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被囚禁的王者

    每年春末夏初,卵巢裡的卵粒逐漸發育成熟,一般產卵量在20~60粒,大多40~50粒,個別的10粒以下。產卵季節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即在夏至到立秋期間,而以7月上旬、中旬為產卵旺期。產卵前,蜈蚣腹部幾乎緊巾地面,自行挖好淺淺的洞穴。產卵時,蜈蚣軀體曲成S形,後面幾節步足撐起,尾足上翹,觸角向前伸張,接著成串的卵粒就從生殖孔一粒一粒地排出。在不受外界驚擾的情況下,順利產卵過程約需2~3小時。產完卵後,蜈蚣隨即巧妙地側轉身體,用步足把卵粒託聚成團,抱在懷中孵化。產卵時,若受驚擾,就會停止產卵或將正在孵化的卵粒全部吃掉,這就是所謂蜈蚣的保護性反應。蜈嗡孵化時間長達43~50天。這期間,母蜈蚣一直不離卵或幼體,精心守護著,有時下半身及觸角不時地左右擺動和掃動,驅趕近身的小蟲,並常用食爪撥弄或吮添著卵團和幼體,據推測,蜈嗡可能是在分泌某種口腺和基節腺的分泌物,防止卵團遭受細菌侵害或其他汙物沾染。 卵呈橢圓形,大小不一。一般卵的地徑約3~3.5米,米黃色,半透明狀。卵膜富有彈性,卵團孵化較慢,頭5天內無顯著變化,只是由米黃色逐步轉白;半月後卵粒增長成腰子形,中間痕線裂開,卵粒長至5毫米;20天后,成月牙狀,隱約可見細小腳爪,卵粒約7毫米;1個月後,初具幼後形態,體長約1.2釐米,並能在母蜈蚣懷抱內時蠕動;35~40天后,幼體蜈蚣長到1.5釐米,已能上下爬動,但尚不離母體.43~45天后,長到2~2.5釐米,幼蟲脫離母體而單獨活動,延壽覓食。孵化期內,母體已充分積聚養料,所以不必給食,否則反而造成卵因被食物汙染而自食。 蜈蚣從卵孵化,幼體發育、生長,直到成體,均需經過數次蛻皮,每蛻1 次皮就明顯長大一次。成體蜈蚣一般一年蛻1次皮,個別的兩次。成體蜈蚣蛻皮前, 背板翅起而無光澤,體色由黑綠轉變為淡綠略帶焦黃色,步足由紅變黃,全身渾粗,行動遲緩,不進食物,視力及觸覺能力減退,經撥動不能迅速逃避。 蛻皮時,蜈蚣用頭部前端頂著石壁或泥壁,選頂開頭板,然後依靠自身的伸縮運動逐節剝蛻,使軀體連同步足由前向後依次進行。蛻到軀體第7-8節時,蛻出觸角。最後才蛻離尾足。蛻下的舊皮呈皺縮狀,拉直時是一具完整的蜈蚣外殼。成體蜈蚣一般每4-6分鐘蛻出一節,全部蛻出約需2小時。蛻皮時也要避免驚動,否則會延長蛻皮時間。飼養的蜈蚣在蛻皮時,更要防止成群的螞蟻對它趁機攻擊,因蛻皮時蜈蚣無反抗能力,新皮鮮嫩,易受螞蟻叮咬。 蜈蚣生長速度不快,從第一年卵孵化成幼蟲到當年冬眠之前才長至3-4釐米,第二年出蟄之前,食物充盛,但也不過長到3.5-6釐米左右,第三年才長到10 釐米以上。因此蜈蚣從卵開始到它發育長大為成蟲再產卵,需足足3-4年時間。 同年生下的蜈蚣,早期產卵與晚期產卵的幼體大小有很大差別。當年生長快慢與食物是否充足、進食時期長短有很大的關係。人工養殖中發現,同一年所生蜈蚣,孤島自然放養就不如室內人工喂飼長得快。 參考資料:轉:蜈蚣養殖技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饅頭粘底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