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畜禽微生態

    雞出現拉白糞首先就是要知道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對症下藥。現在國家提倡無抗養殖,養殖過程中還是少用抗生素,所以對於這種病情平時做好預防保健很重要。雞白糞一般稱白痢病,一般情況是因為其他疾病引發的大腸桿菌出現的典型症狀。例如禽流感、呼吸道等後期就會出現這種症狀。所以平時一定要做好預防保健,注意雞舍情況,像是禽流感,傳支,新城疫等的防疫要做到位,做了防疫並不是萬事大吉,疫苗也不能百分百防住,平時還是要注意觀察,細心。平時雞腸道一定要調理好,腸道好了,才能有效預防這些症狀。所以,當雞生病時不要慌張,一定要弄清病因,對症治療,平時預防保健更不可少!

  • 2 # 甲硝唑注射液

    痛風,重要的辨別分兩方面,第一,就是要空腹查個血常規,看男性是否尿酸高於400以上,要反覆查2-3次,第二,就是關節疼痛,這個要穿刺關節處取液體,來看是否尿酸結晶引起的。平時要多控制嘌呤高的食物,要注意自己的作息規律,保持個良好的心態,適當運動。

  • 3 # 禽病隨談

    雛雞因雞白痢、腎傳支、痛風均會引發白糞,該如何鑑別與防治?

    很多的雞病都會有相似症狀,我們在一線診斷雞病過程,不要盲目依靠一個症狀來確定病情,需要綜合判斷。

    雛雞的白痢,腎傳支,痛風都會有白色糞便,但是在一線中,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雛雞白痢:

    雛雞白痢是沙門氏菌造成的,沙門氏菌是腸道菌,因此發病的重要表現就是雛雞白痢,糊肛。除了糊肛,還伴隨有大肚子雞的出現,雞雛大小不均等情況。

    解剖症狀:

    沙門氏菌除了外在表現,解剖也會有變化,常見的是肝臟白色壞死點,嚴重的會有心臟白色結節,胰腺,直腸也會出現白色結節,卵黃吸收受阻等。

    控制思路:

    沙門氏菌是一個對溫度非常敏感的雞病,雛雞溫度低,糊肛的問題就會嚴重。隨著溫度的升高,穩定,同時使用開口藥,很容易控制。這種雞弱雛比較多,很容易鑑別,糞便主要表現在糊肛。

    死亡週期也是在育雛第七天左右逐漸進入死亡高峰,然後逐漸下降,隨著日齡增加,逐漸形成隱形感染,帶毒不發病,死亡率降低。

    對於沙門氏菌引起的糊肛,主要採用高溫育雛,同時加敏感抗生素來控制。

    腎傳支:

    腎傳支是由傳支病毒導致的,主要由兩種情況,呼吸型傳支,表現呼吸道栓塞,死亡為主;腎型傳支,會有一過性呼吸道發生,很快呼吸道症狀消失,雞群拉白色稀糞,飲水量上升,採食下降。

    解剖症狀:

    發生腎傳支的雞,很快就會脫水死亡,死亡的雞肌肉暗紅,脫水,皮肉緊貼,難以分類。解剖腎臟表現出花班腎,這是它的主要特徵。

    控制思路:

    發生腎傳支以後,常規都是保肝護腎,通腎的時候,加入葡萄糖,淡鹽水等來減緩脫水症狀的發生。

    其實除了這兩點,重點還需要抗病毒,特別是傳支病毒,因此控制傳支的中藥新增,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痛風

    痛風在雛雞上發生,主要原因是肝腎功能受損以後,出現吸收代謝障礙,才會出現。痛風的雞死亡速度很快,24小時就會出現死亡,因此外在看不出來明顯變化,死亡都是肥大的雞。

    解剖症狀:

    痛風的雞,解剖以後主要是內臟器官,特別是心,肝上會有白色尿酸鹽沉積,這些白色顆粒很容易跟大腸桿菌混淆,大腸桿菌形成的包心包肝主要是灰色纖維滲出物,如果混感流感,會表現為黃色纖維滲出物,很容易區分。

    部分雞會有癱瘓,關節腫大,解剖關節也會形成尿酸鹽沉積顆粒。

    控制思路:

    痛風一般不會在育雛中出現。雞雛腸道剛開始消化功能不完善,大量營養不能被吸收,會被排洩掉,很難發生痛風現象。鵝的消化吸收功能好,因此很容易在育雛中出現痛風,新增青飼料可以有效緩解。

    雛雞發生痛風,很大原因是用藥過量以後發生。雞雛控制病情,大量使用抗生素,導致肝,腎負擔加重,代謝障礙。大量的尿酸鹽不能被排出,從而形成痛風。

    因此日常管理中,雛雞投藥,不要選擇腎毒性,肝毒性強的藥物,特別是氯黴素類,磺胺類藥物的使用。

    如果已經發生痛風,停止抗生素的濫用;降低飼料比例,新增青飼料;保肝護腎,加速代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演員是不是非常不好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