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育鄰人
-
2 # 圍著你們轉
男孩子相對要淘氣一點,在所難免的,當爹媽的多費點心吧,只要不傷害到對方,一切都好辦。不能因為小的小,就一味的譴責大的,儘量誰有錯批評誰,同時私下跟大的說,以後儘量讓著點弟弟,媽媽知道我大兒子最懂事了,類似這樣的話,鼓勵老大,或者可以約定個小物質獎勵,比如這一週你們都和平共處的話,雙方都獎勵某某,打架幾次取消,等等
-
3 # 伊春美食美客
我家裡就是哥,兩個我們都是70後,小的時候鬧出不少笑話,也經常的事打鬧。所以說父母當時跟我們也是操了不少的心。但是我覺得現在家裡如果有兩個小子的話,不會像原來父母那樣非常省心。我們那時候就屬於是散養的天,照顧著的。想想我們上學父母把飯菜做好,我們揹著書包就走,而且一走一小天兒晚上回來的時候,父母也沒有現在這樣的去學校門口接我們,都是自己往家回的。我記得小的時候我經常欺負我弟弟,有一次我領弟弟去炸大果子的小攤兒去,我跟人家賣大果子的說,你給我們咱兩根兒大果子。人家也沒以為然,就給我們炸了兩根大果子,我吃飽了就把弟弟留在了那裡。後來弟弟哭著找我。哪曾想我都已經溜之大吉,也就是現在的跑單。後來那個賣大果子的沒辦法把弟弟給送回了我家,為這事情我爸爸還狠狠地打了我一頓。反正我比較煩,我的弟弟他總是跟父母告我的狀,總是向父母討好,然後就出賣我,所以說想想那時候的童年真的是很好玩兒的。
-
4 # 大乖二妞的生活
我家裡也是有兩個孩子,每天跟你說的狀況差不多。也是大的欺負小的,小的惹大的,總會因為一點小事情打起來,這種情況我們一家人都已經見怪不怪了。
老大男孩六歲半了,老二女孩三歲八個月。老大的性格是那種特別憨厚又老實的,不惹到一定程度不會還手的。老二就不一樣了,都說老二比老二厲害,而且聰明,一點都沒錯。可能是從小生活的環境給她造就得吧!
其實這種情況不用太理會,小孩子都是,打打鬧鬧就長大了,不用太在意誰對誰錯。有時候往往大人還在為兩個孩子打架的事情生氣,人家兄妹倆早就和好了!呵呵,孩子嘛,一會兒的功夫就忘記了!
個人意見,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
5 # 兩寶貝的孃親
這很正常呀!
男孩子一般比較皮,在小時候都會互相打鬧,這也許就是生二胎的煩惱吧,其實說煩惱不如說成樂趣更好!
孩子之間的打鬧只要不過分,家長沒必要糾結,更沒必要管,因為你管了這次還有無數的下一次!
小時候打鬧,長大了就不打鬧了。家有兩個孩子的,不均是兩個男孩還是兩個女孩,又或者一男一女,小時候沒有不招惹對方的,但長大了之後,都會成為對方最親愛的那個人!
-
6 # 如果雲知道57356813
你好,我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家剛好是兩個孩子大的是女兒,小的是兒子是龍鳳胎。在兩歲左右可以說兩歲之前吧還是很和諧的,也很可愛。過完年也就剛兩歲時,開始出現經常弟弟欺負姐姐,搶玩具,爭零食。一家人對這兩個小傢伙也是哭笑不得,可能男孩子天生的調皮淘氣吧,所以弟弟總是每次先發起挑釁。起初姐姐總是很害怕很躲避,後來也不甘示弱。幾乎天天為了一點玩具啊,零食啊打的不可開交,手指都咬破了。唉,沒辦法媳婦只能暫住孃家分開管理,等到3歲快上學再大點,應該就懂事了。
-
7 # 90小夫妻日常
培養大的照顧小的意識感,比如有東西就叫大的去分,默默的觀察他會怎麼分,如果是一人一半就當作沒看見,如果他自己分的多一點就要教導他,很多東西都是培養的,也不用過多幹涉兄弟間的感情,但是一定要教導好好做人,不能自私自利
-
8 # 爸爸部落
這是兩個孩子很正常的交流溝通啊,只要不是惡意傷害,那都是孩子們相互溝通,學習相處的一個方式而已。沒有重要的原則問題不需要多加干涉。
-
9 # 王家小小小小少
我也是兩個兒子的父親,他們相差2歲,大兒子的十歲,小兒子八歲。因為他們年齡相差不大,很容易讓家成為戰場,打起來真是戰火紛飛呀!!!因為老大年齡大,力氣大,下起手來比較重,到最後總是老二吃虧。剛開始的我是怎麼處理的呢?我總是在他們打架中不問事情的起因,只因為老二打架中吃虧而在制止時,不分青紅皁白讓老大讓著老二。 後來時間久了,我發現老大總是被我壓治,總是在衝突中大聲哭叫,說我不聽他解釋。而老二確又仗著我總是挑釁老大。
後來我改變了想法,在他們衝突時,我不再斥責偏向一方,而是把他們制止分開後耐心聽完事情的前因後果,引導他們自己解決。慢慢的衝突也沒那麼厲害了。。。做為家長,手心手背都是肉。我們也希望孩子長大後能和睦相處,更重視親情,也更孝順。。。所以現在大人對孩子的教育真的很重要!!!
