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夏慈史

    在清軍佔領北京,入主中原後,明朝作為一個全國性政權已經不存在,但是此時依然還佔有大量土地,並且皇室血脈並未斷絕,還在南京這個備份都城建立了南明朝廷,官僚管理系統還可以運轉,即便不說克復中原,劃江而治還是有希望的。但是此時卻發生了聳人聽聞的三次“內戰”,戰爭雙方都是在明朝體系下的漢人軍閥,分別是弘光朝的左良玉攻打馬士英、紹武永曆兩朝的三水內戰、永曆朝的孫可望進攻李定國。在外族入侵的情況下,不思為民族國家而戰,反而為了眼前的利益窩裡反,可以說明朝當時已經徹底腐朽,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具體內容。

    第一次內戰:左良玉攻打馬士英

    卓良玉是南明弘光一朝最強大的軍閥勢力,幾乎收容了明朝北方所有殘兵敗將,當時坐鎮武昌的左良玉號稱有八十萬人,即便這些裡面有很多老弱病卒,實際戰鬥力可能不那麼強大,但是如果整軍經武,佔住武昌這個長江重鎮,還是大業可圖的。

    但是左良玉卻與當朝的馬士英政權奪勢,不顧清軍南下大敵當前,竟然反戈一擊,盡起本部兵馬以“清君側”的名義掉頭進攻南京。這種情況下馬士英只能急調江北前線的黃得功,劉良佐二軍回師參加“內戰”,這樣一來整個長江沿岸的防禦體系幾乎崩潰,完全是空門以待清軍,最後還害死了固守揚州的史可法。而卓良玉自己的野心也並沒有得逞,半路就病死在了九江,所部兵敗後在其子率領下盡降清軍。這次內訌的直接後果是,整個長江防線崩潰,而且南明王朝好不容易收攏的軍隊不戰而降,所謂長江天險完全沒有對清軍造成任何阻礙,清軍順利渡過長江開始攻佔南明的半壁江山。

    第二次內戰:紹武、永曆兩朝三水之戰

    在南明弘光一朝隨著南京被佔領迅速崩潰後,明朝地方官僚又迅速成立許多以明朝宗室為皇帝的地方政權,其中朱聿鐭在廣州稱帝是為紹武朝,朱由榔在肇慶稱帝是為永曆朝,這樣在整個南方就有兩個都自稱為明朝正統的政權存在,這為後面的三水之戰埋下的隱患。

    在擁立朱聿鐭的大學士蘇觀生的把持下,紹武朝一開始就沒有把抗清放在首位,相反為了爭奪帝統,和剛剛建立的永曆朝互相火併,兵戎相見。先是紹武皇帝殺了永曆皇帝派出的使臣,繼而永曆政權出兵進攻紹武政權,兩軍激戰於廣東三水。永曆帝先派兵部右侍郎林佳鼎、夏四敷率兵,在三水縣城西與紹武軍展開內戰,並將對方擊退。蘇觀生再令廣東總兵林察聯同新降的海盜等數萬人反擊,竟然先敗後勝。但是此時清軍已經悄然逼近廣州城,在以十四騎偽稱援兵賺開城門後,大軍佔領廣州城,紹武王朝僅僅四十一天就滅亡了。

    第三次內戰:永曆朝孫可望進攻李定國

    經過各位明朝將領內部不停的折騰,終於將大好的局面走入死局,而南明朝廷也只剩永曆一家,這時候總不用擔心爭奪帝統了,但是永曆朝內部卻又開始了將領之間的傾軋。

    李定國和孫可望都是原農民軍張獻忠的舊部,在張獻忠死後大西軍大部分都加入了南明永曆朝,依靠這些農民軍的將領和士兵,永曆朝得以抵抗清軍最久,對清軍造成的打擊也是最大的。李定國就曾經逼死定南王孔有德,又擊敗清軍十萬大軍,陣前斬殺親王尼堪,堪稱南明第一號的猛將,從此天下震動,南明永曆王朝完全可以依靠這個勝利迅速集結明朝殘餘勢力,以西南為基礎效法蜀漢故事復興漢人天下。

    但是最終孫可望為了爭權和李定國窩裡反,打起了內戰,兵敗後隻身投降清軍,此人經營西南多年,諳熟地形和內情,他的叛變對於南明具有毀滅性打擊。在孫可望的指引下,清軍很快攻陷四川、貴州和雲南等地,永曆帝流亡到緬甸,被吳三桂抓回國,用弓弦勒死於昆明。最後壯志難酬的李定國聽聞此事,知道明朝正統已失,復興大業在難有轉機,憂憤之餘病死軍中,餘部盡降。

    自此轟轟烈烈的南明覆國大業就此落下帷幕,如果沒有這些內戰,雖說也不能保證能夠克復中原,但是在異族入侵的前提下,還不忘爭權奪利內戰,多少暴露出明朝完全腐朽的一面,讓人哀之、嘆之、鑑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同一材質、同一款式的紅木傢俱價格相差好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