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夀世春秋
-
2 # 睿智小藥師
人體受涼後,風邪涼氣進入人體人體內,人體的正氣得到侵害,機體的免疫系統被打破,免疫力下降,免疫力一下降,各種病毒病菌就會侵害我們的身體,人體抵擋不住就容易上感,引發一系列的感冒症狀:流鼻涕、打噴嚏、喉嚨痛、頭痛發熱等等。
在發現自己受涼後可以儘快喝點薑湯,洗個熱水澡,趕緊吃點維生素C或感冒藥,在感冒病毒發生的24小時內,感冒病毒還是可以被壓制的,但24小時後,病毒瘋狂複製,不一定那麼好控制,這時候感冒藥只能緩解症狀,感冒病毒要真正凋亡還要一週期,以7天為一個周,7天不好就是14天,以此內推。這期間要加強水和水果的攝入量,可以更快痊癒。
-
3 # 馨緣亭i
當人體受到外環境的寒冷刺激,超過身體內部承受調控的極限,就會出現鼻塞、流涕、噴嚏等症狀。其實這是人體自我保護的排寒現象,寒氣及病毒及時排出,就不會進而引起感冒。所以,寒冷並不是感冒的主要誘因,感冒大多是由感冒病毒引起的。溫度驟降 呼吸道粘膜血管收縮,血供減少,屏障能力及免疫減弱,微生物入侵、繁殖 形成呼吸道感染 。人是恆溫動物,維持體溫穩定對免疫系統至關重要。
患了感冒,不一定都是壞事,因為每次感冒都能使身體產生對這種病毒和與它有關的病毒的抗體,從長遠看機體因禍得福,獲得了抗體。
-
4 # 緣在電影
我們都知道,平時我們那被雨淋了、被風吹著涼了過後都有很大機率會發生感冒,但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呢?
其實在正常情況下,我們人體內部有有很多很多細菌在共同生活著,相互制約,平時各個系統都是處於一個平衡的穩態。
當我們受涼過後,機體的免疫力下降,處於上呼吸道的各種微生物的平衡穩態被打破,有害病原體比如腺病毒、鼻病毒等乘機入侵,然後在上呼吸道發生感染。
-
5 # 兒科醫生歐茜
很遺憾,受涼並不會引起感冒。
在傳統觀念裡,著涼一直是感冒的誘因。幾乎都認為感冒是著涼引起的,卻忽視了一個重要的事實,比如著涼後不是每次都會感冒。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1、冬泳的人,不是遊一次泳就感冒一次。
2、大冷天,穿裙子的少女,不是穿一次就感冒一次。
3、前幾年,進行冰桶挑戰的人,一桶冰水淋浴,也不是淋了就感冒了。
你可能會說,著涼了能不能感冒與個人的體質有關係。所以,冬泳、淋冰水不一定會感冒。——這就對了,既然跟人的體質有關係,那為什麼就能認為受涼和感冒之間有必然聯絡呢?
你可能還會說,著涼會引起感冒,但著涼的人立刻進行保暖就不會感冒了。所以,冬泳、淋冰水不一定會感冒。——這就有點匪夷所思了,有的人淋完雨,洗了熱水澡,睡得暖暖的也能感冒,但冰水和冬泳的溫度似乎更低,為什麼他們就不容易感冒?
這個問題,怎麼也解釋不通。仔細思考一下,其實非常簡單,那就是我們大部分人一直在堅持著錯誤的觀念。對感冒缺乏正面的瞭解。
感冒是一種急性發熱、自限性病毒感染。通常會有2-3天的潛伏期。一旦發生感染,就可能出現上呼吸道症狀,如鼻塞、咳嗽和咽喉疼痛。引起感冒的病毒,最常見的是鼻病毒,好發於春季和秋季。其主要傳播途徑是透過人與人的接觸傳播或者是空氣傳播。
著名醫學專業手冊,默沙東診療手冊上說:“受寒冷本身並不會引起感冒,而且受涼不會增加身體的易感性。人體的易感性和人的健康、營養狀況有關,與上呼吸道異常(如扁桃體腫大或腺樣體肥大)有關。”所以,你會發現,很多人一年到頭著涼很多次,卻一次感冒都沒發生過。但如果普通人跟感冒人群接觸了,反而就感冒了。
你一受涼,就出現感冒,很有可能就是一種巧合。其實你在受涼前,已經感染了鼻病毒,然後它一直潛伏,直到症狀表現出來。當你突然覺得有點難受時,你再反過頭來想,是不是昨天受涼了。實際上,兩者一點關係都沒有。你只不過是為自己的感冒找了個藉口。
-
6 # 老醫生談健康
首先要糾正一個錯誤觀點,就是所謂的受涼,和感冒是沒有什麼關係的,雖然感覺上來說,這種說法很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包括我自己,剛剛工作的幾年,也是這樣的想法,隨著年限增多,對疾病理解加深,認識到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
我們可曾想過,到底怎樣才算著涼?著涼了身體會發生什麼?
