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之後,天氣持續高溫,雨水增多。潮溼悶熱的天氣,暑多挾溼,溼氣更加放肆作亂。三伏天是很多人都不喜歡的時節,人們就好像蒸籠中的包子一樣難受,但是入伏後養生,選對了方法可謂事半功倍,相反會危及人體健康。這就是大家經常說的“三伏天,冬病夏治的好時機”溼氣重有什麼表現呢
2分鐘自測,你是否有這些毛病?
溼:
1.舌頭邊緣有鋸齒,舌苔白厚,大便不成形。
2.食慾不好,容易反胃、噁心,消化不良。
3.常常覺得呼吸費力,胸悶!
4.常感心煩意亂。睡眠質量不好,稍有動靜就會醒過來,或突然莫名地醒過來。
5.身體發沉,四肢無力,昏昏欲睡、沒有精神,頭暈。
6.眼睛容易疲勞、痠痛,或視力減退。
熱:
7.頭髮才1~2天沒洗,就油膩膩的,有頭屑。
8.面色發黃、發暗,油膩,泛油光
9.口乾、口苦,口臭,有異味,泛酸。
10.牙齒比較黃,沒有光澤。而且牙齦色紅,口唇也偏紅。
11.愛出汗,而且汗味重、體味大。
12.常覺得身體發熱,皮膚髮燙,尤其是手腳心愛發熱出汗
三伏天身體進入“祛溼期”,每天煮點它喝,助你排出一身溼氣!
一、薏米赤小豆粥
薏米赤小豆粥自古以來就是祛溼的良方,但值得注意的是,這裡面用的小豆是叫赤小豆,而不是紅小豆,只有赤小豆才有祛溼的效果。
薏米它可以治溼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而赤小豆則具有利水除溼,和血排膿,消腫解毒的功效,二者搭配,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祛除溼氣。
1、取薏米100g、赤小豆60g,提前用鍋炒制,去掉裡面的寒性
2、將二者用清水浸泡一夜,方便煮熟
3、將所有材料放入水中煮,煮沸之後改小火慢慢燉,直到食材熟爛即可。
夏季身體新陳代謝旺盛,身體內流失水分增多,多喝水,能補充體液,防血液粘稠,還有利尿祛溼的作用。
日常喝水,放些健脾祛溼的食物,堅持每天喝,是一種簡單又有效的祛溼方式。
二,白鼓丁薏仁茶
取白鼓丁根0.7g、赤小豆1.7g、薏仁0.7g、淡竹葉0.2g、五方草0.1g、槐米0.1g、芡實0.3g、綠茶0.2g,全部碾碎,製成茶包。
此方為傳統祛溼方紅豆薏仁的改良方,白鼓丁用其來祛溼毒是最為適宜的,《本草綱目》中說:“白鼓丁解食毒,散滯氣,化熱毒,消惡腫、結核。”白鼓丁可瀉火除溼,可以改善溼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溼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
五方草,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腸經。清熱解毒,利水去溼,散血消腫,除塵殺菌,消炎止痛,止血涼血。
赤小豆有健脾利溼、消腫解毒功效。
薏苡仁,治溼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
三,睡前多泡泡腳
“睡前泡腳,勝吃補藥” 夏天洗腳,暑溼可祛。
夏季暑多夾溼,脾最怕溼,溼氣阻滯在脾胃,就會出現沒胃口、愛犯困、沒精神等表現。夏季人體陽氣最旺盛,用溫水泡腳(足浴)能更好地刺激經絡,振奮人體臟腑機能,有助於祛除暑溼,預防熱傷風,讓人精神振奮,增進食慾,促進睡眠。
泡腳時注意:
用40℃左右溫水浸泡雙腳(水淹沒踝關節處);
每次浸泡20~30分鐘(期間可加熱水保持水溫);
泡後面板呈微紅色為好,同時可用手按摩足趾和腳掌心。
最後,常排人體兩處“祛溼口”,輕鬆趕走一身溼氣
1、拍肘窩
肘窩是經絡密集部位,分別有肺經、心包經、心經這3條經絡透過。
拍肘窩,可幫助排出心肺的火氣和毒素。
做法:
用手掌在肘窩連續拍打1分鐘,早晚各兩次,堅持1-2周。
對於失眠、多夢,晚上睡不著覺的人來說,常拍肘窩可以開啟心肺經,排出火氣
2、拍膝窩
膝窩處有委中穴,委中穴位於腿窩的中心點上。中醫認為,此穴走膀胱經,而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祛溼排毒“通道”。
拍打膝窩處,每次5-10分鐘,至淤斑痧點顯出,每1-2周拍打一次即可。
入伏之後,天氣持續高溫,雨水增多。潮溼悶熱的天氣,暑多挾溼,溼氣更加放肆作亂。三伏天是很多人都不喜歡的時節,人們就好像蒸籠中的包子一樣難受,但是入伏後養生,選對了方法可謂事半功倍,相反會危及人體健康。這就是大家經常說的“三伏天,冬病夏治的好時機”溼氣重有什麼表現呢
2分鐘自測,你是否有這些毛病?
