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學末學

    學習書法已多年,回過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有不少是彎路。在此,經認真思考,整理瞭如何自學毛筆書法

    (1)要用米字格的毛邊紙或半生半熟的宣紙,不要用廢舊報紙或列印紙等。米字格,能幫助初學著較為順暢的把握住字的中心以及所寫字的大小。如果用廢舊的其它紙張,看起來節約,實則對初學者寫的毛筆字少了大小的約束、少了中心點的約束,可能導致初學者寫了不少字也沒法把握每個字是否適中、是否勻稱等。至於毛邊紙、半生半熟的宣紙,主要能幫助初學者對用墨的理解,用報紙、列印紙都太光滑、不容易吸墨等,不容易找到筆和紙之間溝通的感覺。

    (2)要用正常的墨汁來練習,不要用水、水寫布。水寫布看起來方便,蘸水就可以寫,還不用買墨汁,不用擔心墨汁弄髒書桌等。但是,用水寫起來少了墨汁隨著毛筆在書上劃過的感覺,少了因為墨汁多點、少點帶來如“屋漏痕”等不同的韻味;還有就是,水寫布一會就幹了,明天想看自己今天寫得怎麼樣,完全看不到,沒留下痕跡,也就無從總結提高;再次是,水寫布寫滿一張,還想接著寫,水跡還沒幹怎麼辦?換一張水寫布,那要準備多少張水寫布?那還不如買宣紙呢,幾塊錢就能買100張了。

    (3)要有自己喜歡的經典的字帖來臨摹,不要沒有目標自個兒悶著頭瞎寫。一開始,我也是興致來了,提筆就寫,也沒有選什麼字帖,也不知到什麼是臨摹,完全是想寫又不知道怎麼去寫好。18年,才找了老師,才知到什麼是臨摹,才知道選那些字帖屬於經典字帖,才有了經常性的臨摹,也才有了明顯的進步。個人覺得,興趣讓你去模仿,模仿才是提高水平的有效方法,但首先你得有明確的模仿物件。

    (4)要隨時看看自己寫得怎麼樣,不要只知道寫不知道總結提高。有句話,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就寫字而言,應該是沒有對比就沒有提高。一開始自學的時候,總覺得自己寫的還可以,還經常沾沾自喜,但一天有朋友忍不住說了實話“你寫的字好醜”,當時很是羞愧,但也暗下決心,要寫好字。後來,看到啟功大師的一個方法覺得很有效,就是把自己寫的字貼到牆上,反覆看一下,慢慢就會發覺哪裡看著彆扭,哪裡長了、哪裡短了,然後進行相對應的調整改變。慢慢自己寫的字大小勻稱、也不東倒西歪,對字的間架結構理解把握進步很明顯。

    (5)要持續用力,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想要真正做成一件事,不能求速成,特別是書法。那些所謂“速成”的,要麼是騙子、要麼是我的認知不夠,真有所謂的“絕世天才”。我始終堅信,只有經過時間積累、沉澱的,才是真正的經典。這些想法都是我不論有多忙,每天堅持寫字30分鐘、1小時,聽著毛筆劃過宣紙的聲音中慢慢悟出來的。只有持續用力,才能真正接觸到領悟到書法的魅力,不在於書法技能提高多快,而在於在這個堅持的過程中,會給你帶來更多收穫的喜悅、成長的感悟。

    (6)要多讀點有關書法、漢字文化的的書,不要一點理論基礎都沒有。關於書法,傳承數千年,可謂博大精深,當前的我們,只要花幾塊錢,就能看到古時候所謂“不傳之秘”的“筆法”“古法”等。也許有的朋友會覺得,書都是呆定的,只要把字寫活了、寫好了,就是王道。但是,個人經過這些年邊練習邊思考,覺著多看點書會有助於自己對運筆、對寫好字的理解,如書法中所謂的勢、意境等等,也是一點一點理論對照字帖慢慢領悟到的。多看點書,定是沒錯的。

    (7)要多讀經典的古帖,不要侷限視野不知道好字是什麼樣。多讀古帖,不要讓自己的視野太侷限了。比如,練習歐楷的,就只看歐陽詢的字帖,不看趙、顏、柳的字帖,也不去看王羲之《蘭亭集序》,篆隸經典《崔子玉座右銘》《曹全碑》等,每種流傳千年的經典,都值得我們花時間去了解去感悟,雖要先集中精力進攻一種自己所喜好的字帖,但多讀讀別家經典,也能有助於自己對書法的理解。比如,就像在書裡看到的,寫楷書要有行書之意,看著才更為流暢;寫行書要有楷書之正,才能保持不散而過度(源自啟功《論書札記》“行書宜當楷書寫,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楷書宜當行書寫,其點畫顧盼始不呆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問: 50求水滸傳1~10回的情節概述,50字左右。格式:1~3: 情節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