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奇人投資

    膠片短期內不會消失,即使很多年以後數字能達到一樣好的膠片效果,膠片還可能存在,因為這是一門技藝,打比方就好比做豆腐一樣,有大規模的機械化生產,也有作坊式的手工生產啊,雖然都是豆腐,但是有人就喜歡那種手藝打磨出來的感覺,就像那些老電影一樣,雖然已經年代久遠,但是依然歷久彌新,沉澱出更精華的內容。

    數字電影和膠片電影兩者區別在於數字影像是靠CCD、或CMOS成像,用一種電荷耦合器件,來捕捉光影的變化,記錄在磁帶上或者硬碟上。膠片是用一種物理的方法,用感光的銀鹽離子對光線的敏感程度來成像,記錄在膠片上。

    數字的影像由於現有技術條件限制,容納光線層次(從最亮的部分到最暗的部分)的能力不及膠片多,但膠片的洗印費用又比磁帶記錄要高昂。因此,未來的膠片電影也許會慢慢沒落,但是應該不至於完全消失,任然有它的受眾群體。

  • 2 # 卷太郎攝影坊

    早期拍什麼不用膠片?除了電影,拍照不一樣得用膠片嗎?因為根本就沒有別的技術啊,只能用膠片作為影像載體。

    題主可能年齡偏小,沒有經歷過影像載體變革的過程。在沒有數碼技術的時代,膠片是最為成熟的工業化影像載體,平面攝影、動態攝影都得依賴膠片進行記錄,沒有別的方法。

    題主可能想到的是以錄影帶為載體的攝像機,攝像機也是拍影片的工具。但攝像機不可能成為電影的拍攝工具,它只適合拍攝電視節目。因為攝像機拍出來的影片質量和用膠片拍攝的電影完全是兩個檔次。膠片拍的電影色彩、質感、景深等效果都是攝像機比不了的。

    那個年代的攝像機其實和現在的攝像機很類似,沒有發生什麼巨大變革,現在的機器只是提升了解析度,儲存改成了數字形式。由於使用的感光元件非常小,所以不容易拍出畫面質量很高的影象,只能確保清晰,更適合拍攝新聞。而電影一直採用膠片攝影機,正是看中的畫面質量更高。

    另外,電影拍攝、製作、發行、放映等一系列流程都是按照膠片裝置形成的成熟模式,對於流程的變革比單純裝置變革更復雜。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即使到了現在,仍然有部分電影是用膠片拍攝的,膠片時代並未完全終結。

    近十年來,電影攝影機也逐步數字化了,現在還堅持用膠片拍電影的導演已經不多。數字攝影機與電視臺用的攝像機也不相同,一般採用的是super35mm感光原件,可更換鏡頭這樣的設計。這樣設計的意義仍然是像曾經的膠片標準靠攏,只不過把膠片替換成了尺寸規格類似的cmos。

    數字技術帶來的電影器材變革並不單單是裝置本身,電影製作、放映流程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數字化節省了巨大的耗材開支,使用也更加方便快捷。但是不變的是,電影在膠片時代形成的一些固有規則還在繼續。每秒24幀的幀速率就是一個例子。

    時代的發展總是建立在循序漸進的基礎上的,前人留下的寶貴經驗被後人繼承並加以完善,這個世界才得到不斷進步。膠片雖然已經漸漸成為了歷史,但它曾經卻是不可替代的產物。

  • 3 # 四重奏6028217

    為什麼早期電影拍攝要使用膠片?因為膠片是當時最先進的、也是唯一的可透過感光來記錄影像的載體。

    最早用於記錄影像的還不是膠片,而是在玻璃表面塗上感光材料製成的感光版。由於感光度差,世界第一張照片在1827年拍攝時要曝光長達8小時,

    到1840年縮短至一分鐘左右,如果是給人物照像,就要求被照者在這一分鐘內一點也不能動,否則就不可能拍出清晰的影像。

    後隨著感光材料改進和化學工業的發展,拍照曝光可在瞬間完成,1888年柯達公司首先採用柔軟的透明膠片代替玻璃作為片基,使膠片可以捲成圓桶狀置於像機內,裝一次膠片可拍多張照片,大大方便了使用。也為活動影像拍攝奠定了基礎。

    活動影像是連續播放一些動作逐次變化的圖片,在人眼視覺暫留效應作用下,變成了連續動作。首個活動影像的拍攝是由法華人於1895年來完成的。影片的名稱叫做《工廠大門》。儘管沒有什麼故事情節但仍引起轟動。

