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實人侃歷史

    我的答案是不可能。主要有三個原因:

    1.蜀漢政權的最高戰略構想依然是諸葛亮的隆中對。

    戰略和戰局是會跟隨形式變化而變化的,隆中對中,至少有三點因素是蜀漢政權無法掌控的。

    (1)東吳方面。隆中對中說外結好孫權。但是這個盟友是可靠的嗎?很顯然不是。大家心裡都想著天下,怎麼會讓你蜀漢佔了便宜,而東吳的自保之策就是聯弱抗強,保持三家的相對穩定,緩緩的謀求發展,可以試想如果蜀漢政權真的如諸葛亮所言,兵分兩路伐魏,後方的東吳絕對不會做視曹魏被滅,最後脣亡齒寒。

    (2)曹魏方面。關於這一點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說的非常詳細,想攻伐曹魏,首先一點就是要曹魏政權有變,內部先亂否則很難跟曹魏扳手勁,那麼我們事後諸葛亮一下,曹魏政權有變嗎?有變!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了高平陵政變,這個時候,我想就算沒有前面的襄樊戰爭,夷陵大戰,恐怕,劉備,諸葛亮,關,張,趙……等大將人才也都已經亡故了吧!曹魏的政權穩不穩定,諸葛亮說了不算,劉備說了也不算。

    (3)民心向背。拋開《三國演義》我們來看,蜀漢政權真的去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說的一樣,天下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者之師嗎?很顯然,不是的,三國鼎力時期,天下民心依然在曹魏,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天子在曹魏,中央在曹魏,民心在曹魏,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曹魏的人才最多,謀士最多,武將最多。

    2.蜀漢政權的先天性不足。

    這一點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已經給我們說到了。首先曹魏政權在曹操時期就打下了整個北方,統一了中國北方的廣袤土地和眾多人口,要知道那個時候天下的主要經濟在北方。古時打仗,打的主要是,人力和資源,佔有多少土地和多少人口,是至關重要的,加上曹操時期就推行的養民,屯田政策,和曹丕時期司馬懿推出的軍屯政策和興修水利讓曹魏政權的實力漸漸的於蜀漢和東吳拉開了巨大的差距。

    東吳政權自孫堅,孫策,孫權的發展,憑藉長江的天險,以及孫權對當地士家大族所採取的政策,整個江東集團上下一心,國險而民富。

    而蜀漢政權,作為一個外來勢力,強行入主益州,也就是通過軍事手段,導致整個蜀漢集團根基不牢,整個蜀漢政權的政治局面十分混亂,跟隨劉備入川的荊州集團,劉璋,劉焉父子留下的舊部,益州本地的士家大族,三股力量糾纏在一起,很難穩定政治局面,縱使諸葛丞相這樣的政治高手在面對這樣的政治窘境時也只能通過戰爭緩和國內矛盾。

    3.實力差距過於懸殊。

    拋開《三國演義》我們來看一看,此時的蜀漢政權跟楚漢戰爭時期的蜀漢已經是兩個樣子了,劉邦入川時,是一塊大好的土地和沒有經過戰火洗禮的土地,劉備入川時,蜀漢已經經過了數年的戰爭之苦,人力,物力都相當匱乏,跟曹魏和東吳是沒法對比的。

    山川之險能夠阻擋敵人也能阻擋自己,敵人進不來,自己同樣也出不去,對於諸葛亮連年北伐的原因,我還是比較贊成易中天先生的分析,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掠奪人口。

    由此三點原因,我認為無論是關羽是否還健在,荊州是否還在蜀漢手裡,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蜀漢政權的根本問題,自身的弱小是無法在亂世保障自己,只有強大才是王道,弱肉強食自古便是如此。

  • 2 # 阿勇講歷史

    如果是曹操殺了關羽,個人認為蜀國還是沒有一統天下的機會,誰殺了關羽倒不是重要的,荊州在誰手上才是最重要的。下面我來分析下原因。

    所以本人認為,蜀國一統天下的機會,不在於誰殺了關羽,而在於荊州,如果荊州不丟,蜀國的戰略方針從漢中以後改變下,率軍征討東吳,蜀國還是有機會一統天下。以上上本人愚見,不喜勿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故宮建築多用紅色和黃色,而不用白色或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