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毅而三思吳六奇
-
2 # 鳩莫什
觀史知興亡,不願像殺豬一樣殺了三十萬。南京九一八應是每一個華人的鏡子,要強壯要血性要強,強到面對對手就像面對一隻螞蟻,猶其是牲口不如的日本。應讓九一八成為每一箇中國男人心中的刺,早晚刺向日本人。
-
3 # 共享投票
在87年前,1931年9月18日的晚上,一支穿著土黃色軍裝的外國軍隊已經準備了多時,就在這個晚上開展了攻擊。當時危亡的陰影已經漸漸籠罩,但是駐紮在瀋陽的東北軍卻絲毫沒有任何感覺,大部分基層官兵還在美夢之中,甚至還有士兵偷偷跑出去過夜。據悉,當敵軍破門而入之時,有計程車兵甚至還躲在了床底下,當天晚上敵軍只有2人陣亡,便輕鬆的攻佔了軍事目標。而從這天晚上開始,中華民族的苦難命運就隨著到來了,在十幾年的抗戰中,不算其他損失,僅僅是傷亡人數就超過了3000萬人。
只可惜,歷史沒有辦法改變,但是未來還有辦法掌握。在如今的這個和平年代,中方國力正在迅速發展,已經躋身於世界前列。但是在今天,9月18日,當警鐘想起的時刻,每個人都應該想起那一段歷史,勿忘國殤。而在閉眼默哀的時刻,也應該明白如今的和平有多麼地來之不易,也應當更加的珍惜。因為雖然現在已經是和平年代,但是世界上還是有一部分地區正處在戰亂之中,那裡的人民正在飽受戰爭的摧殘。就算他們顛沛流離,遠離家鄉,去往其他的國家躲避戰亂,但是依然脫離不掉難民的標籤。
就拿中東地區來說,說是現代世界的火藥爆炸桶一點也不為過,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雖然已經結束,但是長期的戰爭已經嚴重損傷了國體,短時間之內的經濟都得不到提高。還有偶爾在這些國家爆發的內亂,深深地影響著當地民眾的安全。而中東地區目前還在進行的敘利亞戰爭,葉門內戰同樣也是硝煙瀰漫,給國內民眾造成了極大的傷害。據瞭解,有不少的敘利亞國民為了躲避戰亂,都想盡辦法去往其他國家,只是為了開始安全的生活,但是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就算這些敘利亞國民具有很高的學識,並且很有經驗,也很難在其他國家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甚至連生活都是問題。因為他們在敘利亞境內是敘利亞國民,而到了外國,則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叫做敘利亞難民。因為他們湧入到其他國家,使他國的競爭力增大,所以根本得不到歡迎。毫無疑問,想要一個安全穩定的生活環境,則需要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去庇護,否則就會飽受欺凌。而正處於和平的人們,則更需要去珍惜幸福生活。
回覆列表
《司馬法》曰:“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九一八之空襲警報,正是我們勿忘國恥的有力證明!
記得在2000年初開始就有人提議了。比如2002年全華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等187位各界知名人士倡議:“九.一八”之夜全國鳴警報一分鐘。之後逐年力爭,在2003年更有人激進地提出,日本政府每年都會參拜靖國神社、紀念廣島長崎被原子彈轟炸。反觀作為受害者的我們,為何要眼睜睜地看著侵略者的後代繼續這樣喪心病狂、寡言廉恥?最終在2004年決定,全國統一紀念九一八,要拉響空襲警報,牢記國恨家仇。
不要說什麼“這和我有什麼關係?”的話,在90後出生之前,如1982年,鄧小平同志便曾指出“日本修建侵略之碑,我們就要修建反侵略之碑”,而之後也一直是“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但很顯然,作為“反侵略之碑”,僅僅九一八還遠遠不夠。很多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人們,對於日本在黑船事件後較早地接觸國際有著更好的認識,也因此對他們有著相對的好感。即便是被偷襲珍珠港的美華人,也早已忘卻祖輩的傷痛。
那麼我們可以這樣嗎?決不!從春秋時期就有“九世猶可以復仇乎?雖百世可也”的說法。因此空襲警報並非只是醒木之警、哀鴻之鳴,除了紀念抗戰、緬懷死難同胞,更是“忘戰必危”這四個字的直接體現,甚至於我們還要重現漢唐尚武之風。這不僅僅是要“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更重要的是對於某些不類人物的存在,是不值得太過於文明的。別忘了日本的倭王到死,也沒對亞洲諸國死難者道歉,也沒對慰安婦低頭,更未對我們“土下座(どげざ)”。這種表現,是非常顯著地封建社會等級制度和皇權思想的再延續,這種落後就是野蠻。因此毫不客氣地說,如果有朝一日,得以有幸可以復仇者姿態踏上日本國土,必效伍子胥之事!
警鐘長鳴,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