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局勢君
-
2 # 葉海林
十八世紀的歐洲軍事思想,曾經流行一種觀念,搶佔制高點。這原本是很有價值的戰術思想,但用在指導國家軍事大戰略上,就有些問題了。歐洲人一度將瑞士作為全歐洲的制高點,有人,比如瑞士著名軍事思想家約米尼就認為誰奪取了瑞士,就可以制衡整個歐洲。其實瑞士對後來歐洲軍事列強命運的影響根本達不到這個程度。
阿富汗的情況也是如此,它是一個被過高估計戰略重要性的國家,其結果,不但對阿富汗自己,對入侵阿富汗的列強,都是悲劇性的。
英國當年入侵阿富汗是為了在自己的印度和俄羅斯的中亞之間建立一個緩衝地帶,蘇聯入侵阿富汗是要防止自己在阿富汗的投入流失,以及避免阿富汗成為一個親西方的國家。美國是為了報復本拉登以及在中亞腹地建立一個遏制對手的橋頭堡,都是基於各自的大戰略構想,但結果都不令他們滿意。
這些國家打進去,才發現實現不了原本以為很容易實現的目標,然後進入消耗階段,又開始覺得不值得增加投入以維持存在,這是軍事列強入侵阿富汗往往虎頭蛇尾的原因所在。
-
3 # 劉權林
阿富汗屬於典型的“食之無肉,棄之有味”的雞肋。歷史上沒有國家真正的想要阿富汗,但又不能允許別的國家佔領阿富汗,所以才會給人感覺大國在爭奪阿富汗。
阿富汗沒有成為殖民地,一直保持獨立國家地位。因為俄國擴張領土來到了阿富汗,對印度殖民地形成了威脅,英國想佔領阿富汗,但失敗了,於是英國和俄國談判,保持阿富汗獨立作為兩國的緩衝區。如果沒有英國,俄羅斯可能真的就成為印度洋國家了。
所以俄國、英國染指阿富汗都不是為了阿富汗本身,而是一個想佔領印度、擴張到印度洋,一個要保住印度殖民地。
二戰後蘇聯攻打阿富汗,是因為阿富汗政權開始反蘇,這讓蘇聯之前的投入全部打了水漂,於是想改變阿富汗政權。畢竟巴基斯坦是美國盟友,如果阿富汗也成了美國盟友,蘇聯就背腹受敵了。
美國攻打阿富汗,也是因為阿富汗本拉登製造了恐怖襲擊。美國對阿富汗本身沒什麼興趣。不過阿富汗沒有被殖民過,所以脊樑骨比較硬,兩個超級大國都敢得罪。
回覆列表
阿富汗確實不是一塊風水寶地,首先它是個內陸國家,沒有出海口;其次沒有好看的風景,也沒有好吃的東西。不僅貧窮而且落後,國內好大一部分地區都是山地,車也沒法走,想帶東西過去還得靠毛驢。
不過說阿富汗沒有好東西也不準確,其實阿富汗的煤礦和各種金屬資源非常豐富,只是因為交通不便外加國內衝突嚴重,政府一直沒辦法創造出一個安穩的投資環境,所以那些東西一直深埋地下得不到有效的開發利用。
我們回到問題本身。問題中提到的有些大國跑到阿富汗逐鹿,其實說的就是前蘇聯和美國,除了它倆也沒別人了。這兩個國家先後都到阿富汗發動了戰爭,蘇聯發動的是1979年的阿富汗戰爭;而美國發動的是2001年的阿富汗反恐戰爭。
前蘇聯的國土面積特別大,但是面積雖大卻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沒有出海口,沒有出海口也是現在俄羅斯面對的問題。當時蘇聯想的是直接進入印度洋,從中東那個方向找出海口。那麼這個計劃第一步就要拿下阿富汗,之後再透過巴基斯坦或者伊朗進入印度洋。於是蘇聯就發動了阿富汗戰爭。
再說美國發動阿富汗反恐戰爭是2001年的事情。大家應該都清楚2001年爆發了9·11恐怖襲擊案,這個案件的主謀本拉登那個時候就藏身在阿富汗,當時阿富汗的統治者是塔利班政權。美國要求塔利班交出拉登,但是塔利班拒絕了,所以美國就發動了阿富汗反恐戰爭,進去搶人。
美國自從2001年進入阿富汗之後,一直都沒有離開那兒,到現在已經17年過去了。縱使本拉登2011年就已經被擊斃。美國不離開阿富汗的原因,表面上說是為了協助阿富汗政府管理國家,其實深層次的原因還是因為阿富汗的地理位置比較重要。
阿富汗的鄰居一個是巴基斯坦,另外一個是伊朗。這兩個國家跟美國的關係都不太好,但是卻跟美國的對手國家關係不錯,所以美國駐紮在這兩個國家之間的阿富汗,在戰略上是有長遠意義的,將來可以靈活應對意外情況。
最後我們可以把視野拉到整個中東的話再看這個問題。中東地區不但地理位置很重要,而且出產了全球大部分石油,中東地區的重要性導致美國想在中東地區獲得控制權,有些國家主動和美國作盟友,也有些國家拒絕和美國做盟友,對於這種國家,美國就制裁、封鎖甚至想辦法挑起戰爭然後進去控制,阿富汗就是這樣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