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二丫影視
-
2 # 藍色海沙
三國演義之中,周瑜與諸葛亮之戰,可謂寫得精彩刺激又傳神。周瑜有心算計,謀略不可謂不高,卻三回功虧一簣,真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反觀諸葛孔明,見招拆招,計高一籌,演義神化加上主角光環加持,羽扇綸巾之間,直接把對手氣得灰飛煙滅。
不過,這段演義中的對手戲,還真得辨證地來看。 其實在史實之中,周瑜和諸葛亮從來都沒有交過手。周瑜的主要功績在於平定江東,火燒赤壁,穩定東吳,奠定三國。文功武略可謂是東吳第一人。諸葛亮在蜀國也是位極人臣,其主要功績多體現在外交之上。隆中對中訂下的三分天下之戰略。劉備集團最危機的時刻,促成東吳的聯盟。在劉備取西蜀後,穩定經濟民生。而在蜀國之後的六伐中原,均以失敗告終。若周瑜和諸葛亮真在軍事上交手,在贏面上,周瑜似乎佔優,至少誰勝誰負兩說的局面。
就在演義中來說,周瑜和諸葛亮各為其主,相互算計本就平常。畢竟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諸葛亮越出色,敵對陣營就越會想置之於死地。至於勝負,本就是兵家常事。由此來判定周瑜氣量大小,本就不妥,只能說是作者製造看點的一種筆法罷了。
綜上,三國演義中周瑜與諸葛亮的較量,其情節細思則略覺不妥,但實則不必深究,各位看官只要看得爽看得舒服就好。 各位看官覺得呢?元芳,你又怎麼看?
-
3 # 輝光之塵
其實嘛,公瑾和孔明拿來比較的訴求,更多來自於老百姓對於三國演義這本小說的解讀和回味。
這兩人要說軍事方面,公瑾是要強於孔明的
。
陳壽在三國志中說“亮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抑亦管蕭之亞匹”,諸葛亮是管仲、蕭何一類的人物,長於理民、治軍、坐鎮後方、調和陰陽,具丞相之才,他的虛君實相依法治國這在當時是超前的,蜀漢在他的治理下“道不拾遺,人懷自歷,疆不侵化,風化肅然”,翻譯過來就是國泰民安。
用兵方面,孔明表現的不如他的政治才能突出。雖不算頂級,但也算第一梯隊。蜀漢以一隅牽制天下,以攻為守,以弱制強,本身就很了不起。司馬懿贊其“天下奇才”,對手是很敬重諸葛亮的。至少孔明未死,蜀漢未亡。這軍事才能一方面,由於三國演義的過分渲染,爭議比較大,後期的孔明犯錯不少,大權獨攬的他或多或少有些剛愎自用,決策失誤,外憂內困,以至於北伐失敗,蜀漢被滅。 Ps:孔明窮其一生,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時也命也。
再說周瑜,周公瑾。我這裡不說三國演義裡面的小說情節。周瑜24歲被孫策拜建威中郎將,三國志評價其性格恢廓,氣量非常大。可謂年少有為,當世英傑。
兩人的直接對話當然得說赤壁之戰。這裡也不說聯吳抗曹,只說軍事。周瑜既是吳軍都督,又是聯軍統帥,是赤壁之戰的指揮者,而諸葛亮只是參與者。孫劉聯軍所以能取勝,固然有多種原因,功勞不是哪一個人能獨享的,但作為主帥的周瑜,無疑是赤壁破曹的第一功臣。要說第二功臣,應是黃蓋。因為詐降、火攻是他提出的,並在周瑜指揮下,由他具體實施的。諸葛亮在這次戰役中到底發揮了哪些作用,史無所載。諸葛亮本傳只是記述他與吳軍一起出發,到劉備處後與東吳方面“併力拒曹公”。
見仁見智,個人以為諸葛亮是政治家,周瑜是軍事家。
-
4 # 超越1933202637212
首先,二人之間沒有私人恩怨,二人的爭鬥是各為其主。
在演義中,孔明是蜀國第一軍事之才,周瑜是東吳第一軍事之才。兩國之間的聯合是暫時的,這兩人都知道,兩國之間必有一戰,所以,周郎想置諸葛亮於死地,但孔明何嘗不是想置周瑜為死地呢!兩人的關糸為何會演變成這樣?還不是為了自己的國家剷除大患。
當然,周郎智不及孔明,氣度、胸懷也不及孔明,所以,才會被孔明活活氣死。所謂:諸葛一生為謹慎,公瑾半輩少胸襟。說的就是這二位身上的短板,做為三國時期“智絕”的諸葛亮,身上最大的缺點就是太過謹慎,而周瑜的缺點就是少了氣度和胸懷。
常言道:“氣度決定格局,性格決定命運。”從二人之間爭鬥的結果來說:氣度、胸懷以及性格對一個人一生的命運,起著決定作用。對於我們今天的人也是一個啟迪。
回覆列表
個人觀點、都是很聰明、周瑜好功好鬥所以被諸葛亮氣死了、諸葛亮後期太好管閒事、結果操勞而死含恨!都是苦命人!
他們之前的戰役有一下幾點
總之一句話:既生亮何生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