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技公元

    美國新興的3D列印公司Apis Cor就推出了這樣一款,能只耗一天時間,就打印出一套房子的3D印表機。僅靠這臺建築3D印表機和自動水泥供應機,以及兩名操作人員,就可以輕鬆列印房子。這臺印表機能360°旋轉,最高可列印3.3米的高度,最遠能伸縮8.5米,緊湊而輕巧,靈活性相當高,每天能列印好100㎡面積的房子。它自重2噸,比市面上的很多建築機械都要輕,一輛普通卡車就能輕鬆運載,安裝過程也不超過一小時,裝好後就能立即投入作業啦。該公司已經聯合俄羅斯地產開發商PIK,在斯圖皮諾成功列印了全球第一套可居住的房子。這套房子佔地38㎡,一層樓高的房子由一個客廳,一個衛生間和一個小廚房組成。當然啦,門窗和供暖隔熱之類的材料,是由第三方供應商提供的。囊括所有材料和室內基礎裝潢,一套房子造價約10000美元,約合人民幣68000元。

    傳統的樓房建造,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還存在較大的施工風險,而Apis Cor能有效降低約70%的人力物力消耗,打造出來的房子房價還很低。據瞭解,該公司未來還會研發能列印更高樓房的3D印表機。

  • 2 # 蜂鳥發現3D列印

    現今,我們生活在人口過剩和住房大量短缺的時代。然而,我們也生活在一個驚人的數字創新時代。一方面,有重大危機影響著我們數十億人的健康、自由和幸福,但另一方面,我們的技術突破有可能以這個星球上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生活。

    在實際生活中,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們都在努力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改變設計、建造房屋的方式,採取高新科技來解決由於人口過剩而導致的住房緊張等問題。3D列印技術的興起,給高效建造房屋、合理拓展房屋空間提供了新的可能。

    眾所周知,3D列印在建築領域也有著極大的應用,因為使用3D列印,建築物的建立將變得更快、更便宜、更可持續。

    3D列印進入建築行業的最初表現形式是建築模型,此類模型或用來為客戶展示房屋樣式,或被擺在家中當做藝術品欣賞,雖創意十足,但卻是3D列印在該行業中最低階的應用。隨著技術進步,如今3D列印實體房屋已被證明其可行性,一些3D列印實體房屋也陸續在世界各地出現。

    從技術角度講,用3D列印技術製造一棟實體房屋有兩種方式:一是打印出各房屋部件再進行後期組裝;二是直接打印出成型房屋,後期僅需按要求安裝門窗等即可。總體而言,由於3D列印結構是一層一層建立起來的,因此,無論上述哪種方式,都允許工程師在建築材料、建築結構改造等方面有更多的發揮餘地。如目前國內已實現的3D列印零能耗建築牆板,其主要材料是聚苯顆粒與C型鋼,與傳統人工砌牆相比,具有不揚塵、無噪音、不排廢水、抗震功能強、易於拼裝、厚度可調節等優勢。

    如果說後期組裝是3D列印建築目前可行的模式,那麼,一次性列印實體房屋將是未來主流發展趨勢。

    第一,傳統房屋成品都是透過人工修砌、機械切割等方式製造而出,站在房屋設計者角度,或許會在精度和美觀度方面有所偏差,而3D印表機由電腦操控,只要有資料支撐,便可將任何複雜的設計模型快速、精確地製造出來;

    第二,3D列印可滿足客戶個性化、定製化的需求,同時大大降低製造門檻和時間週期;

    第三,3D列印可極大節省人力成本及材料成本。由於摒棄鋼結構,目前3D列印房屋主要材料來自混凝土、塑膠等,部分材料甚至可用回收廢料代替。

    利用3D列印的革命力量,俄羅斯、中國、美國和荷蘭的3D列印公司已經證明,建築不僅可以3D列印,而且可以廉價、高效和輕鬆地建造。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由法國研究人員、科學家和工程師組成的一個專家團隊利用一種被稱為BatiPrint3D的列印工藝在短時間內建造了一座房子。房子首先由建築師和科學家設計,然後將設計傳送到3D印表機,3D印表機便將設計轉化為實體建築。整個過程快捷、高效,節省了很多人力物力。

    此外,3D列印建築的高可行度,為科學家“建築智慧化”構想提供了良好基礎。德國斯圖加特大學計算設計研究所發表了一項研究生計劃,試圖開發一種可隨氣候變化而產生反應的材料系統,透過和數字化製造結合將其用於基於3D列印技術的建築領域。如此一來,未來我們所居住的房子或可對外界氣候變化產生感知能力,提升人們的居住體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那些整天玩知乎的人,都是些什麼人?