    那時的電影是每秒16幀,由於幀數過少,動作有些類似動畫片的跳躍感。這主要是膠片感光度差,因為拍攝時最長的曝光時間必須小於1/16秒,很容易曝光不足,而大光圈又會影響景深。後膠片感光度提高了才實現了每秒24幀和高速攝影。所以膠片攝影多年來一直佔據電影市場。

    但膠片攝影的缺點也是明顯的,沖洗麻煩體積笨重成本高,一部電影需很多盤膠片,多個影院放一部影片還要有專人搬運傳遞,俗稱“跑片員”。在拍攝影片時演員的壓力也是很大的,一旦某個鏡頭需要重拍,就要浪費大量膠片。

    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人們研發出了錄影機,使拍攝成本大幅降低。但錄影的效果遠達不到電影膠片水平,由此又產生了一個新的藝術形式就是電視劇。

    真正開始取代膠片電影的是數碼攝像技術。最早的數碼載體也是錄影帶。後隨積體電路技術的發展,已經可以把幾個小時的高畫質電影存在一個小小的優盤或SD卡內,並且可以無數次的無損播放和複製,所以現在的電影院已見不到笨重的影片盒了。以上是我的回答。

  • 4 # 寡人OK

    其實很簡單,就是多多地照相。一幀一幀的畫面,就是一個一個照片組成的,根據人的視覺墮性,才能看電影。現在是數碼相機,照相方式不一樣了!…

  • 5 # 好好工作室

    那時候好像沒有數字技術。就好比:

    犁地用耕牛

    做飯燒柴火

    進城靠雙腳

    照明靠油燈

  • 6 # 許科雲

    1⃣️1890年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發現了X線,世界上保留著第一張X光膠片是居里夫人的手。

    2⃣️1895年愛迪生髮明瞭電影,他透過不斷轉動的膠捲記錄出人的活動,由於只有16幀/S,所以人們看到的動態有失真感,比如走路有一跳一跳的感覺,以後逐步改進,現代的電影以24幀/S流過,使動態更加逼真了。這是利用人眼睛成像後停留在視網膜上還未消散的影像原理,如同夜晚將菸頭舞圈兒成為一亮圈一樣的感覺。而現代的電視以25幀/S播放。

    3⃣️老早的鎮流器日光燈由於有50Hz的頻閃,還有我用照相機對著電視節目拍攝,如果快門的時間調在1/60以上,就只能拍出半幀影象,還有半幀是白色的,這是快門開關速度超過電視的幀頻所致。一次我專門拿出電影放映盤上的膠捲看過,當一個人舉手呼口號的動作,一共要十幾張逐步上舉手勢的照片,只有在幻燈前快速傳動才是逼真的動作。

    4⃣️從人類發明了膠片可以感光成像,又發現了動態的畫面可以用傳動的膠片記錄,先從黑白開始,以後到彩色的,在沒有數碼科技問世之前都使用膠捲,我剛買的攝像機就是使用磁帶,現代數碼攝像(如拍電影或放電視)就省去了膠捲,這是利用數碼拾取畫素再經組合而成的影象,科技的創新發展總是一代代推陳出新!

  • 7 # 觀察與攝影

    電影在發明初期,其原理就是在膠片上拍攝連續的畫面,然後在放映機上連續放映,就可以在銀幕上出現動態的影像了。在電影發明時,電視還沒有出現,更沒有今天的數字影像技術。因此,早期的電影都是用膠片拍攝的。

    電影發明的基礎是攝影術的出現,因為有了攝影術才能把影像記錄下來。1884年美國柯達膠片公司創始人伊斯曼發明了膠捲,改變了單張膠片的拍攝方式,不僅使相機走上了小型化,使用起來更方便,同時,因為膠捲上的影像是連續排列的,也為後期電影的發明創造了條件。1890年愛迪生髮明瞭可以連續放映影像的電影放映機,1895年法國盧米埃爾兄弟發明了手提式電影放映機,進一步促進了電影的誕生。

    伊斯曼與愛迪生

    1928年,美國紐約31家廣播電臺首次進行了電視廣播的試驗,整個試驗持續了30分鐘,有十多臺電視機進行了收看。雖然試驗的時間很短,卻為人類影像的遠端傳輸和收看、為電視技術的發展打開了一扇大門。

    電視與電視攝影像機及磁帶並不是同期出現的。電視發明的早期也是使用電影膠片進行拍攝,因此,早期的電視上是不可能出現現在的當日新聞,那時需要把發生的新聞事件用膠片拍攝下來,然後洗印、製作。等到在電視上播放出來,常常已經是一個月以後的事了。1933年,茲沃裡金研製出了電視攝像管和映象管,完成了電視攝像和顯像全電子化的過程,出現了電視攝像機,成為今天電視系統的雛形。

