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之間戰亂不斷,思想上也是百家爭鳴,整個時代人才輩出、學術風氣活躍、學術氛圍濃烈,今天我們來聊一下當時社會的6種主流思想。
一、儒家
儒家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學,由孔子創立,最初指的是司儀,後來逐步發展為以尊卑等級的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儒家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張“德治”“仁政”,重視倫理關係。
孔子
孔子逝世後,儒家內部形成八個派別,即子張之儒、子思之儒、顏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孫氏之儒、樂正氏之儒。
儒家在先秦時期和諸子百家地位平等,秦始皇"焚書坑儒"後,使儒家遭受重創。而後漢武帝為了維護封建專制統治,聽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對思想實施鉗制,使儒家重新興起。
至南宋時期,已形成十三部儒家經典。分別是《詩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易經》、《左傳》、《公羊傳》、《榖梁傳》、《論語》、《爾雅》、《孝經》、《孟子》。
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顏子。
二、道家
春秋時期,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無為無不為”的道德理論,標誌著道家思想已經正式成型。
老子
道家以“道”為核心,認為大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剛柔並濟等政治、經濟、治國、軍事策略,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道家學派主要有:老莊之學、黃老之學、楊朱之學、道教之學、新道家。
代表人物有:老子、莊子、列子、管子。
ps:東漢末年道教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春秋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
三、墨家
墨家是東周時期主要派別之一。與儒家、道家為三大漢語哲學體系形成了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墨家約產生於戰國時期,創始人為墨翟,他主張“兼愛”“非攻”“尚賢”“節用”等,代表了下層勞動群眾的利益。
墨子
墨子不僅在思想上是個偉人,在行動上也是實幹家;在戰國時期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是古代科學家、發明家。
墨子死後,墨家分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
ps:兼愛: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相愛;非攻:反對侵略戰爭;節用:推崇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明鬼:重視繼承前人的文化財富;天志:掌握自然規律等。
四、法家
法家是中國歷史上提倡以法治為核心思想的重要學派。韓非子主張法、術、勢相結合,建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主張變法革新。其思想與儒家思想互為表裡,成為中國古代統治思想的理論基礎。
韓非子
法家成熟很晚,但成型很早,最早可追溯於夏商時期的理官,成熟在戰國時期。法家提倡積極入世,春秋、戰國亦稱之為刑名之學,自李悝始,經過管仲、士匄、子產、吳起、商鞅、慎到、申不害、樂毅、劇辛等人予以大力發展,遂成為一個學派。戰國末韓非對他們的學說加以總結、綜合,集法家之大成,並被秦始皇帝採用。
五、雜家
雜家是中國戰國末至漢初的哲學學派。雜家以博採各家之說見長,以“兼儒墨,合名法”為特點,“於百家之道無不貫通”。
淮南王劉安
雜家的代表人物,一位是屍佼,著有《屍子》;二是淮南王劉安(著有《離騷傳》,曾招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編寫《鴻烈》,亦稱《淮南子》);三是是編撰《呂氏春秋》的呂不韋。
ps:淮南王劉安發明豆腐。
六、兵家
兵家是中國先秦、漢初研究軍事理論、從事軍事活動的學派,是古代漢族軍事思想的精華。
白起
代表人物有:孫武、司馬穣苴、孫臏、吳起、尉繚、趙奢、白起、張良、韓信。
兵家著作有:《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子》《六韜》《尉繚子》《握奇經》等。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之間戰亂不斷,思想上也是百家爭鳴,整個時代人才輩出、學術風氣活躍、學術氛圍濃烈,今天我們來聊一下當時社會的6種主流思想。
一、儒家
儒家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學,由孔子創立,最初指的是司儀,後來逐步發展為以尊卑等級的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儒家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張“德治”“仁政”,重視倫理關係。
孔子
孔子逝世後,儒家內部形成八個派別,即子張之儒、子思之儒、顏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孫氏之儒、樂正氏之儒。
儒家在先秦時期和諸子百家地位平等,秦始皇"焚書坑儒"後,使儒家遭受重創。而後漢武帝為了維護封建專制統治,聽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對思想實施鉗制,使儒家重新興起。
至南宋時期,已形成十三部儒家經典。分別是《詩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易經》、《左傳》、《公羊傳》、《榖梁傳》、《論語》、《爾雅》、《孝經》、《孟子》。
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顏子。
二、道家
春秋時期,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無為無不為”的道德理論,標誌著道家思想已經正式成型。
老子
道家以“道”為核心,認為大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剛柔並濟等政治、經濟、治國、軍事策略,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道家學派主要有:老莊之學、黃老之學、楊朱之學、道教之學、新道家。
代表人物有:老子、莊子、列子、管子。
ps:東漢末年道教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春秋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
三、墨家
墨家是東周時期主要派別之一。與儒家、道家為三大漢語哲學體系形成了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墨家約產生於戰國時期,創始人為墨翟,他主張“兼愛”“非攻”“尚賢”“節用”等,代表了下層勞動群眾的利益。
墨子
墨子不僅在思想上是個偉人,在行動上也是實幹家;在戰國時期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是古代科學家、發明家。
墨子死後,墨家分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
ps:兼愛: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相愛;非攻:反對侵略戰爭;節用:推崇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明鬼:重視繼承前人的文化財富;天志:掌握自然規律等。
四、法家
法家是中國歷史上提倡以法治為核心思想的重要學派。韓非子主張法、術、勢相結合,建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主張變法革新。其思想與儒家思想互為表裡,成為中國古代統治思想的理論基礎。
韓非子
法家成熟很晚,但成型很早,最早可追溯於夏商時期的理官,成熟在戰國時期。法家提倡積極入世,春秋、戰國亦稱之為刑名之學,自李悝始,經過管仲、士匄、子產、吳起、商鞅、慎到、申不害、樂毅、劇辛等人予以大力發展,遂成為一個學派。戰國末韓非對他們的學說加以總結、綜合,集法家之大成,並被秦始皇帝採用。
五、雜家
雜家是中國戰國末至漢初的哲學學派。雜家以博採各家之說見長,以“兼儒墨,合名法”為特點,“於百家之道無不貫通”。
淮南王劉安
雜家的代表人物,一位是屍佼,著有《屍子》;二是淮南王劉安(著有《離騷傳》,曾招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編寫《鴻烈》,亦稱《淮南子》);三是是編撰《呂氏春秋》的呂不韋。
ps:淮南王劉安發明豆腐。
六、兵家
兵家是中國先秦、漢初研究軍事理論、從事軍事活動的學派,是古代漢族軍事思想的精華。
白起
代表人物有:孫武、司馬穣苴、孫臏、吳起、尉繚、趙奢、白起、張良、韓信。
兵家著作有:《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子》《六韜》《尉繚子》《握奇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