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料不輯

    蒙古在早起實行“幼子守灶”制。遊牧民族靠天吃飯,父母年邁時,大兒子都能自立門戶,但小兒子可能還年幼,必須給他留下足夠的財產。

    同時,父母把小兒子留在身邊,等他長大後又可以贍養自己。“幼子守灶”是在惡劣環境下,保證所有家庭成員都能活下去的最佳選擇。

    鐵木真成為成吉思汗後,“幼子守灶”制度受到了嚴重的挑戰。成吉思汗敏銳地意識到擅長謀略的窩闊臺是汗位的最佳人選,但又割捨不下千百年已根植於蒙古人心中的幼子情節。

    成吉思汗最後做了一個徹底失敗的決定:窩闊臺繼承汗位,託雷繼承軍隊。為蒙古的分裂埋下了一顆重磅定時炸彈。

    成吉思汗在世時,託雷就戰功赫赫,威震中亞。窩闊臺即位後,託雷又以不足四萬兵力擊敗金國二十萬大軍。窩闊臺繼承的僅是“汗位”,託雷才是帝國真正的掌權者。

    蒙古人常說“一口鍋煮不下兩個羊頭”。滅金後,託雷隨窩闊臺班師回朝時,時值壯年的託雷突然去世。史書的記載非常隱晦,但種種跡象都顯示黑手就是窩闊臺。

    託雷很猛,他的老婆更猛,後來發動政變,將託雷長子蒙哥推上汗位。幾次政變下來,蒙古帝國早已四分五裂,黃金家族也人心背離,所以蒙古人逐漸接受了漢人的“嫡長子繼承製”。

    幼子守灶的傳統在蒙古民間還是很有市場的,比如喀爾喀蒙古就自認自己地位很高,因為他們的統治者是達延汗的幼子的後人。

  • 2 # 白沙11915401

    這個其實是這樣(宣告不涉及歧視,各有各的傳統)。古代遊牧民族性觀念和漢族不一樣,沒有什麼約束,還是比較隨意,兩性交往很早就開始了,而且女性如獵物,任意搶奪,在這種環境下,一般來說,只有結婚一定時間後兒子能確保是親生的,慢慢地就形成了親幼子的習俗。現在有些民族分家產長子基本沒有,也是類似的道理。

  • 3 # 天門觀雪

    因為長子和自己年齡差距並不大,在長子能拼能打能殺敵時,自己還沒有老,也還吃的了肉,殺得了人。一山不容二虎,當時蒙古草原道德淪喪,父殺子,子弒父,兄殺弟,弟屠兄是常態,並不是歧視蒙古族兄弟,而是當時的蒙古族就是那樣,當然現在肯定不是了。前腳剛結了安答,後腳就屠其滿門。

    長子長大了就會給其一部人馬,讓其去自行發展,要不用不了多久就會發現姬妾被兒子睡了,幼小的兒子被長子殺了,會發生很多悲劇。而小兒子繼承家業就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這些,幼子長大了自己也老了,權利交接會順暢許多。

  • 4 # 歸去來兮Roc

    這就是所謂的“幼子守灶” 傳統了。

    遊牧民族生產方式決定了的生產的經濟性差,有資料顯示:在中國農耕核心地區平均2畝地可以養活一家五口人,邊緣地區平均5畝地可以養活一家人;而遊牧民平均一家人需要200畝草場才能養活。當人丁興旺的時候就需要更多的草場用以生產,需要四處掠奪物資生活,故而會經常發生紛爭。

    在暴力時代,人多勢眾是衡量正義的唯一標準。當成年男丁不夠的時候,年長的子嗣就會隨父出征,年幼的兒子和女人們一起留守。按照遊牧軍隊的規定,掠奪的財物除了部分上交以外,其餘的歸自己所有。所以經常出征的年長的兒子們就會積累一些私有財產,而幼子由於留守則沒有自己的財產,故而當父親過世後財產一般就會留給幼子。

    中原的“長子繼承製”主要是遵循“長幼有序”的傳統禮法。按照儒家禮法的思想,明確君臣、父子、長幼等禮法是很重要的,這可以穩定秩序,避免紛爭,讓整個社會發展有條不紊,各人各安其位進而天下和諧。

  • 5 # 使用者338630625925

    遊牧民族的生產地遼闊,一般要放牧需要外出勞作很多日子,年長的兒子們都是勞動力,時常隨父輩外出遊牧,家裡就剩下婦女和年幼的孩子,久而久之就成了習慣。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一戶遊牧家庭所需要的領地很廣,古代人結婚又很早,大概快四十歲就當了爺爺奶奶輩,雖然說古人的壽命不算長,但也不會很短,所以長大的孩子需要分出去,自個成家立業,如同現在看的動物世界一般,孩子大了,父母就會將其趕出去,特別是自個的狩獵區域。

    所以在父母健在的情況下,長子們都已組建了自個的家庭,留下的小兒子們是防身以備後事所用,故此繼承家業由身旁的小兒子接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兵家四勢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