    雖然有了電視攝像,但並沒有辦法把電視影像記錄下來,因此,攝像的初期只能用於直播。直到1956年,美國安培(AMPEX)公司在全國廣播電視工作者協會年會上展出了第一臺2英寸廣播用磁帶錄影機(VTR),同年11月,這臺世界上的第一部錄影機在好萊塢的"電視城"正式用於節目播出。從此,人們又有了新的影像拍攝方式,就是把影像拍攝記錄在磁帶上,而不僅僅是膠片。

    早期的錄影機與磁帶

    但是,由於早期的電視及攝像的解析度不高,無法達到電影膠片的效果,記錄和播放的方式只能用於電視,因此,在電視出現以後的很長一段時期內,電影還是使用膠片進行拍攝。電視則自成一體,成為一門類似於電影但又不同於電影的獨立影像藝術。

    使用膠片拍攝電影,最大的問題就是成本過高,不僅在拍攝時需要使用大量的電影膠片,同時在後期製作和發行中,也需要大量的膠片作支撐,膠片的消耗量是相當驚人的。錄影磁帶雖然可以重複使用,但解析度低,不能用於電影製作。同時,膠片和磁帶都有一個共同的弱點,就是難以長久儲存。

    現代數字電影放映

    今天,數字影像技術對影像事業產生了翻天覆地的革命,現代電影的拍攝已經不再使用膠片,而全部採用數字技術。數字技術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製作成本低、清晰度高、便於發行和儲存。數字影像技術的出現 ,使人們記錄傳輸影像的方式更加快捷、方便,現在我們拿起手機就可以拍攝照片或記錄一段動態影像。但同時也帶來了影像資訊爆炸,原本處於壟斷地位的電視、電影行業開始走向低谷。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最後說說題主的問題:為什麼早期電影拍攝要使用膠片?由此,我們還可以問:為什麼遠古的人類要使用石器?為什麼我們的祖先要用牛耕地,馬拉車?為什麼我們要用算盤而不用計算器?任何一項技術都不能脫離時代而存在。

  • 8 # 可可愛愛兔

    應該是有拍攝優勢,首先,用膠片拍攝會有種莊嚴感,對拍攝現場的要求會更為嚴格。其次,對剪輯師來說這些因反覆錄製而產生的海量資料也是一場災難。

  • 9 # 一絲不苟星球pQ

    落後的工藝多是成夲高工序多。工農業生產過程中,為什麼各項工作,費力費時又費工?機械化程度落後!時代不僅給拍照創造了簡便,廉價,優質的影響裝置。還給工農業生產各個環節,提供了普遍優質的機械裝置。效率高,質量優。節省成夲。

  • 10 # 紅楓luo

    而且,早期使用膠片拍攝採用的是化學物理感光,從理論上來說這種感光記錄是真正意義上的無損,就好比真正無損的聲音載體不是CD或者數字記錄,而是黑膠。

    因為黑膠把聲音的震動波段透過物理燒錄方式刻錄在黑膠上,這種寬容度是數字記錄暫時無法達到的,膠片拍攝電影也是一樣,膠片透過這種感光化學變化方式記錄下來的影像色彩寬容度最高,影象資訊最全。

    早期的電影拍攝自然會用膠片,如今進入浮躁的數字化時代,數字拍攝的低成本性質,加上技術的日益成熟,更能適應快餐社會的需要,正在慢慢替代掉膠片,但膠片獨有的色彩風格和顆粒感帶來的畫面情緒,是數字電影難以模仿的。

  • 11 # 難得糊塗的人134

    因為那時候膠片就是當時比較先進的技術了因為那時候膠片就是當時比較先進的技術了,不是用膠片也沒有什麼別的可使用,隨著現在的科技的發展,電影技術越來越高,以後可能就用不到,膠片,應該得用數字了

  • 12 # 一見如顧7

    因為當時的科技水平,無法做到數字化記錄影片訊號,只能用膠片記錄下來,透過化學反應,記錄影像。由於留痕色彩不同,透過燈光照射出來影像有不同色彩和影象。放映時,每分鐘播放24幀圖片。早期的膠片還未有彩色,只能用黑白來記錄。數碼記錄更為方便貯藏和使用。圖為紫竹。

  • 13 # 新嘉GLE6

    科技的發展是一步步提高的,早期電影拍攝使用膠片是那時的先進方法了,人的認知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那有一步登天之易,感謝高科技時代的來臨,現在智慧手機可隨意拍照,隨意攝錄影,見到膠片了嗎?這就是社會鉅變,高科技技術方便了大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狗狗乾嘔不吐,能好起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