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廙

    師兄可以觀察我們傳統的作品,這就涉及到實驗了,根據自己的觀察判斷進而形成自我的理解,看看有沒有哪個大書法家這樣搞。

    據我所理解書法有十六個病筆,其中一條即蜂腰鶴膝,即是說突然粗了,突然細了,這便是病筆。下面看下其中八種病筆,都不可以效仿的哦!!最後多看好字,學會觀察,你看到最佳的經典作品這樣你就可以這麼寫了,那裡面沒有的基本就是錯誤的。

  • 2 # GuangGuang2214021995

    要想學習隸書首先要了解隸書,從東漢碑刻來看早期《開通褒斜道石刻》《石門頌》這兩種字型特點前者古拙,後者氣勢宏大,爛縵多姿這兩塊摩崖石刻都很好書寫隸書時選帖很重要,不要盲目的看創新步入成熟後在創新風格(個人看法)。

  • 3 # 羽墨書院

    大家都知道篆書的筆畫是均勻的,大小一樣。而隸書緊接著篆書,由篆書演變而來,所以它的筆畫的粗細還沒有演化到粗細對比分明的程度,不像顏體楷書那樣橫細豎粗一目瞭然。

    所以隸書不可以寫成粗一塊細一塊。略微的粗細差別可以,但不能對比像顏楷那樣分明。

    如下圖:《張遷碑》原碑修復放大版和《曹全碑》的臨寫。

  • 4 # 劍子

    ​ 隸書,創始於秦,通行於漢、魏。早期隸書在字形結構上保留較多的篆書形跡,稱為古隸或秦隸,後來有出現今隸,以唐朝最為成熟。起筆逆入,呈蠶頭之形;收筆挑起,具燕尾之狀是隸書的典型的特點,也就是俗稱的蠶頭燕尾。隸書筆畫保留了許多篆書之氣,又有楷書之息,粗細有序,字形勻稱,呈扁平狀,不能一塊粗,一塊細。

  • 5 # 文人藝術

    不可以的。

    隸書的結構特點:字形扁方,左右分展。起筆蠶頭,收筆燕尾。化圓為方,化弧為直。變畫為點,變連為斷。強化提按粗細變化。

    隸書的章法佈置,從東漢諸碑刻來看,多是橫成行,縱有列,間距大於行距,這是縱橫均有規則的排列。也有的縱有行,橫無列,此種佈置方法是隻有明顯的行距,而字距大小不等,參差不齊,已似行書的佈局。但這只是漢代隸書的一般佈局法則,並具有明顯的時代特點。

    目前,隸書學習與要求,多以橫成行、縱成列,整體佈局豐滿、嚴謹來要求,而要寫出行橫成行、縱成列,一般說來,字型大小必須一致,方可以達到這個效果。

    題主所說的粗一塊細一塊,不知是指的整體佈局,則是隸書、楷書這類正書的大忌,如果說粗一塊細一塊是指的筆畫的差別,那是可以有少許變化的,但不能大面積的使用筆畫粗細差距太大的字型。

    如果非得寫成粗一塊細一塊的,那也是可以的,關起門來在家自己寫著玩可以,作為一種修身養性的業餘愛好。如果你想在隸書研習方面有點成績,那還是得按照一般規律來。

    建議題主可以看看劉炳森的隸書,雖然劉炳森先生去世後被曹寶麟、華人德等為代表的人罵得不行(注意:是去世後才開罵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其在去世前,差點變法,整頓書壇風氣)。他以漢魏唐三朝書法為基礎,摻入自己之德才,創立了古樸大氣流美的"劉體隸書",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影響極大。

  • 6 # 鬱香墨

    個人認為,書寫隸書筆劃多一點的字,筆法稍細。筆劃少一點的字,筆法稍粗。也就是說,粗與細看字說話,當粗粗,當細細,絕不是一塊粗一塊細。

  • 7 # 剖析與建構

    給個矛盾的回答!

    第一,當然可以。

    這個不難發現,我們學隸,基本是法漢碑,漢碑裡似乎沒有粗一塊,細一塊的寫法吧。當然啦,漢碑的立造初衷,多用於莊重的場合,這就使得碑文,碑體都較為規整。

    第二,漢代不會只有漢碑,也有漢簡呀。

    相對漢碑而言,漢簡似乎就更加與眾不同了。

    漢代的簡櫝帛書墨跡,包括江淮漢簡和西北漢簡,二者書風差別大,黃惇主編的《書法篆刻》認為,它們分別是南北書風的源頭所在。

    西北漢簡多出自邊陲文吏,將士之手,書寫內容多為文書,書信等,用筆極為靈活,時有塊狀突出醒目之處,足見運腕之靈活。

    相對而言,江淮漢簡的書手,多是具有文化修養的人,其氣息多古樸端莊,筆法應規入矩,結體保留了篆書的縱勢,變化不足而穩健有餘,點畫中,並沒有塊狀區域的出現。

    要說明的一點是,漢代的這些,它們都是在快速書寫的基礎上,自然而成,絕非現代某些書家做字故意為之,盡顯做作之態,早去“自然”十萬八千開外。

    漢代的這些,筆畫粗細有規律可循,你若自然書寫,入其面貌倒是不難。然而,當今書家信筆潦潦的這種,就無法可遵了,因為連他們自己都不知自己的規律在哪。

    深夜傾腸刮肚,就這些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七座MPV或者七座SUV,該如何選擇適合全家出行的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