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憂tarot

    可以帶他多參加一些小朋友的聚會玩耍,一步一步的引導,多跟他像朋友一樣的交流,性格孤僻可能是受到身邊親人的影響,比如他知道大人之間發生矛盾吵架或者遭到同伴之間的嘲笑等等原因!

  • 2 # 一諾的島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寶寶活潑外向,開朗大方,這原本無可厚非,但是父母一定要了解,這樣的要求不是每一位孩子都能達到的。

    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當孩子還不具備較強的獨立思考能力時,如果父母給孩子貼上不好的標籤,孩子就會下意識的照著這個標籤做,這時候的標籤等同於一種心理暗示。

    所以,父母千萬不要總說自己的孩子性格孤僻,愛粘著父母,害怕與別的孩子交朋友,對於孩子來說,這些都是不良的標籤,如果聽父母說的多了,孩子就會認可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表現得越來越嚴重。

    找到孩子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並尋找相應的解決辦法。

    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為,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尋找原因。

    1.這是否是孩子的天生性格。

    馬蒂·蘭妮博士在《內向者優勢》一書中說到內向者有很多優勢,比如與他人工作融洽,友誼長存、靈活、獨立、有更強的專注力、更慎重、自省、有責任感、有創造力、分析能力等。

    如果孩子的天生性格是內向型,那麼家長也無需太過於焦慮,要理解孩子,接納孩子,這樣的性格有它自己的特徵,並非完全不好。這時,家長只需要多引導孩子與其他小朋友接觸,但是一定不能逼迫孩子,做違揹他天性的事情。

    2.孩子是否缺少社交鍛鍊。

    請仔細思考,孩子小時候參與社交的機會是否比較少,缺乏與人接觸的經驗和鍛鍊,導致孩子膽小,不善於與人交往。

    我們小區有一個小朋友,由爺爺奶奶照顧,爺爺奶奶照顧得特別仔細,颳風下雨大太陽都不帶孩子下樓玩,就在家裡待著;怕自家孩子磕著碰著,就總是抱著;怕被其他孩子傷著,在孩子與其他孩子玩時,也是寸步不離。孩子慢慢長大後,才發現這個孩子就不太願意與其他小朋友玩,更喜歡自己一個人玩。

    如果孩子小時候社交環境接觸得較少,他們對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人就更敏感,融入新環境和新人群就更慢,出於心理安全的需要,他們就更喜歡自己待著,也就表現出不善於與人交往的現象了。

    對於這樣的孩子,要一步一步的引導。可以先幫孩子尋找到一位合適的好朋友,讓他們經常接觸,多在一起玩,當孩子適應了和一位好朋友玩之後,再引入第二位好朋友,讓三位小夥伴一起玩,這樣慢慢增加一起玩的人數,也就逐步提高了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孩子自然能克服膽小,學會與更多的人交流。

    3.孩子之前是否有不好的社交經歷。

    請家長好好回想一下:在孩子早期與人接觸、交往的過程中,是否受到過什麼打擊,或是不公平的對待,對孩子的內心造成了一定的傷害,導致孩子不願意與其他小朋友交往。

    孩子天性直率,不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與行為,與人交往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在孩子們一起玩的過程中,很有可能某些孩子會處於弱勢地位,或是遭遇不公平對待,而孩子的心靈又是很脆弱的,如果這些經歷對孩子造成了心理上的陰影,那麼非常不利於他後期的與人交往。

    我認識一位小男孩兒,因為個子比較矮小,和其他小男孩兒玩時,常常被欺負,後來,他就不和小男孩一起玩了,只和小女孩兒玩,因為小女孩兒比較溫柔,從來不會欺負他。

    如果是這種情況,父母要多與孩子交流,找到孩子內心真正害怕的東西,或是受到傷害的地方,最好能暫時避開造成這些傷害的人和環境,讓孩子與其他人接觸,在其他環境中玩,這不是逃避,而是要在新的社交場景中幫助孩子找回自信,當他們足夠強大,足夠有自信面對原來的經歷時,再回到原來的人與環境中,這樣能幫助他們克服怯懦,變得勇敢。

    相信經過這樣的仔細思考和細心陪伴,孩子會變得比以前更自信、勇敢,學會與小朋友一起玩,父母也可以放下自己的焦慮,陪著孩子慢慢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睡了晚安的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