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回覆列表
  • 1 # 逍遙自在的魚123

    化學去鏽的方法有:

    1:15%六偏磷酸鈉水溶液可以去除銅器上的石灰石、堅硬的泥沙。

    2:酒石酸鉀鈉15g、氫氧化鈉5g、去離子水1000ml,再加5%過氧化氫,約40分鐘以上可以軟化硬殼層,去除硬鏽層。

    3:10%硫酸稀釋液加10g重鉻酸鉀去除氧化亞銅,10%的六次甲基四胺溶液,3%硝酸、5%草酸或醋酸與去離子水稀釋液均可去除質地堅硬的銅鏽層。

    4:氨軟膏法,將0.1g醫用軟皁造1L水中煮化,加入0.4g硝酸鈉與0.65g硼砂,混合後煮沸,放置溫熱時加0.2%氫氧化銨,攪拌均勻後冷卻放置。用時加同量的溫水稀釋,塗在鏽層上,將其罩在玻璃器皿內觀察變化,軟膏發藍變綠開始反應,一天可以換一次軟膏,鏽層軟化後用蒸餾水浸泡洗淨。

    青銅器的緩蝕封護處理是青銅器保護修復的最後一道工序,也是保護沒有鏽蝕的青銅器重要的一步。具體方法是在排風廚內將器物浸泡入5%苯並三氮唑/乙醇溶液中,溫度保持在60°C左右,約8小時候取出,拭去表面多餘藥液然後封護。封護用小羊板筆蘸甲基丙烯酸甲酯塗刷,甲基丙烯酸甲酯溶於二甲苯中,2%的苯並三氮唑和適量微晶石蠟。當前,金屬器的封護多采用2%的ParaloidB72丙酮溶液保護

  • 2 # 壽山石文化

    現階段的青銅器保護修復工作分為八個步驟:

    1.清洗

    利用各種機械或化學方法對青銅器表面汙染物、有害的鏽蝕和其它結構層遵循最小干預的原則,進行清洗。

    2.滲透加固

    因為湖南土壤溼度大、酸性強,考古出土的青銅器一般都礦化比較嚴重,所以需要對器身進行滲透加固。我們目前選用德國環氧樹脂做加固劑,在其流動性最好的時段均勻塗刷在器物表面,然後用熱風槍低溫來回掃動加熱,使其滲透效果更佳,待充分滲透後,用蘸有少量無水乙醇的脫脂棉將器物表層多餘的環氧樹脂擦拭乾淨。

    3.拼對和粘接

    破碎、斷裂的器物通常需要進行拼對粘接,依據表面紋飾、銅綠顏色或器物厚度、茬口形狀從而找出正確的組裝順序和粘接位置,看是否有缺損或遺失的殘片,先進行試拼接,成功後再用環氧樹脂粘定。

    4.補缺修整

    選用德國環氧樹脂+礦物顏料+填料攪拌均勻,待乾溼度適中時填於殘缺部位,凝固後用打磨機對錶面多餘的樹脂進行打磨修型,接近器物表面時換用不同粗細的砂紙繼續進行塑型及拋光處理。

    5.封護

    封護是給器物建立一個連續的膜,讓其與外界環境之間形成一種平衡,用以阻止因空氣中的溼度及各種汙染物給修復好的青銅器帶來新的腐蝕與危害,是一種保護屏障,通常用B72做封護劑。

    6.作色

    選擇與器物本體顏色匹配的礦物顏料色粉,對補缺部位進行顏色處理,使其基本與原器物顏色一致,過渡自然,無突兀。

    7.預防性保護

    將修復後的文物放置於室內溫溼度控制在20±5℃,日波動範圍小於5℃,相對溼度為45%±5%,日波動範圍小於5%的環境中才能使其更穩定,壽命更長久。

    8.修復檔案編寫

    將整個修復過程詳細記錄,及時拍攝工作照,編寫包括修復者、修復前後照片、修復中用材工藝流程等所有記錄的修復檔案。

    單從傳統的角度來看,這八個我們使用了兩年的修復流程,是一套完整且成熟的體系,但新時代下的文物保護與修復,當要注入新鮮血液,讓傳統技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立足文物本身,探尋新途徑,做到文物為體,科技為用。就此而言,我們的工作確實有些許不足之處。

    首先,前期對文物的認識不足,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背景資訊,拿到一件文物時,不能著急動手,先要仔細觀察,弄清文物是什麼時代的,這個時代的器物鑄造工藝是怎樣的,從器物上能否找到鑄造痕跡,同時查閱發掘報告,瞭解文物出土背景,準確評估文物價值,做到心中有數。然而我們往往都忽略了這一過程,導致大量有價值的資訊流失,不能為我所用。

    第二方面是分析檢測,包括熒光光譜分析、X射線探傷、超景深顯微分析等在內的科技的應用,是我們全方位瞭解文物儲存現狀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們更好保護修復文物的前提。有了這些認識,在清理和修復過程中,我們才有譜,才知道哪些是汙染物該清掉,哪些歷史資訊該保留;哪些是殘缺該修復,哪些是鑄造缺陷不該修,真正做到最小干預,修舊如舊。沒有科學分析檢測支撐的修復是盲目的,這是我們的短板所在。

    其次,材料工藝的單一性。修復過程中,可用的材料是多種多樣的,要依據器物的具體實際來選擇,每件文物殘損程度跟儲存狀況可能都不一樣,同一種試劑,適合這件器物的不一定適合那件,所以修復人員要多做實驗,勤于思考,多總結,靈活應用,給文物以最適合的工藝和材料。從加固、緩蝕、封護到配補、全色,我們現階段使用的修復材料都過於單一,在“可逆”原則的基礎上,其實有很多可選擇性。