如果我們把“著涼”定義為暴露於寒冷的環境,身體丟失了一些熱量,這會對身體產生什麼影響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人體的體溫調節機制。
人是恆溫動物,透過下丘腦裡的體溫中樞的調控,會把人的核心體溫控制在37°C左右。我們攝入的食物可以透過代謝轉化為熱量,同時我們會透過呼吸、面板散熱、出汗等機制來散熱。體溫的穩定,是在體溫中樞的調控下,透過神經內分泌機制調節的產熱和散熱平衡。
就體溫調控而言,環境溫度可以給人體產生下面5種狀態
其中第4、5種狀態其實都是身體感覺“冷”的環境,如果這就是大家所說的能讓人“著涼”狀態,那在這種狀態下,身體會自主地多產熱,少散熱。
所以,如果大家所說的那些“著涼”是指第4種狀態,需要關注的就是自己是否覺得冷,如果覺得冷就穿衣保暖,如果都沒覺得冷,不管你在風裡、雨裡、水裡,連冷暴露都沒有, 那真沒有要擔心的。
我們平時吹風也好,淋雨也好,穿溼衣服也好,沒蓋到被子也好,其實頂多是處於第四種狀態,它影響不到身體的核心溫度,也造成不了冷凍傷,如果你客觀條件限制或者為了所謂的身材而不能增加衣物,會逐步發展到第五種狀態,出現凍傷。
至於穿著汗溼了的衣服在運動,如果你還在出汗,那說明你身體還處於過熱狀態,你要擔心的不是著涼,而是中暑。
那麼,為什麼暴露在低溫環境,會讓人有感冒感覺呢?很多人都有類似體驗(包括我自己):我吹風后就感冒了,我淋雨後就感冒了,上次沒蓋好被子第二天就感冒了,這些都是正確的認識過程,但是,真的是寒冷引起的感冒嗎?
我們所能感知的是寒冷。炎熱颳風,下雨,這類東西,經歷過這些東西之後病了,會很自然地認為它們之間存在因果關係。就感冒而言,常見的症狀有發熱、咳嗽、打噴嚏、流鼻涕等,其中發熱可能會伴有寒顫。而人在寒冷環境下,在冷空氣的刺激下,也可能會打噴嚏,為了保持體溫,也可能會發生寒顫。
感冒和寒冷,都可以有打噴嚏和寒顫,所以大家很容易認為二者之間存在關係,看看人體第四步的反應,寒顫,這是人體的正常調節過程。
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使人民對感冒的發病原因有了確切可靠的認識,確定感冒是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病毒才是真正的兇手,感冒病人的鼻腔分泌物裡能分離或檢測出包括鼻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用含有這些病毒的液體噴入健康人的鼻腔,能增加感冒發生的機會,用病毒感染試驗也是唯一被驗證可以誘發感冒的方式。
暴露於病毒,也確實不是所有人都會出現感冒症狀,為什麼有的人出現,有的人不出現?這和病毒的種類、暴露強度以及病毒的活躍程度等有關,當然也和人的免疫系統有關,比如孩子就比大人更容易感冒,有免疫缺陷、營養不良等問題的人也更容易感冒。
那寒冷是不是一個影響感冒發生的因素呢?秋冬季節感冒確實也更多見。寒冷環境如果產生影響,一方面是可能改變病毒的複製和傳播,另一方面也可能影響人體的免疫系統,很多人也認為後者可能是一個影響因素,所以一直有人嘗試去驗證這個想法。但很遺憾,現有的研究並不能證實這個設想,科學是講究證據的,沒有證據證實,就不能作為結論。用專業術語就是:“寒冷氣候會增加呼吸道疾病易感性”這一流行觀點沒有科學依據,這其實也是醫學界的主流觀點。
也正因如此,在講到感冒的預防上,醫學教材和權威的醫學機構,比如美國CDC也只強調了洗手、避免不洗手去摸口、鼻和眼睛,離病人遠一些,而沒有說要保暖穿衣,當然,如果已經感覺到了寒冷,還是穿上衣服吧。
那為什麼大家會有這麼多著涼後就感冒的經歷呢?正如前面說過的,感冒和寒冷都可以有打噴嚏和寒顫,所以大家很容易認為二者之間存在關係,所以一旦感冒了就很自然會回想那些“著涼”的情形,吹風、淋雨、游泳、出汗、沒蓋到被子都可能被判定為受涼,然後我們就自我判斷為“著涼”導致了感冒。
回覆列表
普通感冒一般是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或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上呼道感染。感冒往往有鮮明的季節特點,一般人著涼後極易發生感冒。但寒冷不是感冒的直接原因,它會促進感冒的發生。因為人體著涼後,體表溫度會降低,鼻粘膜的毛細血管收縮,免疫細胞數量也下降,進入鼻腔的病毒感染人體的機率大大增加。且還有的人雖已被病毒感染,卻沒有症狀,著涼後使人體免疫力下降,則讓那些感染了病毒卻沒有症狀的人感冒病情加重。感冒病毒處處存在,到了低溫季節感冒病人會更加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