫道:“我們也想吃肥肉。”

    許三觀給一樂做完全肥的紅燒肉以後,給許玉蘭做了一條清燉鯽魚。他在魚肚子裡面放上幾片火腿、幾片生薑、幾片香菇,在魚身上抹上一層鹽,澆上一些黃酒,撒上一些蔥花,然後燉了一個小時,從鍋裡取出來時是清香四溢……許三觀繪聲繪色做出來的清燉鯽魚,使屋子裡響起一片吞口水的聲音。許三觀就訓斥兒子們:“這是給你們媽做的魚,不是給你們做的,你們吞什麼口水?你們吃了那麼多的肉,該給我睡覺了。”

    最後,許三觀給自己做了一道菜,他做的是爆炒豬肝,他說:“豬肝先切成片,很小的片,然後放到一個碗裡。放上一些鹽,放上生粉,生粉讓豬肝鮮嫩,再放上半盅黃酒,黃酒讓豬肝有酒香,再放上切好的蔥絲,等鍋裡的油一冒煙,把豬肝倒進油鍋,炒一下,炒兩下,炒三下……”

    “炒四下……炒五下……炒六下。”一樂、二樂、三樂接著許三觀的話,一人跟著炒了一下。

    許三觀立刻制止他們:“不,只能炒三下,炒到第四下就老了,第五下就硬了,第六下那就咬不動了,三下以後趕緊把豬肝倒出來。這時候不忙吃,先給自己斟上二兩黃酒,先喝一口黃酒,黃酒從喉嚨裡下去時熱乎乎的,就像是用熱毛巾洗臉一樣,黃酒先把腸子洗乾淨了,然後再拿起一雙筷子,夾一片豬肝放進嘴裡……這可是神仙過的日子……”

    這時屋子裡吞口水的聲音又響成一片,許三觀說:“這爆炒豬肝是我的菜,一樂、二樂、三樂,還有你許玉蘭,你們都在吞口水,你們都在搶我的菜吃。”說著許三觀大笑起來,“今天我過生日,大家都來嚐嚐我的爆炒豬肝吧。”

  • 2 # 電影歷史文化飯醉團伙

    按照規定的慣例得先嗶嗶兩句。。我認為作家當中能把“吃”形容的好的人,那都是熱愛生活的人,或者說是對生活的細節觀察非常細緻的人,他們往往能極為生動和極為形象的再現某人吃飯時的動作和思想活動。

    而往往越是文字相對口語化的作家,越能夠這些把這些描述營造出一種逼真的畫面感。

    例如王朔在《我是你爸爸》當中父子一起吃飯時的描寫,他不落下任何可以讓自己進行描述的細節,對於不善於觀察細節的人,對吃飯的描述就是端起碗來扒拉,撂下碗來擦嘴,或者直接甩一個四字詞彙“狼吞虎嚥”,一句話形容完了,這不是簡練,而是眼中缺少細節。真正的描述不會直接說狼吞虎嚥,而是摳細節,讓文字立體化,把“狼吞虎嚥”更加形象描繪出來:

    馬銳把報紙一合,啦地拍在桌上,率先噔噔走向屋外的小廚房。父子倆相對而坐吃著簡單的晚飯。整個房間徹著吞吸麵條的呼嚕聲,這響聲大都來自馬林生口中。他大口,毫無顧忌地把成批的麵條吸進嘴裡,吃得十分盡興,搖頭擺尾邊吃邊喀嚓喀嚓咬著大蒜。馬銳筆直端正地坐著,用筷子把麵條纏成一卷放入口中,像個女孩子似的小口嚼著,每當父親發麵咆哮之聲便投去一瞥。他似乎在示範著麵條的正確吃法。  馬林生察覺到兒子的目光,略微收斂了一點,一會兒,又情不自禁了。“幾點了?”馬林生臉紅脖子粗趴在碗上,瞪著一雙大眼口齒不清地問。被他含在嘴裡的一排麵條像京劇老生的髯口懸掛至碗裡。馬銳回頭看了眼牆上的掛鐘,回答:七點過五分。

    -------------------------------------------------------------------------------------------------------------------

    還有一段是來自王朔的《回憶樑左》,曾收錄在《笑忘書》當中。馬未都曾經說過,王朔這個人所有的小說必有出處,他不是一個靠想象力見長的人,他是一臺攝像機,能夠將自己看到的畫面,聽到的聲音,高度逼真的還原,帶入感極強,讓你彷彿身臨其境。

    樑左好吃,雞湯翅、沙鍋魚頭、燉老母雞是他的最愛。沒人請就自己掏錢“做個小東”。遇到這幾樣東西,他都要吃兩輪,先跟大家吃一氣,待大家放下筷子,他就叫毛巾,摘眼鏡擦汗,讓服務員添湯、端到他跟前來,仔細揀著、一根骨頭不落擱嘴裡過一遍,然後灌湯。他在平谷插過隊,經常形容什麼叫素、寡、肚子飽了嘴沒飽。

    平谷是“京東肉餅”的發源地,那也是他念念不忘一說起來就垂涎三尺的美食。後來英達說,看來樑左是對的,吃什麼都該點雙份兒。

    -------------------------------------------------------------------------------------------------------------------

    還有一段是來自阿城,過去常有人說,北京這塊地方,每隔五十年就得有個人成精,這位就是成精的那一個,連王朔都說過,如果讓每個人都追星,那我就追阿城,聽阿城講故事,有意思,看阿城的文字,更是一種享受,趣味十足:

    我看他對吃很感興趣,就注意他吃的時候。列車上給我們這幾節知青車廂送飯 時,他若心思不在下棋上,就稍稍有些不安。聽見前面大家拿吃時鋁盒的碰撞聲, 他常常閉上眼,嘴巴緊緊收著,倒好像有些噁心。拿到飯後,馬上就開始吃,吃得 很快,喉節一縮一縮的,臉上繃滿了筋。常常突然停下來,很小心地將嘴邊或下巴 上的飯粒兒和湯水油花兒用整個兒食指抹進嘴裡。若飯粒兒落在衣服上,就馬上一 按,拈進嘴裡。若一個沒按住,飯粒兒由衣服上掉下地,他也立刻雙腳不再移動, 轉了上身找。這時候他若碰上我的目光,就放慢速度。吃完以後,他把兩隻筷子吮 淨,拿水把飯盒衝滿,先將上面一層油花吸淨,然後就帶著安全到達彼岸的神色小 口小口的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8度抗震」的小區住宅是不是遇到8級地震時不用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