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家和萬事興

    在古代間諜是一個重要的竊聽工具,在到後來人使用聽甕作為竊聽器,它的原理使用了音訊物理方法實時監聽,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直到近代,聽翁也是主要的“竊聽器”,清國和太平天國作戰時,城內太平軍便 於城牆下埋設聽翁,偵探城外湘軍的動靜,以致湘軍一時無法得逞。除了監聽以外,還有資訊傳遞的重要媒介也有專業工具,那就是紙鳶,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風箏。直到40年代出現了無線竊聽器和有線竊聽器,無線竊聽器與有線竊聽器不同,它並不需要專門的金屬導線將竊聽訊號傳遞出來,只需要在竊聽器里加裝上一隻電波發射器和一根發射天線,就可以從空中把竊聽訊號發射出來。

    必須在電波發射的覆蓋範圍內用一隻相應頻率的無線電接收機來接收這些電波訊號才能完成竊聽。因此雖然竊聽原理簡單,但是對頻率、波段的要求很高。

  • 2 # 光影豆瓣醬

    竊聽裝置的歷史發展時間並不長,最早的竊聽裝置在一戰是出現,到二戰時期被廣泛使用。我們看到的許多戰爭時期電影都有涉及竊聽,《風語者》《模仿遊戲》《風聲》《竊聽風暴》等數不勝數。

    國家之間的較量,不僅有戰場上的廝殺,也有看不見的硝煙瀰漫。擷取竊聽到敵人的情報關係到國家的生死存亡,能竊聽到對方的資訊手段無所不用其極。

    一戰時期的礦石收音機

    礦石收音機是最簡單的無線電接收機,由長導線天線加上選擇訊號頻率的調諧器和檢波器組成,因為檢波器可以使用晶體礦石,所以稱為礦石收音機。據說礦石收音機至今可能依然被間諜使用。

    1914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法國北部一座幽靜花園裡,停著一輛毫不起眼的馬拉大篷車。這輛車裡安裝著當時英國軍事情報局最先進的礦石無線電收報竊聽器,用它來竊聽鄰近德國軍隊的無線電聯絡訊號。

    二戰時期的竊聽裝置

    無線電監聽/有線竊聽

    用金屬導線連線傳聲器和接收機的竊聽裝置稱為有線竊聽器

    著名的“金唇事件”

    竊聽器都需要電源。”這個間諜屆貌似不可顛覆的真理,被蘇聯人打破了。蘇聯人製作了一個結構簡單,體積微小,沒有電池,也無需外接電流的竊聽器,並故意命名為“這玩意”(THE thing)。因為沒有電,當時的反竊聽裝置無法捕捉到任何訊號,300米以內大耗電量振盪器所發出的微波脈衝都能夠被“這玩意”捕捉到,更奇特的是它的工作壽命可以無限延長。

    蘇聯人絞盡腦汁找辦法把這個裝置送進美國大使辦公室都沒有成功,最後想出一個絕妙的辦法;

    一枚精美絕倫由名貴木材製作的美國國徽由四名少先隊員抬了上來,卡里曼回去經過檢測沒有電源之後就掛在了自己的辦公室,一掛就是8年,換了四任大使都沒有發現。1953年美華人才發現其中的奧秘!

    20世紀五十年代隨著電晶體與微電子技術的突飛猛進,也延伸發展出五花八門的竊聽裝置,《竊聽風暴》《被竊聽的隱私》《竊聽大陰謀》等都讓我們從多角度瞭解冷戰時期的白色恐怖,克格勃、中情六局、FBI……除了這些國家間的情報較量之外,許多國家在軍政,派系,部門之間也會使用竊聽手段;

    水門事件

    1972年6月17日凌晨,有5個人企圖潛入位於華盛頓水門大廈的美國民主黨總部時被警方抓獲。他們潛入水門大廈是為了更換此前被安放在民主黨總部但已失效的竊聽裝置,不料當場被擒。 經過兩年的調查,“水門事件”終於暴露了尼克松在1972年利用非法手段贏得總統連任的政治醜聞,尼克松的兩名競選顧問和其他近30名政府官員先後遭到起訴,尼克松也在強大的壓力下於1974年8月9日辭職,成為美國曆史上唯一一位辭職的總統。

    這些用現代技術裝備起來的竊聽器,其種類之繁多,形狀之多樣,功能之奇異,製作之精巧,隱蔽之微妙,用語言簡直難以形容。特別是由於積體電路、微波、光纖、電腦等技術的應用,竊聽器越來越向微型化、高效能化發展。

    隨著手機的廣泛使用,竊聽竊取資訊已寬泛普遍到每一個領域,也變得更加容易,部分企業不僅出賣獲取個人資訊的,還時常被駭客盜取使用者資料。個人資訊與隱私在資訊網路裡一覓無餘。我們從網際網路獲得了方便快捷的體驗,但你的一舉一動都處在眾目睽睽之下。

    (以上部分內容摘自網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婚前的承諾閉口不提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