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聽歷史懂道理
-
2 # 桃桃是愛歷史的女孩子
問題:古人的飲酒觀念是什麼?
古人飲酒無非有八:
一、慶賀;
二、消愁;
三、與知己暢談;
四、行刑前的最後一碗酒;
五、驅寒;
六、踐行;
七、壯膽;
八、養生。
但現在人喝酒多半令人詬病,經常看到一些人說哪裡哪裡人能喝多少多少酒,正是如此,喝酒原本的意義變味了。
你可以看看自己中了幾條?
①必須要喝多,喝得越多情越真?
②沒事儘管喝,看誰喝得多,大不了喝吐了接著喝?
④比誰喝得多?
⑤儘管喝,反正耍起酒瘋我又不知道我是誰?
【唉,原本好端端的“酒”文化怎麼就傳著傳著變味了呢?】
-
3 # 行者文孜
酒是人類生活中主要的飲料之一,酒文化的歷史也是源遠流長,相傳中國酒文化發源於夏禹時期。在電影中小說中都有酒的影子,那些文臣武將大多都嗜酒如命。就比如詩仙李無酒不成詩,想要寫出好詩句酒可以給他帶來靈感。典型的代表作《月下獨酌》,就是在酒的襯托下才寫的如此完美,李白除了被稱作“詩仙”還有一個稱號就是“酒仙”,酒可以助興還能給李白帶來靈感,酒與李白似乎結下了不解之緣。除了著名詩人李白之外還有被稱作“詩聖”的杜甫,杜甫現今存在的詩文有一千四百首,其中與酒有關的詩文竟有三百首之多。白居易也絲毫不遜色於李白和杜普,也堪稱詩人中的大酒徒!
古代娛樂設施並不多見,人們就更以酒來當做消遣時的工具。在歷史上看似那些嗜酒如命的文臣武將個個都能喝它個千杯不醉,因為當時釀酒工藝並不高,最多也就能有十幾度,和現在的啤酒度數懸殊不多。加上用的器皿本身就小,所以在當今看起來不可思議!當然電影中出現直接抱起酒罈子飲酒的也數不勝數。古代飲酒的器皿有樽、爵、觚、觶、觵、杯等......,器皿都如此之多,可見古代對於酒文化的重視。
古時候將軍出征,帝王都會敬酒送行,體現了從古時候便以酒為敬,從古至今仍然延續著這一傳統,待賓客、送親友、喜宴、壽宴等......都會以酒為重要的溝通工具來使用,甚至是一些領導人都無法缺少酒的存在,以酒會友。所以在古代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都是無法缺少的,從古代酒就不是男人的專屬,很多女人也嗜酒如命,比如李清照、卓文君、楊貴妃這些女中豪傑,酒氣度不差男人分毫!
酒文化雖然久遠,從歷史至今都有因為酒出現了很多後悔莫及的事情,比如因醉酒被曹操偷襲殺害的淳于瓊,張飛因為貪杯痛失城池最後也是因為飲酒過度而慘遭毒手,直至今天因為醉酒惹出的事端也是屢見不鮮。酒可以緩解疲勞,根據歷史記載從古代中醫就把酒用於藥引,所以就更體現了酒的價值。酒可以溝通感情,可以激發靈感,飲酒過度不僅誤事而且傷身還會對他人造成危害,飲酒需適量切不可貪杯以免悔之莫及!
-
4 # 思寧六月說
古人的飲酒觀念。
古時候沒有現在的釀酒技術,喝的都是自然發酵的酒,度數通常都不到15度。有的甚至都只有10度左右。更甚者多數在飲用的時候還要在兌水喝,所以按照我們今天的觀念來看,其實古人就是在喝水。
他們聚在一起 ,一邊欣賞著美景 一邊喝喝著這種3到5度的摻水的酒,然後再一邊談心 談文字 古代喝酒就是這種很文雅的。
古代描述喝酒的詩句
一,一壺酒,一竿身,快活如儂有幾人。
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三,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四,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回覆列表
喝酒是古代慶祝的一種方式,古代人都喜歡厲害的人,不光在武力上,謀略上。古人常看一個人喝酒厲害,就誇是個漢子。因為古代酒對他們來說度數還是比較高的,能飲烈酒的就是好漢。酒最出名得就是杜康酒了,曹操說過何以解酒,唯有杜康。說明古代人失意的時候也喜歡烈酒入喉忘掉憂愁。像李白這種大詩人,他們喝酒也是為了解憂,或者找靈感。兩個好友認識,要喝個不醉不歸,為什麼呢。因為酒後吐真言,吐真言了才可以深交。古代喝酒的觀念和我們現代差不多,或者說我們現代人喝酒是學習古代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