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孤舟釣江雪
-
2 # 去年春意
1、秦趙是當時軍力最強的兩個國家,雙方可以說是傾國全國之力在打這場戰爭,其他國家均樂看兩虎相鬥。
2、趙國外交失策,趙孝成王沒有聽從虞卿的建議攜寶去楚魏活動,增加盟友以共同抗秦,而是派使者鄭朱去秦國議和,秦昭襄王故意高調款待趙國使者,讓列國都知道秦趙在議和,就斷了援助趙國的想法。
3、范雎的“遠交近攻”國策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就近的國家韓魏楚三國都被打怕了,而遠的齊燕則謀臣已被收買,因此都不會向趙國伸出援手。
-
3 # 綠色八葉草
戰國時期,各國經常有事沒事相互打打殺殺的,要說有仇大家都相互有仇,但是一旦有一個國家想發動類似滅國的戰爭,其它國家必定過來支援,以此避免一家獨大的局面。所以說,類似趙國得罪其它國家導致無人支援是站不住腳的,那麼導致趙國長平之戰慘敗是什麼原因呢?
首先,我們看看這場戰爭怎麼打起來的。起因是秦國進攻南韓的上黨郡,並切斷了上黨郡與都城的聯絡,以至於上黨郡成為一塊孤立無援的領土,韓王迫於壓力把上黨郡割給秦國,但是上黨郡守將馮亭不甘心就這樣將這塊土地和百姓拱手交由秦國,於是私下決定將上黨郡獻給趙國。
▲《喋血長平》上黨郡守將 馮亭 劇照
你想想看,當秦國興致勃勃地去接管上黨郡是的時候,碰得是一臉灰,那是什麼感受。心裡肯定在罵娘:“老子辛辛苦苦大老遠打過來,損兵折將,到手的地盤還被搶了,老子能嚥下這口氣?必須一個字,幹!”於是,秦國加派兵力,勢必要奪回上黨郡,讓趙國為此付出慘重代價。
此時,其它國家在幹嘛呢?必須是看秦國笑話啊,定在心裡笑道:“秦國你不是很牛嗎?到手的地盤被搶了,看你這次怎麼整。”一個個都在那幸災樂禍。而且大家都知道趙國廉頗善守,秦軍面對廉頗肯定佔不到什麼便宜,所以各國也就放鬆警惕了,也不會提前備戰什麼的。這樣一來,秦國就有足夠的時間策略應對。
這樣對質半年有餘,時任趙王的趙孝成王面對源源不斷的秦國支援,加上廉頗在長平的小規模戰役的慘敗,前線戰士對糧草的消耗過大,趙王迫於國內壓力,不得不派使者到秦國議和。這倒給了秦王一個好機會,設宴款待使者,並將之傳與其它國家讓他們知道秦趙兩國在和談,背地裡卻整頓兵馬,還偷偷將“人屠”白起派往長平戰場接管統帥之職。
▲《喋血長平》白起 劇照
後來趙孝成王將趙括把廉頗換下,趙軍這方面都不知道對面主將是白起,趙括帶著趙王決戰的命令來到軍中,很快就出去決戰了,一直到趙括被圍。此時趙王才醒悟過來尋援軍。前面也說了,各國都以為秦趙在和談,如今各個國家都沒有準備,請求援軍一來一回得差不多一個月,再加上援助國集結兵力開往長平,根本來不及。歷史沒有記載趙國派使臣去請求他國援助,具體不得而知。
秦國方面,秦王親自掛帥,助白起合圍趙軍,切斷其主力與糧草輜重,堵住趙軍援軍到長平入口,此時趙軍算是無力迴天了,最後趙括戰死,趙軍全軍覆沒。
從整個長平的歷程來看,首先各個國家以為秦趙在和談,以為會罷兵言和,所以不會主動出兵來援助趙國。在加上趙括被圍這45天,除去報信兵到邯鄲消耗的時間,派使者去他國請求援兵已經來不及,或許趙王知道所以就沒有去請援,他或許相信趙括能突圍出來,未曾想到秦王親自掛帥支援戰場,實行第二次合圍。所以各個國家不是袖手旁觀,應該都不知道,後期知道了也料不到四十幾萬趙軍會被圍到死。
▲《喋血長平》趙括 劇照
回覆列表
一、長平之戰前,秦國已經把南韓打怕了,當時南韓已經被迫成為了秦國的盟友(至少名義上是),不敢、也沒有救趙的道理。
二、燕國軍事實力較弱,沒有能力救趙,況且地理位置遠離秦國,趙國打輸了,首當其衝的是魏國和齊國,燕國不可能出這個風頭,即使救,也不過充當小跟班的角色。
三、此前五國伐齊,就是趙國主導策劃的,齊國怨恨趙國,連糧食都不借,何況出兵相救?另外,五國伐齊後,齊國幾乎是一蹶不振,實力遠不如前,想救也沒這個實力。
四、最關鍵的是,當時七國中,以秦國、趙國的軍事實力最強。兩虎相爭,必有一傷,秦趙相攻,不管誰贏,都是慘勝,軍事實力都將大幅度削弱,到時候再出手救輸的一方,對自己才是最有利的。果然,趙國長平之戰失敗後,秦國要繼續進攻邯鄲時,各國(主要是楚魏)就開始救趙了,結果秦國在邯鄲慘敗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