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zw6407

    一、鑽研教材內容,挖掘德育因素

    地理教材中的理論就是進行地理教育以及德育滲透的基礎。要將德育滲透到地理教育中,首先要了解地理課本中的內容,結合教學特色,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眾所周知,課堂是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要想對學生進行深刻的德育,就不能脫離課堂教學,不能脫離主要課堂知識的講解。我們要根據地理教材的內容,找到其與德育知識的結合點,從而來確認哪一部分需要滲透那些德育的內容。同時,立足當下實際,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知識,最好可以將課本內容與學生所熟悉的事物聯絡在一起,讓學生能夠深刻體會到其中的含義以及重要性,增強課堂教學的感染力、吸引力和說服力。

    二、加強鄉土地理教學滲透德育

    “鄉土地理”是地理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家鄉是學生最為熟悉的地方,鄉土地理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瞭解自己家鄉的環境,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幫助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增強他們的家國主義情感。因此,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應該加強鄉土教學,將課本內容與當地實際相結合。使學生能夠更深刻的認識自己的家鄉,激發學生對其家鄉的熱愛之情,鼓勵他們回報家鄉,從而昇華為熱愛和建設偉大祖國的崇高理想。將書本知識與學生家鄉相關的內容相結合,能夠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透過聯絡自己的生活體驗,更好地掌握書本知識。在這個過程中,也就自然而然地滲透了德育因素,使學生全面認識家鄉,對自己的家鄉充滿好奇,從而引導他們更加熱愛家鄉,產生想要建設更加美好的家鄉的想法。

    三、運用比較法滲透德育

    高中地理教學中有很多具有可比性的材料,用比較法從中得出結論更具有說服力,也能使學生對相關知識產生更加深刻的印象,提高課堂效率。在運用比較法的過程中滲透德育,體現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教學中還可以將現在與過去進行對比,使學生深刻的認識到自己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的責任和使命,引導學生樹立主人翁意識,激發學生愛黨、愛國、擁護社會主義的熱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培育他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當然,我們也要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事物。既要認識到我們國家的優勢,也要看到我們面臨的威脅。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認識中國的自然環境,激勵學生勇往直前,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艱苦奮鬥。

    四、運用課外活動滲透德育

    地理課外活動是在學生的課餘時間,由老師進行有計劃、有組織的教學活動。在地理課外教學活動中滲透德育,在學生進行實地考察的同時,給他們介紹當地的地形山貌特點、發展歷史、文化特色以及民俗習慣,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僅使學生更加了解相關的課本知識,還能讓他們實地體驗祖國的山河變化,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此外,還可以進行與地理相關的主題班會、辯論賽等,透過學生自己的參與,結合他們的自身體驗,對自己身邊存在的相關地理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治理這些問題的解決措施,透過播放相關影視、錄影等進行德育滲透,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自身參與的積極性,在接受課本知識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愛國情感。

    五、透過作業訓練滲透德育

    高中階段的學生都要接觸很多的家庭作業。將德育滲透在學生的家庭作業中,是在地理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在選擇學生的家庭作業時,要注重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比如可以讓學生從利弊兩方面來分析某一問題,這樣學生就可以辯證地認識到當前發展的優勢與不足,從而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引導學生樹立主人翁意識。德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是任職教師的重要職責。我們要將德育貫穿於學生課堂教育的始終,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地理教育中滲透德育,要巧妙設計學科教育與德育的結合點。但與此同時,我們在德育滲透過程中,也要避免過多的理論講解,造成教學氛圍枯燥無味,學生接受教育機械化的後果。我們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使他們在接受良好的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能更加深刻地接受情感上的薰陶,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近和同事冷戰,本來關係比較好,現在還不如陌生人,不想和好,偏偏又要發喜糖,要怎麼樣處理才不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