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ydsln

    中國古代歷史上有最顯赫的十大名門望族,這可比現在的豪門財閥厲害多了,他們不僅掌握著一方財富,手中還有著自己的軍隊,可謂是有權有勢,若是遇上亂世,他們或許還能夠建功立業,就比如名門望族之首——隴西李氏,正是大家所熟知的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唐太宗李世民的家族,祖上還有漢朝時期著名的"飛將軍"李廣。

    今天要說的就是琅琊王氏,在十大名門望族中名列第五,即使第五,也是當時的頂級門閥士族了,是晉代四大盛門"王謝袁蕭"之首,是中古時期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門望族,素有"華夏首望"之譽稱。為什麼琅琊王氏在中國古代歷史有著如此重要的地位呢?因為這個家族出了三十六個皇后、三十六個駙馬和九十二個宰相,這樣雄厚悠久的家族歷史奠定了琅琊王氏的地位。

    早在秦國之時,王氏一族就已經顯赫,王翦跟著嬴政屢立軍功,率軍攻破趙國都城邯鄲,掃平三晉地區,統兵六十萬大敗項燕,消滅楚國,王翦和兒子王賁是嬴政一統六國的最大功臣除了南韓,剩下的五國齊、楚、燕、趙國、魏都是被他父子二人滅掉的。王翦和白起、李牧、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後世尊王翦為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而這太原王氏則是名列第四。

    王氏祖孫三代,王翦、王賁、王離皆受封列侯,家族顯赫,從此以後王氏子孫皆是不凡之人,到了魏晉時期的王祥這一代,臥冰求鯉就是講述他的故事,冬天為繼母在冰上捕魚,被後世奉為孝道經典故事。他帶著家人隱居三十多年,不入仕途,等到花甲之年後,母親去世,他這才接受任命,平定動亂。

    頗負盛名的王祥在朝中被委以重任,為朝中三老,德高望重。王氏一族傳到這裡,還不算是真正的顯赫,直到22年後,賈后專權,八王之亂,天災連年,胡人入侵,永嘉之亂後,西晉滅亡,東晉建立,此時琅琊王氏才真正興盛起來。

    西晉的大量百姓和世族開始南渡,這其中就有王氏家族,他們擁戴司馬睿繼位,於建康建立東晉,中興了晉室,由此王氏一族在朝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朝中75%以上的官員都是王家的人或者是於王家有關的,真的是做到了權傾朝野,但王氏一族從未想過謀反叛亂,而是一直支援司馬政權,沒有其他士族可以旁出左右。後來統一北方的前秦政權意圖侵略吞併東晉,在東晉的抗戰過程中,以謝安為首的謝氏家族做出了重大貢獻,陳郡謝氏從此崛起,可以與王氏並稱為"王謝"。

    等到劉裕滅東晉,建立劉宋政權後,中國歷史進入南北朝,南朝四朝都是在南方地區,國家雖然滅亡,但琅琊王氏一族仍然有著很高的聲望,只不過實力差了些,但族中還是出了不少的名人,比如齊梁時期的王儉是一代儒學宗師,梁時的王融、王籍、王褒、王肅等是當時知名的詩人,這樣看來王氏一族確實是不再掌握實權了,再沒有當年將相之家的風範了,不過書法名門還是延續下來了。

    到了隋唐時期,曾經的第一豪族琅琊王氏已經不復存在了,唐朝時僅有四名宰相, 王方慶、王睿、王璵、王摶,這與當年滿朝皆是王家人的盛況大為不同。但僅僅是一個名門望族,能夠延續數朝而屹立不倒,這並不簡單,這與他們一直以來的家風是離不開的。

    他們是早期真正的貴族,不是“暴發戶”,整個家族對子孫的培養和教導恪守規矩,如此琅琊王氏千年以來在各行各業都出了不少的人才,尤其是在官場上。大儒王褒著作《幼訓》,要求家族子弟兼修儒道釋之學,同時希望兄弟之間手足相連,立身行道,始終如一,王筠則在《與諸兒書論家世集》中,勉勵子孫“汝等仰觀堂構,思各努力”。

    八十五歲的王祥在臨終之間,寫下了《訓子孫遺令》,讓世代子孫必須恪守“信、德、孝、悌、讓”五字真言,王羲之的四世孫王僧虔著有《誡子書》,勸誡子孫不要依靠祖上的廕庇,還是需要勤奮讀書、建功立業的。這樣看來,王家人是很重視子孫教育的,他們直到家族的榮耀是需要每一代子孫維持創造的。

    根據統計,從東漢到明清的一千七百多年裡,這個家族出了以王吉、王導、王羲之、王元姬等人為代表的92個宰相(或相當於宰相的官位)、36個皇后和36個駙馬和186位文人名仕,而且還有六百多人名垂青史,比如王祥為《晉書》列傳首卷,王弘為《宋書》列傳首卷,王儉為《南齊書》列傳首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余光中,紙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