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人愛科學
-
2 # 來看世界呀
最近一個影片傳遍網路,黑猩猩熟練地抱著手機刷影片,好像還喜歡看同類的影片,足以證明靈長類動物的聰明。猴子不僅有學習能力,還挺強,相當於三五歲小孩。
(像不像玩手機時的你)
相較於地球其他物種,哺乳動物在進化上更“高階”一些,進化歷史還不是很久遠,也就數千萬到一億多年,所以相較於很多物種類比,哺乳動物在時間上距離現代最近,按照以往的觀點就是更“高階”,具有最複雜的大腦結構。大腦是動物收集和處理外界資訊的器官,有很強的綜合分析的能力,部分神經元特化用於記憶等生理過程,而記憶的資訊則可以成為生物面對接下來環境變化的知識,遇到危險會躲避,也能記憶思考獲取食物的辦法。
比較著名的例子是巴拿馬一處叢林中的猴子,它們會用石頭砸開堅果吃果肉。這自然也來源於猴子的經驗,可能是觀察到堅果落在石頭上就裂開,便於吃果肉,或者基於石頭硬啃不動、堅果相對較軟費點勁也能啃開,但是費牙齒。記憶能力的延申就是從自然中學習,綜合分析後猴子意識到可以用硬石頭拿來砸堅果,這項技能也在猴子種群中代代傳遞,常用來作為砧板砸堅果的大石塊上都磨出來一個坑。
這些和人類早期的發展歷程類似,早期的人類獲取的知識都是經驗性的,啥能吃不能吃什麼東西該怎麼吃等的知識。不同之處在於人類的演化歷程獨一無二,進化出了最發達的大腦,注意是大腦不是小腦。對比靈長類動物和人類的大腦,可以發現幾個明顯的區別,在整個大腦中人類的小腦所佔的比例最低,而整個大腦佔全身的比重最高,和大猩猩大小差不多的腦袋中塞進了1000億左右的神經元,而相比之下大猩猩腦子中的神經元卻少得多。相比人類他們的近期記憶更發達,而與學習能力密切相關的遠期記憶卻比人類差得多。最複雜的大腦造就了最善於學習的人類,從自然中獲取的知識使人類社會具有了文明。
猴子的學習能力雖然有限,但是也能完成一些簡單知識的學習,也還都是經驗性的,一隻猴子學人類開啟拉鍊從包中獲得了食物,於是它就記下來了,由於接觸人類的頻率比較高,它們就記下來了,沒有忘記之前又從遊客包裡搞來了食物,不斷地刺激之下猴子對這種經驗性的知識就記得越來越牢固,別的猴子看到它吃的美得很,於是也學著做,知識就在種群中傳播了。
-
3 # 無限的圓周率
這個問題,需要利用八年級上冊的生物知識解釋。
動物的行為分為很多種,先天性行為、社會行為、學習行為、繁殖行為、捕食行為和攻擊行為等等,我們要弄明白的就是先天性行為與社會行為。
首先,什麼是先天性行為呢?
根據定義,先天性行為指的是生物生來就有的行為,例如人的吮吸反射(感受到乳頭會吮吸)、膝跳反射(敲擊膝下韌帶小腿彈起)、貓覆蓋排洩物、草履蟲遠離鹽水等。
這其中,包括著動物會學習的特性。在環境迫使或某種情況下,生物會有應激反應,時間長了就會有諸如「嘗試與失誤」的行為,我們透過以下實驗可以看出:
將飢餓的小白鼠放入迷宮,用食物在終點引誘小鼠,經過幾次實驗後,小鼠就會順利地走出迷宮,得到食物的獎勵。
在實驗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小鼠會有走錯路的情況出現,但會隨著實驗次數的增加而減少,說明小鼠學會了走迷宮。
因此,在多次的「嘗試與失誤」的刺激下,小鼠漸漸有了經驗,正確地走向了終點。
這就是我們說的「學習行為」。
-
4 # 睿智生活小沃土
說起來,任何生命都有學習能力,猴子也有。只不過有些生物的學習能力更接近人類,容易被我們所認識和了解。比如猴子,比如海豚,比如大猩猩等。雜技團的各種演出,就是動物學習能力的演示。
-
5 # 一個葉子飄
可以說絕大多數的動物都具有學習的能力,簡單的說,學習指的是透過不斷的經驗積累形成的永續性變化,如蚯蚓走迷宮,猩猩學習使用工具取食等,因此,猴子具有學習的能力,且學習能力很強!
回覆列表
當然有的,猴子是很聰明的靈長類動物,實驗中常用的是恆河猴,研究人員會對它做各種訓練,而且他們的學習和模仿能力很強,美劇big bang theory裡,艾米飼養的對抽菸上癮的猴子嫻熟叼著菸頭的樣子,會讓你相信它們絕對擁有配得上靈長類的智商。所以俗語說“精的跟猴似的”是有道理的,那雙機靈無比的眼睛也會告訴你“I am a smart g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