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度度狼gg

    張靈甫成為“網紅”是一件不太正常的事情,抗日鐵軍第74軍在俞濟時手裡只能算是戰力尚可,當時也只轄有第51和第58兩個師,並非後來那支“三五部隊”。在抗戰初期的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蘭封會戰和萬家嶺戰役中,第74軍都算是“參戰部隊”而非一等一主力。

    該軍的成名之戰其實是1941年的上高大捷,軍長已經換成了隔壁老王。上高會戰期間,張靈甫剛剛調升第58師副師長,由於師長廖齡奇受訓未歸,遂以副師長之身指揮作戰,算是代行師長之權,

    那麼上高會戰中表現最好的是誰呢?其實是第51師師長李天霞和第57師師長餘程萬,一個攻如動兔,一個守若泰山,戰後李天霞獲陸海空軍第一號“武功狀”,第57師官兵集體獲“虎賁”榮譽稱號,第58師可有什麼特殊獎勵?

    張靈甫的轉機來自於廖齡奇被冤殺,那是1941年第二次長沙會戰的期間了,戰役中第74軍和第10軍皆遭重創,在軍事委員會追究責任過程中,薛嶽拿擅離部隊的廖齡奇當了替罪羊,而王耀武不太厚道地選擇了沉默。廖齡奇被憲兵執行槍決後,作為隔壁老王的親信班底,張靈甫終於執掌第58師。

    1944年王耀武晉升第24集團軍總司令,決定讓出第74軍軍長的兼職 ,本來最順理成章的接班人應該是副軍長李天霞。結果張靈甫略施小計,以“歡迎施軍長回來”的提議,讓李天霞與軍長職務擦肩而過,轉赴第100軍任職(後來的整編第83師),而張靈甫論資排輩,不久以後晉升第74軍副軍長。

    張靈甫也沒有參加抗日最後一戰“湘西會戰”,而是被選送陸軍大學將官班學習,也就是缺席了1945年的對日作戰。直到抗日戰爭勝利後的1946年初,經過王耀武的一番運作,施中誠調升集團軍副總司令,陸大畢業的張靈甫才如願以償,就任第74軍軍長兼南京警備司令,是年3月,該軍改製為整編第74師,張靈甫改任中將師長。

    用這麼長的篇幅來敘述第74軍的抗戰史,是想說明在抗戰期間,張靈甫既非該軍的軍事主官,也不是戰役指揮的核心決策人物,最高職務,只是一個黃埔四期的師長和副軍長而已。因此,盲目吹噓和誇大張靈甫的所謂“抗日戰功”,是缺乏軍史知識的表現,無論是俞濟時、王耀武、馮聖法,還是李天霞、邱維達、廖齡奇、餘程萬和李琰,軍功猶在張靈甫之上。

    客觀來說,張靈甫確實是個悍將,從萬家嶺、鄂西會戰到長衡會戰,拎槍衝鋒的做派是有的,當個團長、旅長、哪怕師長都沒問題,但是執掌第74軍整體改制的整74師,一個美械裝備的精銳戰役兵團時,他的能力已經勉為其難了,戰役兵團的軍事主官,要的是大局觀和判斷力、掌握部隊的能力,套用張大帥的話說:“江湖不是打打殺殺”。

    所以張靈甫對於整74師孤軍深入孟良崮、發現情況不妙時沒有第一時間跑路、以及夢想“中心開花”而全師爬上孟良崮,最終葬送掉這個蔣軍“五大主力”之首的整74師,是有不可推卸之責任的。過於剛愎自用、盲目相信友軍和錯判戰場形勢,都證明他不是一個合格的軍級指揮官,當個步兵師長(整編旅長)已經是最大的能力了。

    關於張靈甫之死雙方有三個版本,1947年5月16日下午,最先攻進整74師部所在山洞的華野六縱,報告說在攻擊敵師部戰鬥中,由於張靈甫負隅頑抗而將其當場擊斃。而南京方面則宣稱張靈甫是“殺身成仁”,也就是兵敗後舉槍自殺,老蔣一頓追悼加追授,還把一艘軍艦命名為“靈甫號”以為紀念。

    而第三個版本來自於後來華野向陝北方面的彙報,查明張靈甫實際是被六縱特務團俘虜,在押送下山途中個別指戰員由於不夠冷靜,將其射殺。整74師曾經在漣水等戰役中給六縱造成嚴重傷亡,司令員王必成也因此遭到處分,基層幹部戰士有情緒是可以理解的,但畢竟是違反紀律的殺俘行為,所以第一時間瞞報也是能夠理解的。

    所以,第三個版本也是最可信的戰場實際情況,亦即張靈甫在整74師覆滅時舉手投降,當了俘虜後意外被殺。這樣一個在抗日戰爭並不是那麼出色,不過是幾百個師長旅長當中的一員,有何特別之處值得大書特書呢?

    反倒是解放戰爭時期在蘇北縱容還鄉團等武裝殺害群眾,犯下了累累罪行,死不足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健康的人怎麼避免乙肝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