-
10 # 確實ok
我覺的孩子的世界大人不用過分干預,我們家也是,每天都在上演兄妹相殘的大戲,我已經從最初的頭疼欲裂修煉到處變不驚。有時候你正教訓著一個,另一個又來求情,一個正接受處罰,另一個已經拿著零食去分享,所以,由他們去吧!
回覆列表
沒有競爭的童年是不完整的,成長進步的基本動力就是競爭與合作。孩子能夠在童年時期就充分體驗與兄妹、同伴之間的合作與競爭對他們的學習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對於他們適應群體性社會生活具有重要的積極促進作用。
自然界各種生命體之間存在最基本的關係形式就是合作或者競爭,從自然生命食物鏈角度講生命存續的基礎是合作或競爭,同一區域內生長的植物彼此會競爭水分和Sunny、食草動物之間會爭奪草料、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存在“生死之交”,植物、動物與微生物之間同樣存在合作與競爭。
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認為自然選擇使那些較不適應環境的個體淘汰,最能適應環境的個體得以儲存和繁榮,也就是所謂的“適者生存法則”。自然選擇或物種進化,有助於生命體將最優的生存技能通過基因遺傳傳遞給後代,讓生命體實現”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作為孩子,成長髮育過程中能夠與自己的兄妹、同伴之間開展良性競爭是非常有助於其成年後融入社會生活大家庭的。
生命與外界互動的基本方式就是合作與競爭
人類是群居具有社會屬性、群體性的生命體,每個人都不能離開同伴而獨自存活。人類一切成長活動可概括為兩大方面:① 從社會中獲取資源成長壯大自己,獲取行為主要包括學習和購買。個人從形成胚胎的那一刻就開始了從外界獲取資源成長壯大自己的成長活動,孕期通過臍帶母子相連,藉助母親獲取成長資源,出生以後更是接受來自各方老師【包括家長、老師和兄長】的幫助逐步健康成長,直至從“完全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成長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即從幼年、童年、青年到成長;② 運用自身能力回饋社會建設,以換取社會對個人能力價值的回報,主要方式就是勞動並通過勞動獲得勞動薪酬。如果把社會比作大江大河【金錢貨幣就是其中的水流】,那麼個人就是大江大河之中極小的灌溉溝渠,從大江大河中獲取水源【勞動薪酬收益】、澆灌一定面積的農田【家庭】之後又將獲取的水源悉數【購買社會生活服務品】迴歸大江大河。
人生成長生活過程中兩種最基本的活動獲取成長資源和奉獻成長力量,帶來的結果同樣有且只有兩個合作或競爭,比如人類的分工協作會擴大生活資源的生產能量,但是生產能力提高必然帶來人口增長,加劇對生活資源的競爭......生活中,人們每時每刻都在與自己、與同伴競爭,比如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是不是更好,在同樣的成長賽道是不是比同伴跑的快一步。優秀是通過努力成長出來的,優越感是與對比出來的;學習進步是努力出來的,成績的好壞卻是對比出來的,誰能夠上更好的中學、誰能夠上雙一流大學、誰能夠獲得高薪的工作同樣也是相對比較的結果。
摩擦、磕碰賦予孩子適應社會群體生活的技能
天下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每個人的行為都具有自我特質。然而,人類社會是群居的,無論多大的群體空間都需要彼此間相互試探、協調才能達到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柔弱的水滴相遇且會濺起水花,那麼兩個具有完全不同意志的人相遇自然也會產生各種摩擦、磕碰,解決摩擦、磕碰最好的辦法就是多交流互動,讓彼此變得更圓滑。《三國演義》:“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任何兩 個具有獨立功能的事物被放置在同一個相對狹小的空間範圍之內都必定產生這樣或那樣的摩擦,即便是日夜相伴的牙齒和舌頭都會出現摩擦或磕碰。
