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310785165983

    秦王政一心想成就統一天下的霸業,這時,有個叫韓非的人寫的《孤憤》、《五蠹(dù)》等文章傳入了秦國.

    韓非出身於南韓貴族家庭,他拜儒家代表人物荀況為師,與他一同求學的還有大名鼎鼎的李斯.他們兩個是荀況眾多弟子中學問最好、名聲最大的.

    戰國末期,社會局勢異常混亂,各國諸侯為鞏固或擴大自己的地位,展開了頻繁的明爭暗鬥,有的恃強凌弱,對弱小的國家實行武力兼併,百姓流離失所,深受其苦.韓非清楚地認識到,在這種局面下,儒家“仁政”的觀點、“仁者愛人”的主張已經完全推行不下去了.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趨勢,他提出了法治的思想主張,認為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生活和政治制度都要跟著變化,復古的主張已經行不通了.他總結了前期法家的經驗,提出了一整套“法、術、勢”相結合的中央集權的法治理論.

    韓非認為自己的主張順應了社會的發展趨勢,一定會被韓王採納.他滿懷自信地向韓王呈上了自己變法圖強的政治主張,並且積極向韓王獻計獻策.起先,韓王還聽得蠻認真,不住點頭表示贊同,可是聽著聽著,韓王就不耐煩起來.原來,韓非有口吃的毛病,一到緊張或得意的時候,就越發口吃得厲害.韓王實在是聽不下去了,就揮揮手把韓非打發走了.

    韓非的滿腔變法熱情被兜頭澆上一盆冷水,他彷徨,他憤怒,他不甘心,他從悲憤中崛起了.他想,我不能說,但我還能寫.我的主張不被韓王採納,但肯定有識才的明君.於是,他埋頭於著述之中,寫出了《孤憤》、《五蠹》、《內儲說》、《外儲說》、《說林》、《說難》等十多萬字的作品.其中,以《孤憤》、《五蠹》最為著名.在《五蠹》中,他把當時的儒家、遊俠、縱橫家、逃避服兵役的人和工商之民稱為“五蠹”,即五種蛀蟲,主張堅決予以清除.它為推行變法、實行法治提供了理論基礎.

    韓非的主張在南韓得不到重視,但《孤憤》和《五蠹》等名篇傳入了秦國,秦王讀了後卻喜歡極了,因為韓非的法家思想和建立中央集權政治的主張與秦王稱霸的想法不謀而合.他感嘆道:“哎呀!真是厲害哪!我如果能見到寫這些文章的人並且同他促膝交談,即使死掉也沒什麼可遺憾了!”

    秦王急於實現他的稱霸野心,他認為韓非能幫助他儘快完成統一大業.於是,他發兵加緊攻打南韓.韓王看到情勢危急,不得不派韓非出使秦國.

    韓非到了秦國,秦王非常高興,以貴賓的禮節招待他,並多次與他交談,傾聽他的變法主張.

    韓非非常振奮.他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卻冷不防背後射來了暗箭,更沒想到這一箭竟然來自於昔日的同窗手足——李斯.

    原來,李斯在跟隨荀況學習治理國家的辦法之後,急於施展自己的政治才華,他認為秦王打算吞併天下,霸氣十足,在秦國自己一定能大展身手.於是,他辭別老師,投奔秦王,果然得到了秦王的重用.現在他看到秦王對韓非十分賞識,生怕韓非一旦得勢,自己將受到排擠.於是,他鼓動上卿姚賈一起面見秦王,說:“韓非是南韓的貴族子弟.大王企圖吞併諸侯之心天下人都知道,韓非現在來向您獻計,恐怕他最終目的是為了南韓,而非秦國,這畢竟是人之常情嘛.大王如果不重用韓非卻將他留在秦國,這恐怕會給自己留下無窮後患,還不如趁早加以罪名,依法處死他,以免後患.”

    秦王雖然十分讚賞韓非的變法主張,但他遲遲沒有重用韓非,因為他對韓非是否真的忠心於自己並不能肯定.而李斯的一番話更加重了他的疑心.

    李斯見秦王有些被自己說動了,又火上澆油:“大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啊!還請大王趁早決斷!千萬不要因這個人而誤了大王的統一大業啊!”

    李斯最後一句話擊中了要害,秦王終於下了決心.

    李斯得旨後馬不停蹄地派人把韓非投入監獄.如同晴天霹靂一般,韓非萬萬沒想到對自己賞識有加的秦王竟然會賜他死罪.他疑惑,他悲憤,他要為自己辯解.他大聲說:“我要見秦王,我要向秦王表明我的忠心!”

    然而,秦王永遠也聽不到他的聲音了,韓非在李斯的威逼下,只能服毒自盡了.不久,秦王后悔了,派人赦免韓非,可惜為時已晚.後來,秦王採用了韓非的法治思想,這對他統一六國、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國家起了重大作用.後人把韓非的諸多著作集中編成了《韓非子》這本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推薦一些類似於凡人歌的,經典老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