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峰峰說史
-
2 # 陳不言
關於沮授之死,曹操手下的謀士荀彧對此早有預估。
袁紹手下的謀士並非計謀不足,或者他們本身的才能有問題,而是他們把自己的位置與袁紹的位置弄顛倒了。
沮授在袁紹與曹操作戰之時,認為袁紹與曹操的戰爭是持久戰,應該慢慢消耗曹操的糧草,這樣曹操就會不戰自退。誠然,這是個好計策,客觀的分析了當時袁紹與曹操雙方各自的優劣勢,但卻沒有對袁紹當時急於求成的心理做出正確的預估。所以,袁紹曾經將沮授囚禁起來。
什麼是謀士,謀士的作用應該是在主公有需要的時候,幫助主公出謀劃策,克敵制勝,挽回損失和保護現有的成果。
而沮授的做法就給人一點喧賓奪主的感覺,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主公有需要的時候站出來發表自己的意見或者承擔相應的責任。就事論事,換成任何一個領導,估計都不會喜歡這樣的謀臣。
袁紹兵敗後,沮授被曹操所擒,誓死不降曹操,讓曹操臉面無光,所以被殺,正應了曹操那句至理名言“寧叫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關於作者問題之中所說“沮授能力不下於諸葛、魯肅”所指的歷史事件對比應該如下:
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27歲的諸葛亮出山,問以一統天下之計,諸葛亮以《隆中對》作答。
公元200年,魯肅在於孫權和榻對飲時,給東吳所提的治國方針。因其是在榻上進行的對話,所以稱之為《榻上策》。
公元191年,沮授歸袁紹,並進獻計策,這就是沮授的《冀州對》。
從時間的對比上看,沮授的《冀州對》時間最早;從三個計策內容的對比上看,《冀州對》提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提出的觀點,影響深遠。不難從《冀州對》看出沮授身為一等謀士的能力和眼光所在。
袁紹部分聽取了沮授的計策,剿滅了黑山賊,並消滅公孫瓚,佔據了當時的河北四洲,並招攬天下的英雄豪傑,軍勢浩蕩一時。
但是《冀州對》中所提到的重要一點,即挾天子以令諸侯,袁紹無法做到。
沮授的計策是非常正確而且重要的,如果袁紹能在個人性格加以改進,聽取手下謀士的意見,那麼擊敗曹操真的只是時間問題。
以沮授的聰明才智,在那個亂世要活命可謂是易如反掌。但求仁者得仁,雖然不被袁紹所喜,但沮授身為臣子的忠心依舊被我們所欽佩。
官渡袁紹兵敗之後,沮授被曹操所擒,曹操對沮授不可謂不客氣,甚至說“是袁紹這個人剛腹自用,不聽取你的計策才導致了我能贏得這場戰爭。”希望沮授能夠投降協助曹操統一亂世。
沮授的回答很簡潔,一共只有四個字“但求速死”。從這四個字我們可以看出沮授的心灰意冷,為人臣子的無奈在那一刻被沮授表現的淋漓盡致。
以沮授的智謀,是能夠看得到未來的。未來的袁紹註定了敗亡,袁家分裂的苗頭也已經出現了,自己已經把所有的資本全部押在了袁紹身上。既然看不到未來,不如速死,還能博個好名聲,也為當時還在袁紹勢力範圍內的家人留下了一線生機。
回覆列表
沮授是袁紹手下一個非常重要的謀臣,而且他一度掌握了大部分兵權,可以說是位高而權重了。初期的時候,袁紹還是很聽他的建議的,可是後來他與郭圖等人不和,這些人經常與他對著幹,而袁紹又比較寵信郭圖等人,所以慢慢的,沮授就被冷落了。他有時候提了些建議,袁紹根本就不放在心上,甚至存心要反其道而為之。 他多次出了良策,袁紹都沒有當回事。事實證明,沮授對於局勢的判斷是非常準備的,他向袁紹提的那些建議,倘若能夠被採納的話,恐怕也不至於失敗了。所以說,沮授不受重用,是袁紹的一大損失。 雖然袁紹不怎麼喜歡他,但是他的對頭曹操卻很喜歡。當他兵敗之後,沮授因為來不及渡河,被曹軍給俘虜了。他一見到曹操,就大聲地呼喊,說自己不會投降的。其實他與曹操,還是有點舊交情的,而且因為他很有才,曹操也非常地賞識他,因此只要他不是一意求死,肯定是不會有性命之憂的。可是在他的心裡,卻始終自認袁紹的臣子,雖然曹操如此地欣賞他,卻也不願意為其所用。
當然了,沮授無論如何,也是俘虜過來的敵人,所以曹操對他肯定是有所防範的。他雖然將其赦免,但是平時仍然會派人去監視他的舉動。後來他發現沮授還是一心想歸袁氏,這才知道是留此人不成了,於是就狠下心來,將其殺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