人類的口腔裡住著兩個最親密無間的兄弟——
牙和舌頭,他們同居、同勞動,一同為小主人完成飲食的工作。在一個熟睡的夜晚,寶寶的口腔裡卻發生了這一件事。“我最重要!” “我更重要!”的爭吵聲驚醒了熟睡的康康。“咦,是誰在說話呢?”原來是牙和舌頭髮生了爭執。舌頭在那大喊;“我的作用大!”“我才是!因為我可以幫助小主人嘗味道。”舌頭大聲喊叫著。“我可以分出來酸、甜、苦、辣。”“我才是最有能力的的!我可以幫助小主人嚼東西,幫助腸胃消化,讓小主人感到舒服。”牙不服氣的大喊。 小主人心裡想;“唉,它們倆各有各的用處,需要他們兩團結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兩兄弟你爭我吵,喋喋不休。他倆爭持不下,牙一激動,咬了舌頭一下,“哎呀,疼死了,你說不過我,竟然咬我,太沒風度了”舌頭開始嘲笑牙,牙氣的火冒三丈,說到;“我再也不理你了。 從此,它們不再互相幫助了。冬天,牙一顆顆的脫落了,因為沒有牙的保護,舌頭凍得發抖,原本是深紅色的舌頭變成了暗紅色。第二年春天康康的牙齒又長出來了,小主人告訴他們,你們兩別再鬧了,你們沒有了誰我都沒辦法正常的生活,沒有了牙齒我不能咀嚼食物,沒有了舌頭我就不能品嚐味道了。 聽了主任的話,他們羞愧地低下了頭。
人類社會的基礎是合作與競爭,每個人都離不開同伴,每個人的成長活動都需要同伴兒的陪伴、合作,但同時也無時不刻都在與同伴進行競爭,比如幼兒園的孩子就會競爭玩具、活動空間、老師的關注;高年級一些的孩子會“攀比”著競爭學習成績排名,因為考試製度就會存在名次、錄取制度就會存在競爭。
沒有競爭的童年是不完整的
後計劃生育時代,造就了眾多“獨生子女”,在他們的童年家庭生活中一切都都以自我為中心,在家中都是小王子、小公主,他們成長的唯一任務就是學習。但是,從某些網路資訊我們也瞭解到,在獨生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成為了“不好合作”的代名詞,他們的生活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特立獨行。獨生子女被家庭“溺愛”造就他們內心的孤獨、自負以及自私自利,事實證明多子女家庭的孩子比獨生子女更有愛心、更容易與同伴相處、更加大度樂於奉獻分享。
人們常說:“學習活動需要根據成長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人生學習成長之中無人不“攀比”、無處不“競爭”。因此,作為家長需要理性看待孩子的成長競爭,要有計劃、有目的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加入“攀比”、“競爭”的實踐環節,讓孩子們能夠感知到自己相對同伴兒、相對自己偶像的成長差距,從而更好的促進孩子的成長、進步。
馬雲2018年5月杭州師範大學110週年校慶演講關於未來教育的展望:“未來不是知識的競爭,而是創造力的競爭和想象力的競爭,是智慧和體驗的競爭,是領導力、擔當力、責任的競爭,是獨立思考的競爭。未來的教育不能只教知識,教和育一樣,教的是知識,育的是文化。學和習是兩個概念,學的是知識,習是嘗試知識、體驗挫折,是一種想象力,是一種文化。教和學是對知識來說,學和習是對文化來講,機器只有晶片,而人類有偉大的心和愛。面對未來的孩子,智商、情商以外,我們更需要培養愛商。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才不會被機器所取代,才不會在變革中被淘汰。未來教育的使命一定不是培養多少高分的孩子,也不是培養學習為機器,也不是一種在流水線上培養的孩子,我們要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成為真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