溼:
1.舌頭邊緣有鋸齒,舌苔白厚,大便不成形。
2.食慾不好,容易反胃、噁心,消化不良。
3.常常覺得呼吸費力,胸悶!
4.常感心煩意亂。睡眠質量不好,稍有動靜就會醒過來,或突然莫名地醒過來。
5.身體發沉,四肢無力,昏昏欲睡、沒有精神,頭暈。
6.眼睛容易疲勞、痠痛,或視力減退。
熱:
7.頭髮才1~2天沒洗,就油膩膩的,有頭屑。
8.面色發黃、發暗,油膩,泛油光
9.口乾、口苦,口臭,有異味,泛酸。
10.牙齒比較黃,沒有光澤。而且牙齦色紅,口唇也偏紅。
11.愛出汗,而且汗味重、體味大。
12.常覺得身體發熱,皮膚髮燙,尤其是手腳心愛發熱出汗
三伏天身體進入“祛溼期”,每天煮點它喝,助你排出一身溼氣!
一、薏米赤小豆粥
薏米赤小豆粥自古以來就是祛溼的良方,但值得注意的是,這裡面用的小豆是叫赤小豆,而不是紅小豆,只有赤小豆才有祛溼的效果。
薏米它可以治溼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而赤小豆則具有利水除溼,和血排膿,消腫解毒的功效,二者搭配,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祛除溼氣。
1、取薏米100g、赤小豆60g,提前用鍋炒制,去掉裡面的寒性
2、將二者用清水浸泡一夜,方便煮熟
3、將所有材料放入水中煮,煮沸之後改小火慢慢燉,直到食材熟爛即可。
夏季身體新陳代謝旺盛,身體內流失水分增多,多喝水,能補充體液,防血液粘稠,還有利尿祛溼的作用。
日常喝水,放些健脾祛溼的食物,堅持每天喝,是一種簡單又有效的祛溼方式。
二,白鼓丁薏仁茶
取白鼓丁根0.7g、赤小豆1.7g、薏仁0.7g、淡竹葉0.2g、五方草0.1g、槐米0.1g、芡實0.3g、綠茶0.2g,全部碾碎,製成茶包。
此方為傳統祛溼方紅豆薏仁的改良方,白鼓丁用其來祛溼毒是最為適宜的,《本草綱目》中說:“白鼓丁解食毒,散滯氣,化熱毒,消惡腫、結核。”白鼓丁可瀉火除溼,可以改善溼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溼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
五方草,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腸經。清熱解毒,利水去溼,散血消腫,除塵殺菌,消炎止痛,止血涼血。
赤小豆有健脾利溼、消腫解毒功效。
薏苡仁,治溼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
三,睡前多泡泡腳
“睡前泡腳,勝吃補藥” 夏天洗腳,暑溼可祛。
夏季暑多夾溼,脾最怕溼,溼氣阻滯在脾胃,就會出現沒胃口、愛犯困、沒精神等表現。夏季人體陽氣最旺盛,用溫水泡腳(足浴)能更好地刺激經絡,振奮人體臟腑機能,有助於祛除暑溼,預防熱傷風,讓人精神振奮,增進食慾,促進睡眠。
泡腳時注意:
用40℃左右溫水浸泡雙腳(水淹沒踝關節處);
每次浸泡20~30分鐘(期間可加熱水保持水溫);
泡後面板呈微紅色為好,同時可用手按摩足趾和腳掌心。
最後,常排人體兩處“祛溼口”,輕鬆趕走一身溼氣
1、拍肘窩
肘窩是經絡密集部位,分別有肺經、心包經、心經這3條經絡透過。
拍肘窩,可幫助排出心肺的火氣和毒素。
做法:
用手掌在肘窩連續拍打1分鐘,早晚各兩次,堅持1-2周。
對於失眠、多夢,晚上睡不著覺的人來說,常拍肘窩可以開啟心肺經,排出火氣
2、拍膝窩
膝窩處有委中穴,委中穴位於腿窩的中心點上。中醫認為,此穴走膀胱經,而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祛溼排毒“通道”。
做法:
拍打膝窩處,每次5-10分鐘,至淤斑痧點顯出,每1-2周拍打一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