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盧家昆
-
2 # 澤仁德喜
寂靜法師說過一句非常有趣,卻十分深刻的話,他說;“有用存在,無用消失”,這句話感覺似是而非,卻蓄意深刻!
我們來分析“有用存在,無用消失”的意思,譬如家裡東西很多,都是生活常用品,歸類擺放,要用的時候,隨手一拿,即可使用,但是長時間不用的東西,常常會忘了放在哪裡,需要找一下,才能想起來放在哪裡,譬如不太包餃子的家庭,偶然想包餃子了,這個才想起需要擀麵杖,很久不用了,早不知道放哪兒了,只能找,找了許久才找到擀麵杖,而且很髒,甚至有想買新的,但又怕麻煩,只能將就洗洗乾淨,湊合著用唄!
還有一些生活不需要的東西,長久不用,過了多年突然想起來了,想找到,就很困難了,譬如兒女小時候玩的玩具,他們小的時候,這些玩具,天天都在玩,有多少玩具,放在哪裡,都記得很清楚,甚至那個玩具損壞的,都很清楚,可是孩子現在都長大了,那些玩具,丟的丟,送人的送人,還有剩下,早已不知道到哪裡去了,這個時候突然想起來,又到哪裡找的到呢?除非再去買一個一模一樣的新玩具,以重溫舊夢!
家庭使用的任何東西,都會有買、使用、淘汰、最後壞掉,或者送人,或者丟掉的過程,幾乎沒有一樣東西能夠長期持有,這是事物規律,東西的結局如此,人和人之間的情感和關係亦如此,從無到有,從有到住,從住到壞,從壞到消失,簡單說,就是“成住壞空”的過程,其中的“壞”不是壞人的壞,而是成就壞破,或者不起作用了,或是多餘的了,既然沒有用了,就會在心裡放棄他,不會再去想他,他自然就會從你的生活中,消失了,這就是“無用消失”的含義!
那麼“有用存在”意義又何在?當我們忘卻一個事物或者一個人使,他(它)就會逐漸遠離我們,並終究從我們生活當中消失,可是有一天,你又突然想起他(它),而且憶念之情,悠然而生,他(它)就會再一次從生活中出現,而且會令你感到非常意外,當然,他“它”再次出現,也許已經不再是原來的他“它”,但再次出現的他“它”和過去的他(它),將會有驚人的相似,如果你是一位有心人,這種現象,會令你感到不可思議,為什麼會是這樣,我也無法準確的解釋,但我可以用“因緣”二個字來概括他(它),何以故?因為因緣源於情緒,變於心性,所以才會有“有用及存在”的道理!
佛家提倡,修行者應不思前史,不盼來時,只關注當下,是何道理呢?前面說了,因緣隨心而生,你說執著回憶過史,必然又生許多因緣,其中有善緣,亦有惡緣,那會使你的生活,變得更加複雜,內心負擔更加沉重,所以避免儘量少回憶往事,儘量保持內心清淨輕鬆!
為啥又要“少盼未來”呢?未來的未知數,亦是無常數,我們每個人,今天不知明天事,想的再好,也會有變數,所謂“人算不如天算”,你想的太好,或者再壞,到頭來,一看全部是這麼回事,必定大失所望,所以,我們應該放下過去,不貪未來,只要把握好眼下已經擁有的,並珍惜他,如此才能很好的把控自己,使自己活的更加幸福快樂!
-
3 # 霹靂原創精選
其實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會遇到。誰又能保證自己遇見的第一個人,是能陪伴自己一生的人呢?
當你想忘記過去的時候,首先,先問問自己,你會忘記嗎?答案肯定是不會忘記!就算是自己養了一個寵物,陪伴了自己一段時間,突然有一天就不見了,我們也不會輕易忘記它陪伴的那段時光。
很多人都問人活著為了什麼?其實人活著又能為了什麼呢?當你離開這個世界,什麼都不會帶走。恰恰只有這份感情,永久的留在了人世。還會有活著的人,想你,念你,懷念和你一起的時光,這難道不就是人生的意義嗎?
不要認為人的心裡只能裝一個人,其實我們的內心沒有那麼狹小。既然已經是過去,就應該把過去的快樂裝在內心裡,不用時時懷念,哪怕偶爾想起開心一下就好。然後,好好珍惜自己現在擁有的一切,好好對待自己身邊的人。不要再把身邊的人,變成了又一段回憶。
希望大家都能不緊能尊重和珍惜過往,更能懂的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人生就是懷念和現實並行,夢想和現實共進的過程。
-
4 # 夏吉應
首先珍惜眼前人是必然的,珍惜眼前人,生命之花才會綻放得更加絢爛!也不必過於荷責自己要忘記從前生命裡駐足的某個人,若是問心無愧,又何苦要強行相忘呢?
回覆列表
當然不能忘記從前,一個人從那裡來,要到那裡去都應熟記於心,這樣才不會忘本。人們常說飲水思源就是要懂得感恩。眼前人當然很重要,曾經的過去我們也不應忘記,因為它是我們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