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林大明白

    沒可能。雖然南宋在當時軍事、科技、經濟等傲視天下,但統治階級飽暖思淫慾,只知道享樂,沒有危機意識,“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況且奸罔當道,殘害忠良,一心只想求合。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那麼可能去備戰,又怎麼可能去攻擊蒙古!總之就是南宋政府不想打仗,再怎麼假設也沒有實際意義。

  • 2 # 小奔說史

    沒有可能,南宋以步兵為主的軍隊,無法擊敗戰爭藝術處於巔峰狀態的蒙古騎兵。

    最好的例子就是,理宗初年“端平入洛”的慘敗現實,證明了南宋要想在戰場上擊敗蒙古,可能性幾乎為零。

    1234年,南宋蒙古聯軍攻克金國最後的堡壘——蔡州,金國最後一個皇帝完顏守緒自縊身亡。

    不過,對於中原河南的歸屬,南宋和蒙古之間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因此,當蒙古軍隊北撤後,河南成了無人佔領的地區。

    河南,是北宋的首都開封所在,若想進取天下,中原也是必爭之地。

    當時,宋理宗剛剛繼位,很想有一番作為,尤其是金國滅亡大仇得報的情況下。

    所以,當兩淮制置使趙範、淮東制置使趙葵兄弟提出“踞關守河”的建議,即“西守潼關、北依黃河”後。宋理宗龍顏大悅,於是打算積極進取,收復包括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陽)和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三京在內的中原故土,重新建立潼關—黃河防線與蒙古對峙。

    歷史上著名的“端平入洛”戰役就此爆發,起初,六萬南宋軍隊進展順利。七月初五,時隔100之後年,打著大宋旗號的宋軍,再次進入汴京城,奇蹟般地實現了岳飛等無數抗金將領都沒有能夠實現的夢想。

    在得知宋朝北伐之後,蒙古人利用機動性,表面上故意放棄洛陽,撤回黃河以北,但在洛陽、孟津、潼關等大片地方,卻留下不少的蒙古騎兵哨騎偵察宋軍動向。

    此前一心光顧著收復失地的宋軍,很快發現無法克服的幾大問題:

    1、中原很多地方長期戰亂人煙稀少,無法以戰養戰;

    2、以步兵為主的南宋軍隊既無法守城,又無法在野戰中擊敗蒙軍;

    3,此時的南宋雖然處於朝代中期,戰鬥力還說得過去;但是蒙古人卻在冉冉上升的初期,戰鬥力可怕的驚人。

    “韃靼人的武器主要是弓、矢、鐵矛,有時也用長槍,但他們從兒時起就用弓矢來作遊戲,所以弓矢是他們最熟練的武器。他們所穿的甲冑是用硝制過的水牛皮和其它獸皮製成的,極其堅硬。他們打起仗來,十分勇敢,從不看重自己的生命,遇到任何危險都不願後退。他們的性情十分兇殘。”

    我們來看看,戰鬥的簡單過程:

    七月二十八日,宋軍第一梯隊1萬3千人全部進入洛陽城。

    七月二十九日,宋將楊義率領的第二梯隊1.5萬人,在龍門附近遭到蒙古騎兵伏擊,幾乎全軍覆沒。

    八月初一,前期進入洛陽的宋軍決定撤退,途中遭到蒙軍包圍。宋軍力戰後再次撤退,結果遭到以騎兵為主的蒙古人瘋狂追殺。由於宋軍絕大多數是步兵,兩條腿怎麼也跑不過四條腿,最後結果可想而知。

    於是,進入洛陽的這支宋軍也大部分被殲滅,最後只有主將徐敏子帶同300步兵,在吃了9天樹葉樹皮之後,僥倖逃回了光州。

    聲勢浩大的“端平入洛”,最終以宋軍慘敗為結果,最初出站的六萬兩淮主力,陣亡將近一半,代價不可不說慘重。

    因此宋軍野戰,講究的是陣而後戰,需要轉運上去上萬件甲冑、箭矢以及紮營物資。每一次野戰背後,都需要大量的民夫、輔兵以及物資支撐,否則很難取勝。

    “端平入洛”時,數萬精銳宋軍一旦遠離後方基地,只能變成蒙軍砧板上的待屠宰的動物,最後的失敗也就變得可以預期。

    “端平入洛”揭開了宋蒙(元)戰爭序幕,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戰爭中,南宋始終在東起兩淮,西至四川,長達數千公里的戰線上艱難防守。

    除了1262年山東李壇叛亂期間,曾有過短暫而失敗的進軍外,根本無法在戰場徹底擊敗蒙古人。

    這裡面,固然有很多原因,但最大的問題就是南宋方面缺乏機動性,打贏了,沒法擴大戰果,打輸了,就是全軍覆沒,連逃都法逃。

    所以,如果宋朝上下團結一致,也許可以熬死蒙古(畢竟遊牧文明崛起快,衰落同樣快的驚人),但是要想擊敗蒙古,呵呵,可能性幾乎為零。

    此外,當初銳意進取的宋理宗本人,也在這場戰爭後迅速沉淪下去。

  • 3 # 龍天一馬

    如果南宋後期不是賈似道主政是有機會擊敗大元的,劉整是孟珙後南宋最傑出的將領,被賈逼得走頭無路才投元的,這樣才有決定天下一戰的襄樊會戰,賈似道重用范文虎孫虎臣這些垃圾,襄樊之戰不敗才怪,丁家洲之戰是宋最後復活機會結果賈似道被個內奸夏貴給坑了,宋後期戰略上和軍事謀略上都不如元,滅亡註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中美合拍《西遊記》的話,你期待馬德華老師再次飾演豬八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