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月夜可循

    冬至(Winter Solstice)又名‘一陽生’,是 中國 農曆 中一個重要的 節氣 [1] ,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數九、冬節”、“長至節”、“ 亞歲 ”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 春秋時代 , 中國 就已經用 土圭 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 公曆 12月21~23日。

    冬至習俗-祭天

    歷代統治者都要於冬至日祭天。“祭天”即是古代的“郊祀”禮,是歷代帝王禳災祈福,在冬至日必須舉行的一種儀式。

    北宋時祭天多在京城的南郊舉行,明清時則在北京天壇的圓丘。圓丘在古代即是高出地面的圓土丘,它像徵著天圓,故用來祭天的前一天晚上,皇帝要齋戒沐浴,住在齋宮,冬至日舉行祭天大典。

    冬至習俗--祭祖

    在民間,有於冬至日祭祖的習俗。冬至祭祖之禮與 元旦 祭祖相同。在祭祖的同時,人們還要向父母長輩拜節。古時流傳有向老人敬獻鞋襪的習俗,此習俗現代仍然十分流行。閩臺有俗諺“冬至大過年,唔(“不”的意思)返無祖宗”,所有外出謀生的人都要在冬至節時趕回家鄉過年,表示年終有歸宿。

    冬至習俗-數九九

    民間把冬至義稱為作“交九”或“數九”,即從冬至這—·大起,每隔九天作為一個“九”,共分成9個“九”,共九九八十一天,8l天之後便進入春天。冬至之後數九九在全國各地都十分流行,各地的人們根據各地不同的氣候條件、景物特徵、農事物候及風俗習慣,編排出了各種數九九的諺語和順口溜。這些諺語和順L:I溜在許多古籍:卜部多有記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下面這首順口溜:一九二九不出乎,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數九九的諺語和順口溜不僅僅是人們多年來對氣候的經驗總結,也是人們在嚴冬時節對春天的一種企盼。

    吃餃子

    在中國北方,每年農曆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 冬至的習俗 ,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有句話:“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東漢時他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此時。正值冬季,大雪紛飛,十分寒冷。白河兩岸老百姓面黃肌瘦,飢寒交迫,很多人的耳朵都凍傷了。

    張仲景看到此情景,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建起醫棚,在冬至那天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用水煮,然後把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像耳朵似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問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全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被治好了‘:後人學著“嬌耳”的形狀,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因而,冬至吃餃子防凍耳朵的習俗就被沿襲下來。

    冬至到來氣溫降,多穿衣裳別逞強,多多鍛鍊體健康,暖暖胃腸多喝湯,常常歡笑心情爽,幸福甜蜜祥瑞降,發發簡訊喜氣洋,今年冬至又來到,願你幸福又吉祥,快樂又健康!

  • 2 # 亞亞與娃娃

    中華大地各處過冬至的風俗是不一樣的,主要體現在傳統飲食上:

    1.山東流行冬至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

    2.在江南,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紅豆糯米飯的習俗。

    3.在我們的寶島臺灣儲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4.在浙江,冬至是一年中重要節氣,在這一天要做些特色菜餚和食物,首先要祭奠祖先,祈禱祖先保佑全家人來年一切平安如意。然後全家人歡樂地聚在一起喝酒吃菜。其中吃“冬至圓”(擂圓,又叫硬擂圓、翻糙圓)是老傳統,擂圓取圓圓潤潤、團圓之意。

    5.在江西,冬至日人們喜歡吃麻滋。麻滋陰乾後蒸、煎、火烤、砂炒皆宜。

    6.在廣東潮汕地區,諺雲:“冬節大如年”、“冬節沒返沒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這一天無論如何要趕回家敬拜祖宗,否則就是沒有祖家觀念。人們在這一天吃四式湯圓,其意把冬至當作團圓節。

    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但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吃餃子成為多數華人冬至的風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初跳交誼舞時你是怎麼找的舞伴,又是什麼原因分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