    再次,修復後的管控不到位。按照標準,在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對文物進行修復保護處理後,應該創造一個良好的保護環境,以利於文物的長久儲存保養,鞏固保護修復的效果。溫溼度是青銅文物儲存環境中的兩項重要質量指標,它們既有其獨立的影響又有相互關聯所起的複合影響。青銅器儲存要求室內控制溫溼度在20±2℃,溫度日波動範圍小於5℃,相對溼度為40%±5%,相對溼度日波動範圍小於5%的穩定環境中。避免氧化性氣體與文物的接觸,控制達到無氯環境。在巨集觀環境難以控制的條件下,通過人為的控制措施,製造一個小環境來保證文物的相對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環境因素對青銅器造成的傷害。修復人員要定期對修復完成的器物進行巡檢檢視,一次修復,終身負責,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青銅器修復是一項融合多學科的技藝,湖南因其土壤和氣候的獨特性,出土器物通常礦化嚴重,不同於北方和鄰省各地區,故而要求修復工作者不僅瞭解共通的工藝流程,還要針對器物實際,匹配獨特的方法和最佳材料,所以我們在提高自身技藝同時,又不能滿足於提高自身技藝,還要多學習,多交流,及時掌握行業動態。在修復過程中,細緻觀察,用心思考,增強研究能力,做一個綜合型的修復師。

  • 3 # 古文物保護修復與鑑定

    青銅器還有一種有害鏽稱為青銅病,其腐蝕物主要為綠色的氯化銅,亮綠色或蠟白色的氯化亞銅,這些不穩定的粉狀鏽均為有害物。青銅病有害鏽蝕物的檢測用刻刀將粉末取樣,浸泡於去氯離子水中(純淨水),待氯離子析出,用試管測水樣,然後 在水樣內滴入稀釋的硝酸,pH試紙測試酸化後的水樣呈酸性,再滴入配置好的硝酸銀容積(每100ml去離子水中溶解1.7g硝酸銀),觀察水樣中是否有乳白色絮狀懸浮物,如有說明此為青銅病。有關青銅病的治療方法之前的文章裡已有說明。

    青銅器表面鏽蝕一般有機械方法和化學方法清除。傳統機械去鏽採用刻刀、手術刀、小錘等工具。現代機械去鏽主要採用鐳射清潔器、超聲波潔牙機或吊磨鑽、噴砂機等電動工具。

    現代化學方法去鏽方法較多,沒有把握的話應請專業人員去操作。一般是將相應的藥液滲入藥棉,貼敷在鏽蝕面,保持溼度,並隨時用鑷子翻開藥棉,觀察鏽蝕物軟化的情況。也可用塑泥將區域性圍築。藥液浸泡的方法軟化鏽層後,再用竹籤剔除去鏽。凡化學藥液處理過的器物應立即用蒸餾水反覆浸泡清洗殘留藥液。

    化學去鏽的方法有:

    1:15%六偏磷酸鈉水溶液可以去除銅器上的石灰石、堅硬的泥沙。

    2:酒石酸鉀鈉15g、氫氧化鈉5g、去離子水1000ml,再加5%過氧化氫,約40分鐘以上可以軟化硬殼層,去除硬鏽層。

    3:10%硫酸稀釋液加10g重鉻酸鉀去除氧化亞銅,10%的六次甲基四胺溶液,3%硝酸、5%草酸或醋酸與去離子水稀釋液均可去除質地堅硬的銅鏽層。

    4:氨軟膏法,將0.1g醫用軟皁造1L水中煮化,加入0.4g硝酸鈉與0.65g硼砂,混合後煮沸,放置溫熱時加0.2%氫氧化銨,攪拌均勻後冷卻放置。用時加同量的溫水稀釋,塗在鏽層上,將其罩在玻璃器皿內觀察變化,軟膏發藍變綠開始反應,一天可以換一次軟膏,鏽層軟化後用蒸餾水浸泡洗淨。

    青銅器的緩蝕封護處理是青銅器保護修復的最後一道工序,也是保護沒有鏽蝕的青銅器重要的一步。具體方法是在排風廚內將器物浸泡入5%苯並三氮唑/乙醇溶液中,溫度保持在60°C左右,約8小時候取出,拭去表面多餘藥液然後封護。封護用小羊板筆蘸甲基丙烯酸甲酯塗刷,甲基丙烯酸甲酯溶於二甲苯中,2%的苯並三氮唑和適量微晶石蠟。當前,金屬器的封護多采用2%的ParaloidB72丙酮溶液保護。

  • 4 # 頭號收藏

    在中國青銅器修復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過去由於收藏和古玩生意的需要,傳統的修復技術主要包括:青銅器整形、去鏽、補配、花紋的鏨刻、焊接、粘接、作鏽。隨著科技的發展,相關的文物保護儲存的法律法規的不斷出臺,以及世界文物保護領域相關的保護準則、憲章和公約的釋出,傳統的修復技術正在逐漸地發展而為現代青銅修復技術。

    無論採用那種方法,重要的是:去鏽要保持文物原貌,不能文物本體造成損傷。如果銅器鏽始中含有氯離子,一般認為是感染了有害鏽。由於鏽體呈現粉末狀,故稱之為“粉狀鏽”。對這種器物,一定要去除器物本體及鏽體中的氯離子。進行除氯操作,要求除氯一定要完全,確保使用的方法和試劑不會對青銅器本體造成化學腐蝕、機械損傷,不留存對文物有影相的化學成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必須分勝負的話,李白和杜甫誰的詩造詣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