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健康Tips

    作為農村人,我深表理解!

    其實這跟棍子,學名叫“攪屎棍”,通常我們也叫它“攪屎棍”。

    以前農村的茅廁,是不會用水沖洗的,從便池到化糞池,“屎”是要靠自身重力滑落的!由於動力不足或者是乾結造成無法滑落怎麼辦?這時候就該“攪屎棍”出場了!

    另外,以前茅廁是在戶外,晚上一個人去方便的時候,“攪屎棍”就成了武器,你想想,一個沾滿了排洩物的棍子,威力有多巨大?抓吧,會髒一手,硬抗吧,會沾一身,就算是稍微靠近,也難免會被揮舞的棒子甩一身,所以說,作為自衛的武器,威力巨大!

  • 2 # 阿兮隨筆

    為什麼以前的茅房裡插一根棍子?

    好吧,看到這題頓時有了穿越感,彷彿回到了四十多年前的農村老家,簡陋的茅房是半埋在地下的中號小缸,缸裡真就插著這樣一根——攪屎棍。

    估計好多人可能會疑惑,幹嘛要攪屎?農民伯伯可沒那些惡趣味和閒工夫,既然要攪屎,並且攪屎棍這詞全中國都知,肯定有它的道理。

    這麼說吧,這根攪屎棍,在農家人糞尿的漚制過程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農村老人說法:人吃的東西太精細,人糞不用攪屎棍攪碎,無法充分發酵漚制,而未經過漚制的人糞尿,勁頭太大,會直接燒苗。

    農家肥有:羊糞、牛糞、豬糞、雞糞和人糞尿幾大類。牛羊吃草,所以糞也鬆散。豬糞在豬欄裡,每天墊土,然後讓豬養成下到豬欄坑裡大小便的習慣,順便就透過踩踏,把泥土與豬糞踩混在了一起。

    人糞沒豬踩,只能人為藉助攪屎棍的外力達到如此效果了。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過去沒有化肥,種地全靠這點糞肥了,人人注意平時細節,確保人糞能在種地時發揮出最大作用,不燒苗。

    記得當時村小學,廁所外面是很大一個長方形化糞池,廁所內則是水泥壘的一個個蹲坑,大便直接滾落在後面化糞池裡。

    學生們輪值打掃廁所衛生,村民辦老師也會上陣,用一根小樹一樣粗大的攪屎棍,在後面化糞池裡攪,弄得一陣陣臭味,中人慾嘔。

    春夏秋還好說,冬天的時候,室外露天的廁所,糞都凍成一坨一坨,收拾打掃衛生,不只是要清掃廁所地面,也要動用攪屎棍,把凍在蹲坑裡的一坨坨糞,捅到後面的化糞池裡。

  • 3 # 豫鄉文旅

    為什麼以前有些地方的茅房裡要插一根棍子?

    莊家一枝花,全靠糞當家!

    看完@阿兮隨筆 等答主的回答,深感震撼!畫面感特別強烈!

    隨著歷史的變遷,農村廁所文化正在慢慢的發生變化。農村廁所革命的開展,很快以前的旱廁將會被沖水式衛生間所代替。

    雖然農村旱廁沒有申遺的意義,但是要保留些老照片還是有必要的。今天正好在鄉下,可是沒有發現哪個茅廁裡面還有這個棍子了,深以為憾!

    @阿兮隨筆 說的這個棍子是攪屎棍!也對!但攪屎棍並不僅僅限於攪動化糞池中的糞便,而且有的地區還有裡攪屎棍和外攪屎棍的區別。

    @慢病說 的說法很有新意!攪屎棍作為武器來防身使用,是發明攪屎棍的先民應該能夠想的到的。試想一下,以前的茅廁都在荒郊野外,沒有門窗,四下透風,難免會出現各種野獸或者不文明人類的騷擾。就像@慢病說 說的,攪屎棍一頭沾滿了大便,對於來犯者來說,簡直是大殺器了。躲也不是,接也不是,尷尬之極了。

    總結一下。以前農村的茅廁,化糞池有的在茅廁裡面,有的在茅廁外面。去過幾個地方考察過,安徽農村化糞池在茅廁內居多,河南化糞池在茅廁外居多。安徽農村茅廁的攪屎棍的用途就很簡單了。正如@阿兮隨筆 所言,為了讓漚制的糞便均勻發酵。

    河南農村的茅廁則不同了。因為化糞池在外面,茅廁距離化糞池還有一個傾斜的便池滑道。這個距離就賦予了攪屎棍的另一個功能,疏通器。我們知道茅廁是旱廁,沒有水的衝壓,人在大便的時候,不一定會很順利的從便池滑道直接滑落到化糞池中。就需要人去借助攪屎棍來幫忙捅一捅了。

    簡單贅述一下,畫面太美不便留圖。參觀請到樓上@阿兮隨筆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烏梅養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